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1/26 13:17:15瀏覽3812|回應61|推薦198 | |
◎《寓言三則》~黔之驢...etc: ~民國109年〈2020〉11.26 一、黔之驢~衍生成語「黔驢技窮」。 ~典出《柳宗元集》卷一九: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虎見之,尨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者。 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啖,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尨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 = = = = = ①慭慭然:慭,讀音一ㄣˋ,恭饉也。慭慭然,謹慎小心貌。 ②莫相知:相,互相,指一方對另一方言。莫相知,謂虎與驢彼此對望,不知對方是何方神聖。 ③益狎:益,更加也。狎,親暱也。指虎與驢同處一陣子後,虎態度更加狎暱毫不莊重。 ④蕩倚沖冒:蕩,碰觸對方。倚,倚靠對方身軀。沖,衝撞對方。冒,冒犯輕侮。狀虎對驢輕侮戲弄貌。 ⑤跳踉:跳踉,讀音ㄊㄧㄠˋ ㄌㄧㄤˊ,跳躍貌。謂虎向驢撲跳攻擊。 亦作踉跳。節引清。王廣心《大梁行送林平子》: 「滄桑變易八九年,我來欲渡愁無船。 = = = = = = ①唐代黔中道〈含今湖南西部、四川東南部、湖北西南部和貴州北部一帶〉無驢,某好事者運驢來此,虎驢初次會面演成一段悲劇性寓言故事。 ②虎驢都不知對方是何方神聖?虎對軀體較大的驢本有顧忌,卻因驢受戲弄沉不住氣,怒而或蹄踢或驢鳴,不幸露出驢腳,而遭餓虎撲殺吞噬。 ③隱喻人若沒大本事,就應知所藏拙,先求養晦以自強務實,勿蹄踢驢鳴暴露弱點弄巧成拙。若有真才實學者,亦應知謙遜避免鋒芒太露遭忌。 黔驢技窮〈網路分享〉
~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 = = = = = ①操之:操,此處作「持」解;謂攜持、攜帶。之,此處指已量好的鞋子尺碼。 ②自度,持度,信度:度,丈量、量度。 自度之「度」為動詞,指丈量。持度與信度之「度」為名詞,指鞋子尺碼。 = = = = = = ①按,「買履信度」=謹小慎微缺乏自信+墨守成規不知權變。 ②缺乏自信不知因應時地權變,是古今達官商賈、士子庶民之通病,尤其從政者忌之。 ③另一成語「削足適履」,則與「買履信度」意義迥異。 ~引《成語詞典》:「適,適應。履,鞋。為因應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兒。 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水火相憎,鏏在其間,五味以和。骨肉相愛,讒賊間之,而父子相危。 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昌羊去蚤虱而來蚙窮,除小害而致大賊,欲小快而害大利。」 買履取度〈網路分享〉
〈附註〉 ~「買履信度」與「削足適履」之區別: ①「買履信度」是謹小慎微,只知墨守成規〈尺碼〉,不信任自己的足〈能力〉。 ②「削足適履」是牽就湊合,只知整飭異己〈法匠〉,不信任他人的足〈忠誠〉。 〈前者是疑自己的足不合度;後者是削他人的足以適履。〉 = = = = = = = = = = = = ~典出《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三日。 渴欲得飲,飲於河、渭。 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棄其杖,化為鄧林。」 = = = = = = ①夸父:中國神話人物。源自《山海經》之巨人,立志追逐日景,欲逮之以示神力,半途渴死。 ~引《山海經。大荒北經》: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 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 後士生信,信生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 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②入日:入,此處作「及」字解。猶追及、追至。日,此處作「日落」解。入日,追到日落之處。 ③鄧林:指《山海經》神話中夸父逐日渴亡後棄杖所化成之桃林。 又鄧林亦今地名,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 = = = = = = ①夸父逐日,正面詞義引喻人有神勇,不畏艱危冒險犯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壯志難達,然精神可嘉也。〈偏解〉 ②負面詞義則喻人徒有膽識而無智謀,只是暴虎憑河勇往直衝,雖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寓有不自量力之諷義。〈正解〉 ③引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之九》: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夸父追日〈維基分享〉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