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圖騰與傳說
2009/09/02 23:59:01瀏覽2446|回應4|推薦48

今年二月一日,是春節連續假日的最後一天,
返鄉過節的人潮又如候鳥般的由四面八方湧回台北,
寂靜數日的市區在稀落鞭炮聲中又漸漸恢復原有的面貌,
商店開張營業,路上行車不再那麼稀疏,外出吃飯有了更多的選擇!
這一天我們全家開車郊遊,就是想看看初六後的台北市況,
到人旺的地方湊一下熱鬧!
路線暫定士林、陽明山到淡水再繞回台北。

車子循新生北路高架橋往北走,發現高架橋還在修理只有一小段可通行,
反正是出來逛,沒有時間壓力,一面走,一面看看窗外景色。

車開到士林官邸公園前看到公園四週人聲鼎沸,
扶老攜幼者眾,就如我們一樣是出來踏青、透氣的。
士林官邸有什麼展覽嗎?為何人群那麼多?
減速停車,後面不斷湧入車輛,車位即將爆滿。
在結束春節的最後一天,也是心情的轉折點,
內心不禁自問,明天會更好嗎?
或許同一問題已被人類問了幾千年吧!

圖1.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吳炫三巨型雕塑十年力作:『圖騰與傳說』
 

圖2. 巨木雕一根根豎立在公園四週,但不像印第安人那種圖騰,令人好奇!
 
吳炫三自1995年起以多年繪畫和部落旅行經驗,
以三度空間的巨型雕塑來呈現其藝術理念。
這次展出巨型木雕,長約八至十六公尺,重達十五至十八噸,
是吳炫三近十年來的力作。
作品採用東方美學,運用自創陰陽符號圖騰,融合易經時空概念,
以紅基調象徵生命、黑色象徵力量,白色代表祥和,述說原始部落傳說,
重新銓釋人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省思。
藝術家藉由創作來表現他的思想,而思想的塑造是過往生活體驗的揉和。
那就由已有的資料來探索吳炫三藝術生涯思想形成的過程。

圖3. ASun Wu 是吳絃三的英文名,或許小時候都叫他『阿三』而得名吧!

 
吳絃三小時很窮。
吳絃三於1968年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不久就遠赴國外留學:
1971年赴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就讀1973年畢業。
1974-1977 在美國研究,兩年後轉赴非洲。
1979-1980 在非洲研究,兩年後轉赴中南美。
1982-1984 中南美洲亞瑪遜河及巴西研究,之後又回到非洲。
1984-1985 再度進入非洲研究,兩年後跑到南太平洋群島研究部落生活。
1987-1989 至南太平洋群島研究生活在伊利安加雅部落中,考察到此告一段落。
1990年起,居於巴黎與台灣之間

吳炫三創作的主題包含許多他在台灣、非洲、南太平洋小島觀察的原始部落圖騰和故事,
與他在1979-1989期間生活在非洲、中南美洲、南太平洋群島的原住民部落體驗有關。
下面舉三件作品為例:
1. 海洋故事:反應大魚活的時候吃小魚、大魚死後被小魚吃的自然生態。
2. 百步蛇門:以排灣族祖靈圖騰創作。
3. 巨木雕塑:系列名稱為「我們都是一家人」是這次展出的主題,
    作品使用印尼柳安木,上頭的紅色顏料以紅磚製成,黑色則由炭粉製成,
    木頭上所漆的白色來自海灘上的珊瑚。
    藉此展現大自然萬物都是「一家人」的精神。

下面借用吳絃三在法國網站上的兩張生活照,
來說明他與原住民部落生活在一起,創作在一起的畫面。

圖4. 與Boni族合照(Dans la tribu de Boni)
 
吳炫三,這個來自台灣的藝術家,為了追求新的創作,走訪了歐洲、美洲。
又為了拜見世界各地的夢想家,到了無垠的南方大地,
舉凡亞馬遜河區、非洲、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半部大洋洲之一國﹚等許多地區。
在這些地塊上,豐盛的大自然,得以在祖先的傳承之下,永續不息。
在印尼群島內的新幾內亞,這個至今仍屬於世界最神秘的領土上,
吳炫三的創作,由當地土著的面具和圖騰符號得到滋養。
那些多角的圖案,分叉、破裂再重組。
那些鑲著黑邊的紅色線條,將白色系的襯底無理切割,
構成一種神話式的神秘符號。
與其說這些符號式的創作是追憶,不如說是靈感的湧現。
(引用自法國名藝評家:秀拉格拉 Gérard Xuriguera在吳炫三一個神話的傳人中的一段話)

圖5. 與Boni族共同生活及創作!
 
吳炫三的創作,既不過份的誇張,也不落入老套。
他不以圖形駭人,也不在於表現人性的錯亂。
他所要捕捉的是極遠地區,那些少數部族的真實情貌,
卻又避免戴上道德批判的有色眼鏡。
因此,我們由他的作品之中看到的,不是一種見證,
而是將人性之中的隱藏部分,大方呈現,於是這些創作成為一種化身。
(引用自法國名藝評家 - 秀拉格拉 Gérard Xuriguera:吳炫三一個神話的傳人)

圖6. 面具類雕塑
 

圖7. 往日農業靠『耕牛』,今日人類依靠的是『工業巨牛』!

 

圖8. 都市叢林 - 「我們都是一家人」
 
 
以巨木作為創作素材,對於吳炫三有兩大挑戰,
一是木頭的取得,二是雕刻的方式。
吳炫三說,他使用的巨木非常珍貴,年歲百年起跳,
因此每顆樹都擁有印尼政府頒發的砍伐執照和身分證明。
木頭高度、直徑都很大,創作時必需橫放,
「因此雕刻時無法一股作氣,正面刻完才能換背面。」

圖9. 大愛慈濟 NO. 39
 
慈濟大愛精神隨著華人所到之處傳播愛的訊息。
印度尼西亞多次天災造成惡劣生存環境,小孩失學,醫療不足,
當地善心人士秉持慈濟大愛精神設立學校,協助醫療。
李炫三為證嚴上人之大愛慈悲心所感動,是致力創造此藝品之原動力。

圖10. 以夫妻形態出現的大型雕塑
 

圖11. 大型雕塑品『新新希望』高度比美椰子樹。
 
當藝術品被連想與『錢途』、『風水』、『政治』有關連時往往被犧牲掉,
這是藝術創作者悲哀之處,六年前這座巨雕在合約上是要安置在101大樓內,
由於遇到改朝換代新屋主反對,曾被當作「廢棄物」處理送進垃圾場。
最後吳炫三以解除合約來挽救辛苦創作的藝術品。
(參考自:風水師不滿意 吳炫三作品無法進入台北101 2003/08/05 18:52)

圖12.
 

圖13. 『夫妻』雕塑面面觀,讓人驚嘆『阿三』的豐富想像力!
 

圖14. 木拼畫
 

圖15. 廢物利用『點石成金』。
 
廢棄不用的汽車排氣管、鋸木材剩下的畸零木、看似無用的樹皮,
到了知名藝術家吳炫三的手中,全都可用來創作環保藝術。
透過巧思,吳炫三為常人眼中的廢棄物,重新賦予生命。
全球都關注資源耗竭、環境永續的議題,近年包括電影、小說全吹起環保題材風潮。
吳炫三創作的圖騰、雕塑,常帶有神秘原始風、充滿大自然風貌,
他認為,藝術有時代性,可以透過藝術反映大家關心的主題,
因此也創作一系列的「綠色藝術」。
吳炫三利用廢棄排氣管創作的一系列作品,目前正於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參展中。
吳炫三笑說,他常「搶救」要被當成廢五金的排氣管、或是被送進焚化爐的木材,
有一次有個汽車行老闆看到作品,對於自己以一公斤不到幾百塊賣出的排氣管,
卻能躋身成為高價藝術品,甚至「比車子還要貴」,
感到很不可思議,還嚷著說也要拿排氣管來創作。
(節錄自:聯合晚報╱黃玉芳2009.08.09 01:09 pm)

圖16. 臥女NO:47 及蜈蚣藝品。
 
左邊三點立地的雕塑說明在以母系社會為主的玻里尼西亞,
部落中,男人放牧打獵,女人照顧小孩也是家庭的中心,
常躺坐在屋前樹下掌控一切。
前面放在地上的是一隻鐵蜈蚣,這隻鐵蜈蚣是由一頭尖另頭扁平的鐵鋤串聯製成,外型酷似蜈蚣。

圖17. 繞回前面又看到更多的雕木。
 
這兩根雕木與眾不同是呈方柱型。

圖18.
 

這系列巨木作品剛結束奧運期間在北京朝陽公園的展出,
台北為巡迴展的第二站。

圖19.
 

圖20. 下午1:30PM在結束拜訪前,順道彎進展區簡易辦公室。
 

辦公室由吳炫三胞弟鎮守,他指指桌上一塊看板說:吳炫三目前人在北京。
簡短拜訪很快就結束了,並購買幾張吳炫三作品明信片作為紀念。

參考資料:
1. 吳炫三法國網站:
    http://asun.wu.free.fr/cht.htm
2. 圖騰與傳說—我們都是一家人:
    http://www.urmoco.com/gspa/vg_artistry.php?type=show&tid=131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okiRead&aid=3282519

 回應文章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美的散播
2009/10/05 17:08
一位藝術家能熱力貢獻社會 難能可貴

燁子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全
2009/09/09 16:57
呵呵!看了這篇報導,才驚覺!
上回只看了士林官邸的一部分,在此補全了另一部分。謝謝了!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景仰
2009/09/05 01:21

悅讀的攝影技術真是猴鰓雷耶  張張精彩

吳大師的藝術具國際聲望

他的成就是台灣之光

謝謝分享

 水 羚祝福


張黎晞(若竹)雪之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
2009/09/04 20:51
 

非常敬愛吳炫三的作品

除了藝術價值

其中蘊涵的多元與大愛

若竹敬謝

 


若竹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