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2 15:14:43瀏覽537|回應1|推薦8 | |
回應『韓良露:台灣真的富有嗎?』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646384.shtml - 『台灣的人均金融淨資產為5萬6,368歐元(約231萬元台幣),在全球排名為第七位,擠進全球高財富國家之一,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與新加坡。』 『過去十年台灣金融資產的年成長率為6.7%,明顯超越全球4.1%的成長率。』 這是德盛安聯集團PIMCO在2011年9月所公佈的全球財富報告,這份報告的出發點當然不是為了幫台灣的執政黨背書或加持,乃是PIMCO長期、例行性的追蹤調查。 基本上,要讓臺灣人民的生活品質達到歐美先進國家的水準,困難度確實很高,其原因: 1、臺灣地理環境的先天限制。 臺灣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扣除沿海低窪地區,實際上適合居住發展的平地面積不及全島的30%,台灣的人口密度相較於世界各國始終高居不下。 2、人民的意識是最大的障礙。 誠如作者所言:『台灣的金融資產如此高,和全民愛儲蓄的習性有關,台灣人對待賺來的錢,多半是存起來錢滾錢,會願意花在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上的人數比例較少。』 就算是高所得者,即便是「帝寶」、「寶徠」,相對於歐美國家的居住品質,恐怕比較像是高級的鳥籠。 即便政府有心投入高素質的公共建設,龐大的建設經費人民真的願意買帳嗎?單是水、電、油價等必要的調漲,足以讓主政者戒慎恐懼,遑論是大幅度的政府支出!因此只好從「騎樓拉平」、「路面整平」等生活實質相關的改善作起,但這些卻細微到難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3、「都市計劃」可發揮的空間極其有限。 都會區人口高度集中,除了不斷往高空(高層建築)與地下(捷運、地下街)發展,「華山特區」、「松煙園區」、「小巨蛋」、「大安森林公園」等等,真的是「奢侈品」。 儘管複雜棘手、困難重重,主政者仍力推都更,不外乎希望這個老都市能有新的面孔。 遺憾的是,土地開發的利益往往掩蓋了歷史人文保存、以及原住戶應得的公平正義。尤有甚者,唯利是圖的建商折煞政府優惠獎勵的美意,許多狹小巷弄與畸零地不斷築起了高樓,讓原本就已狹隘的天空更加跼促! 4、偏鄉地區雖有空間,但受限於選舉綁樁與民粹主義,產生許多「蚊子館」,了無新意、浪費資源! 其實,不須要自我貶低,在文創意識逐不提昇之下,無論是政府主導或被動配合,臺灣各處值得讓人留戀的地方愈來愈多、各鄉鎮的人文底蘊也愈來愈深厚,這是在走訪超過半數以上的319鄉鎮之後而有的體會,當然與作者所感受的西方人的「富有」迥然不同。 其中,花東地區更是許多歐美、澳洲人士心中的天堂;所謂的「富有」,他們的定義或許不等同「華麗的莊園」、「豪華的歌劇、舞蹈等文娛活動」,但我近身觀察,確定他們可是樂活在其中! 除了期待政府『用小市民的常識來說服我們』,人民的價值觀之型塑與意識的覺醒,其發揮的影響力更顯得重要。 |
|
( 在地生活|花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