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6 18:04:48瀏覽1249|回應12|推薦19 | |
最近的布袋戲恰巧演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寫出來大家可以想想。 一位年輕的劍者,名叫「伊達我流」(簡稱伊達)。他想學天下無敵的劍道,因此希望「劍聖」能教導他。「劍聖」看他拿刀的樣子,便要他先從「拔刀、握刀」學起,好好參參該如何「拔刀、握刀」。 伊達第一次回答劍聖「拔刀、握刀」的方法--「刀,要拔的快、握的緊」。於是伊達被劍聖給轟出去。 伊達心想,有個答案絕對不會錯,放諸四海應該都對,他把答案都推給「心」這個字--就是要「用心拔刀、用心握刀」,這樣答案應該不會錯。誰知劍聖聽了這個答案依舊把伊達給丟出去。 就這樣來來回回,伊達被轟出去很多次,最後看著自己的刀,悟出「拔刀、握刀」的正確方法--「只為目標而握刀,只為目標而拔刀。當我手握刀之前,就要做好準備。這一刀要往哪裡拔出,要往哪裡揮斬,在拔刀前的一瞬間,制敵機先」 看了這一段有個感觸,人有時會用很籠統、很抽象的字來回答問題(例如「心」這個字),其實根本沒有具體落實的方案,對事實缺乏幫助,只是留在文字相。 就像早期學鬆身法,同修會對我說:「你要用心體會喔。」問題是從何處體會?「用心」這說法絕對沒有錯。但是怎麼做才叫做「用心」?有時很「用心」又被說「念頭太重」,要不然就說是「太執著了」。要不然就是說要「你要進入空無」、「要捨」。哇,到底要怎麼做呢?講清楚一點啊,記得凱評師兄曾教我:「做鬆身法的時候,聆聽身體的聲音」這不就很具體嗎?!但是有多少同修會願意分享他的方法呢? 我常體會不到師父講的一些現象,有同修曾對我說:「你念頭太重、不夠鬆,要回歸到無,不能執著在有。」聽到這種答案很想哭,對我來說是很殘酷的,因為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直到我慢慢去嘗試,找到以唸鬆身要訣、深呼吸的方式來體會一些現象。另方面,我也練就了厚臉皮,反正體會不到就算了,並不是我負能量太多、被蓋台,而是身心還沒有到達細密度,自然體會不到。跟講那些「有」、「無」、「空」、「捨」或什麼用心不用心扯不上必然關係。 修行路上到底要怎麼走呢?網站上氾濫著「有為」、「無為」、「有心」、「無心」、「執著」、「離相」、「實相」、「空」、「有」、「清淨無為」、「懺悔」、「感恩」,到底要怎麼面對這種絕對正確、卻又不知從何做起的的標準答案?許多人拿這些名詞或偈語在網路上廣泛運用、指點眾生或同修,到底屬於自己的體會有多少呢?我相信高人很多,但是落在文字相裡打轉的也不少!借用布袋戲「天草二十六」罵「如月影」的話,這些都是「神棍」最愛講的話。 面對別人,想想我們講出來的話究竟是神棍的話?還是真的有體會、有方法?面對自己時,講著「有」、「無」、「空」、「捨」等等抽象的答案,到底是自己跟著含糊?還是真的清楚?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