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橫空出世,應原本不起波瀾,有如照表操課的國民黨主席選舉,成為不分藍綠的議題焦點。張亞中為國民黨的路線帶來衝突,結果製造懸疑,若以市場行情計價,廣告效益何止千萬,國民黨至少該為這一點,感謝張亞中。
18日由中天新聞主辦的「國民黨主席大擂台」,最高在線人數超過5萬人,向來溫和保守的朱立倫也直接點名張亞中,選擇直球對決。真理雖不見得越辯越明,但在資訊泛濫的網路時代,碰撞才有火花,才能給閱聽眾一個「關注」的理由,這是國民黨太欠缺的文化。
大眾終於關注國民黨
威權時期一黨獨大的的國民黨,習慣的是由上而下,兩位蔣總統並不需要跟誰辯論;2000年政黨輪替後,國民黨先是連戰,後定馬英九為一尊,還是習慣著「鞏固領導中心」;直到2016大選,黨內的路線之爭再也遮掩不住,又欠缺公開對話的文化,才導致「換柱」的遺憾,也才讓2020大選「會贏的局玩到輸去」。
現在朱立倫、張亞中捉對廝殺,當然是有互相拉抬,邊緣化江啟臣的考量,但也為「朱立倫們」與「張亞中們」的立場,做出清楚的區隔。朱立倫展現從政以來少見的霸氣,直指張亞中是「急統」、「紅統」;而張亞中則反指朱立倫「不懂九二共識」。朱立倫說張亞中的「一中三憲」根本沒有獲得北京決策圈的認可,張亞中說大陸外交部曾邀他去做「一中三憲」的專題演講。
過去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就像「失焦」的相片,模模糊糊,只能看出輪廓;18日中天的大擂台上,焦距總算清楚了一些。朱立倫正面捍衛「中國國民黨」的黨名,肯定與中國的連結;張亞中雖自認是「統派」,但拒絕「急統」、「紅統」的標籤等,這些論述較過去更為清晰,甚至讓人有意猶未盡之感。
舉例來說,朱立倫朗朗上口的「求同尊異」,到底內涵為何?要如何讓對岸「尊」兩岸主權的歧異;朱說當選後要推動兩岸「社會力」的交流,選民也會疑惑,兩岸社會力的交流早已絡繹不絕,需要在野的國民黨來推動嗎?朱立倫認為張亞中「想和北京簽和平備忘錄是行不通的」,但「連胡五項願景」也是朱立倫的政見,其中也有「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朱立倫一方面把「和平協議」當作自己的承諾,一方面又說「和平備忘錄行不通」,顯然需要釐清。
藉辯論建立理念共識
同樣地,選民也應該要有更多的機會去分辨,張亞中究竟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還是一出山就可以領導國民黨打勝仗的臥龍。國民黨現在是強勢的諸候、弱勢的黨中央,「張亞中路線」要如何得到地方諸候的背書,這的確是個挑戰。若張亞中當選黨主席,而地方諸候對於「和平備忘錄」的路線不認可,張亞中將如何抉擇?這是所有國民黨籍的縣市長擔憂之所在,張亞中應該要清楚交代。
現在朱陣營的策略,是用黨內諸候、民代的表態相挺,用「勢」去壓迫其他競爭者。但江啟臣18個月的任期,讓國民黨的支持度與民進黨平起平坐,發動兩項公投、促成民進黨政府開放民間採購BNT疫苗,如果這些努力只因為「棄保」2字就被抹去,也實在是情何以堪;未來國民黨的年輕一輩,誰還敢,誰還願意在黨風雨飄搖的時候挺身而出呢?
政黨的內部競爭與其「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而辯論就是最好的機制與平台,也是國民黨應該要建立的文化。19日朱立倫繼續對張亞中開炮,說張亞中2008年草擬的「兩岸和平備忘錄」,簽署人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台北中國」;並且認為張亞中曾經附和北京的「一國兩制」,這些質疑,相信張亞中也願意正面回應。
現在的朱、張、江之爭,已經脫離黨主席選舉的層次,而是國民黨內南轅北轍的兩大理念,如何彼此對話、取得理解的最好契機。好事不嫌多,呼籲國民黨的主席候選人們能夠把握最後的時間,再次齊聚一堂,交鋒理念、澄清事實,讓最大反對黨選出正確的人,帶領所有討厭民進黨的人,為台灣民主與繁榮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