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4 19:05:35瀏覽1585|回應1|推薦7 | |
要是沒有龐德(Ezra Pound)、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和考夫曼(Louis Kaufman),我們可能會忘記韋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協奏曲之父」。 1678年3月4日,韋瓦第生於威尼斯。他的父親本來是個理髮師傅,後來把剃頭刀給扔了,改行作小提琴手。韋瓦第從小就跟爸爸學琴,還隨著他在威尼斯四處演奏。15歲時,韋瓦第開始接受訓練,準備當神父,25歲時正式受戒,不過一年後就因為健康問題而放棄了神職工作。但是他沒有真正「還俗」,還是保有神父的身份。從1703年開始,韋瓦第在一間孤兒院「慈悲醫院」(Ospedale della Pietà)教小提琴。雖然其間被開除一次,他在這兒一直待到1718年,離開威尼斯為止。在這15年的時間裡,韋瓦第作了許多曲子,包括歌劇和奏鳴曲。其中1711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調和的靈感》(L'estro armonico)便是他的成名曲。 韋瓦第離開慈悲醫院後開始四處旅行(或可說是找尋識貨的雇主);他的歌劇相當受歡迎,不過因為他的風格比較新潮,所以也遭到不少保守派的音樂家的攻擊。但是他的才華還是受到賞識,在1921-2年時還接到教宗本篤13世的邀請演奏。次年,韋瓦第寫下他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Le quattro stagioni)。這時他的聲望如日中天,不但音樂家們把他當成朝聖的對象,歐洲的王公諸侯也爭相請他作曲;他為法國路易十五的婚禮作樂,也替查理六世作了首《La Cetra》。查理六世愛死了韋瓦第,為他封侯加爵,還召他進宮。 但是韋瓦第的好運也走到了盡頭;他才剛到達維也納,查理六世就魂歸西天。沒了靠山的韋瓦第,收入也飛了,不久之後,就死在維也納。這位曾紅極一時的作曲家,被埋在一座簡陋的醫院墳墓裡。 韋瓦第的樂風輕快活潑,和當時巴洛克音樂四平八穩、正經八百的作風大不相同。他也不拘泥於學術派古板的規格,韋瓦第的音樂老少咸宜,非常地大眾化。他將巴洛克音樂帶進古典時代,「西方音樂之父」巴哈也深受他的影響。但是韋瓦第的復興,要等到二十世紀初,小提琴家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及考夫曼、作家龐德、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等人的大力推薦。義大利作曲家Alfredo Casella在1939年辦了個「韋瓦第之週」,更挖掘出了他許多先前未發表的作品。從二次大戰後,再沒有愛樂人會將韋瓦第的名字給遺忘了。韋瓦第一生作了超過500部協奏曲、46部歌劇、73首奏鳴曲、以及無數的聖樂和室內音樂。他不但是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創作更超越了巴洛克音樂,進入新的境界。 韋瓦第的《四季》被認為是標題音樂的始祖。春、夏、秋、冬各附有十四行詩;讀詩聽歌,令人回味無窮。 《春》 春臨大地, 眾鳥歡唱, 和風吹拂, 溪流低語。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 雷鳴和閃電宣示暴風雨的前奏; 風雨過境,鳥花語再度 奏起和諧樂章。 芳草鮮美的草原上, 枝葉沙沙作響,喃喃低語; 牧羊人安詳地打盹,腳旁睡著夏日懶狗。 當春臨大地, 仙女和牧羊人隨著風笛愉悅的旋律 在他們的草原上婆娑起舞。 《夏》 奄奄一息的人們和動物躺在 熾熱無情的太陽底下, 松樹彷彿就要起火; 杜鵑高歌著,加入斑鳩和金翅雀的行列中。 微風輕拂, 但很快地大風捲起; 若有風雨欲來之勢, 牧羊人被突如其來的狂風驚嚇。 擔心著他的羊群以及自己的命運, 他開始忙著做風雨前的準備,不安的心在灰暗的天色下、 蚊蠅的嗡嗡作響下顯得更加孤立無援。 終於,他擔心的事發生了── 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及冰雹 阻撓了他回家的路。 《秋》 農人唱歌跳舞, 慶祝莊稼的豐收。 酒神的瓊漿玉液使 眾人在歡愉的氣氛中沉沉睡去。 在歌聲及舞蹈停止之時, 大地重回寧靜, 萬物隨莊稼的人們 在秋高氣爽中一同進入夢鄉。 破曉時分號角響起, 獵人帶著獵狗整裝待發。 鳥獸紛逃,而獵人開始追尋獵物的行蹤。 一陣槍聲劇響夾雜獵狗的狂吠之後, 動物四竄奔逃,但終奄奄一息, 不敵死神的召喚。 《冬》 人們在凜冽的寒風中、 在沁冷的冰雪裡不住發抖。 靠著來回跺步來保持體溫, 但牙齒仍不住地打顫。 在滂沱大雨中坐在火爐旁度過 安靜而美好的時光。 小心翼翼地踩著步伐前進, 深怕一個不留神栽了個觔斗; 有時在冰上匆匆滑過, 跌坐在雪上,來回地跑步玩耍。 直到冰裂雪融的時刻,聽見溫暖的南風已輕叩 冷漠的冰雪大門。 這是冬天, 一個愉快的冬天。 THE FOUR SEASONS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Herbert von Karajan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