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七年總統大選中國國民黨致勝之道(六)
2007/08/24 10:35:02瀏覽150|回應0|推薦0

  一個國民黨老黨員給國民黨中有識之士的建議(四)

  ..國民黨當前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老黨員建議國民黨中的有識之士先想一個問題,從民國八十九年到今天,國民黨經歷了兩次總統大選的失敗,如今又面臨了北高市長選戰的失敗,雖然馬主席認為是「平盤」不算失敗。老黨員則認為從選後郝龍斌表示他將不參與國民黨的黨務活動,也就是宣告國民黨失去掉了台北市了。國民黨還能說在台北市贏得選戰嗎?郝龍斌果真是代表國民黨參選的嗎?或者只是暫時戴上國民黨的帽子而已,今後郝龍斌要脫掉這頂帽子,重新戴上新黨的帽子,國民黨又能如何呢?對郝龍斌而言真是太簡單了,從元月一日起他只要不繳兩百元的黨費,他就名正言順的脫離了國民黨了,看起來還真是有些不可思議的,但是國民黨當前的規矩確實是如此。還有更不可思議的事,國民黨可能即將面臨的事,就是馬市長一旦被起訴,國民黨就沒了馬主席,這又是什麼回事呢,原來馬主席接掌國民黨後,定下了一條「一經起訴立即停權」的規矩。馬市長是否會被起則繫於檢察官侯寛仁。如此一來國民黨的前途豈不是繫於郝龍斌、侯寛仁之手了?難道不是國民黨的新規矩,造成了國民黨的問題嗎?

再深入的想一想,一個以改革為訴求的黨主席上台後,使國民黨的路越走越窄,逾來逾得不到選票,逾來逾得不到台灣人民的支持?難道還能不作全面的反省與檢討嗎?還能繼續粉飾太平,以「平盤」掩飾失敗嗎?當今年「反貪腐」形成「主流民意」在台灣社會形成紅潮洪流的時候,國民黨未能與其結合,豈不是坐失良機。更人奇怪的一個貪腐政黨所推出的兩位侯選人,居然能在台灣南北同時打出「反貪腐」旗號,而一向號稱清廉的政黨竟然毫無對策。好像只能靠黨主席的面貌形象去吸引人,結果却是俊男輸給了醜女,顯然國民黨不瞭解人民要的是什麼?人民對政黨期望的又是什麼?

現今的國民黨面對台灣人民提不出國家願景,對所謂國家認同的問題沒有明確的主張,對台灣前途也忌諱不談。選市長不談市政願景,市政建設的藍圖與政策,大談黨主席的信任與否的問題,企圖以黨主席的形象與色相來吸收選票,完全是捨本而逐末,難怪會失敗。

今天國民黨出了問題是不爭的事實,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問題是什麼?問題究竟出在那裡?就不是我們都瞭解的了,老黨員閒來無事,花了一些功夫去研究,終於獲得了一點心得,在此謹將一得之愚貢獻給黨內俊秀的、有識的同志們參考。首先是老黨員發覺到國民黨內部從民國七十七年到八十九年有十二年之久的時間,在思想和信仰上發生了斷層。而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裡,國民黨的領導人抛棄了原有的思想與信仰,刻意的向黨內的同志們灌輸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念,如「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國民黨是兩歲的新生政黨」,大力的提倡「台灣意識」、「本土意識」。而在黨外則扶植了接受他理念的人組成了所謂的本土政黨,甚至暗中支持本土政黨以「總統直選」的方式,奪取了中華民國的執政權,並將其定名為「本土政權」。而今則以捍衛本土政權為名,反對國民黨重拾執政權。

 非常不幸的是國民黨今天的領導者馬主席,正是在國民黨晦暗時代中成長出頭的政治人物,被訓練成為沒有國民黨的思想及信仰的政治明星。更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自我。沒有堅定的信仰,也沒有自主的思想。接受並相信別人給他的訊息,例如「國民黨是外來政黨」所力要致力於國民黨與台灣的連結,「民進黨執政才是本土政權」所以說「陳水扁下台由呂秀蓮接任還是民進黨執政,還是本土政權」。由於領悟到「總統直選」是正確的,所以黨主席得由黨員直選。甚至己經被民進黨抛棄的「黨內初選」制度,也被國民黨視為寶物而妥為利用。在在都顯示出馬主席和他所領導的國民黨失去了主體性。而是在追隨一些並不正確風潮,隨著別人的調子起舞。整個國民黨就像是那一群跟在「斑衣吹笛人」後面的孩,根本就不知道走向何方何處。這就是當前國民黨最大的問題。  

 

.國民黨今後應何去何從

國民黨今後應何去何從是每一個黨員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也是很多同志曾經思考過的問題,當然馬主席更是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在他競選黨主席時提出他的競選宣言..

  讓國民黨帶給人民新希望

國民黨必須結合青年才能開創新局

唯有結合青年,才能開創新局,引領未來。不只支持馬英九參選,而是支持國民黨改革,讓國民黨重新執政的理想。

為加速國民黨改革,重燃人民希望而參選

改革步伐必須更大,更快。如困能痛定思痛,以行動掃除發展障礙,建立良好形象,國民黨一定可以聚民氣,邁向執政之路。

台灣人民對國民黨仍充滿期待

民眾期待國民黨整合泛藍,化解台灣政治惡性鬥爭,節制執政者的民粹分化,堅持中華民國反台獨,讓兩岸和平穏定。

召喚政治新世代,打造進步的新政治中心

政治新世代要具有實踐理想的行動力,國民黨必須為進步力量集結的新政治中心,鼓舞新世代改革,重新許諾中華民國的未來。

   國民黨必須堅持的信念與立場

一、強化核心價值,反對台獨與「一國兩制」。

二、支持「江陳十點共識」,主張兩岸簽署五十年和平與經濟合作協議。

三、斬斷黑金,徹底劃清界線。

四、強調多元包容,促進族群友愛和諧。

五、泛藍必須團結,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全力改革國民黨成為有希望的政黨

一、國民黨要有理想,不能只是一個選舉機器。

二、要儘快處理黨產,未來不能寄託於黨產。

三、將心比心,維護黨工權益。

四、招幕百萬志工,成立「土豆志工團」。

五、成立國民黨青年團,擴大青年自主空間。

六、強化中央決策功能,向中南部深耕發展。

君子之爭有助內部團結,提升國黨形象

王馬參選是君子之爭,只要公正、公平、公開,樹立良好示範,不應也不會造成黨內分裂,反而有助內部結團形象。

推動改革,邁向執政之路

甘地..「在這世界,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只要我們決心改革,打造國民黨為有希望的政黨,相信這百年老店一定能浴火重生,領導台灣邁向新的榮景。

 

  而今重讀他的宣言給人的感覺是說得多作得少,無法作更深入的檢討,只能把他的宣言,當作候選人的文宣廣告,看看就好不必認真。

  倒是後來馬主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以招商及城市交流的名義,分別去了英國、美國、新加坡及澳州等地訪問,頗有與阿扁總統拼外交別苖頭的態勢,也學阿扁總統的毛病,就是以外銷轉內銷的方式,到了國外卻大談內政的問題,從在英國開始談台灣的前途,不經意的發表了「台獨也可以是國民黨的今後選項」,在各界反應不佳的情況下,改成了「台獨可能是台灣人民的選項」,當然在「國民黨一切以民意為依歸」的前題下,台獨仍可能拗回來是國民黨的選項的。到了美國開始談所謂的五不五要,等到五月九日在澳州新南威爾斯州議會大樓發表演說時,終於將「五不五要」作了明確的定調。這「五不五要」極有可能成為國民黨今後大陸政及兩岸關係的政策基準。因此我們必須對馬主席的「五不五要」作一番檢視與研討。

 

    馬主席的五不五要到底是如何說的,列條說明於后..

  五不就是..

一、不會宣佈獨立。

二、不會變更國旗、國號。

三、不會在憲法中列入所謂的「國與國之間的特殊關係」。

四、不會製造統獨麻煩。

五、不會有「廢除國統會」的爭議產生。

  五要就是..

一、要在「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大陸對話。

二、要與大陸和平談判,談判以和平為基礎,避免軍事競賽。

三、要在兩岸建立共同市場,推動直航幫助台灣企業提升競爭力。

四、要擴大台灣「國際參與」。

五、強化兩岸文化與教育交流。

  馬主席這十點如果和過去兩岸的政治人物所發表的江八點、李六條作比較的話,簡直是無法作比較的了。因為不論是江八點或李六條都還可說是言之有物,有其一定的目標與意義。馬十點給人感覺是不知所云,如果說是馬主席兩岸政策的說帖的話也是毫無意義的廢話一堆。馬主席在構思這十點的時候,根本就忘記了他的身份與地位,當然更忘記了兩岸當前的實際情況。

  首先作為國民黨的主席,必須念茲在茲的是悍衛中華民國,根本不容可有什麼「宣佈獨立」或者是「變更國旗、國號」的問題。所以也根本沒有必要作第一點及第二點的宣示。第三點國民黨應該表明的是根本反對制憲或修憲的立場,當然也沒有在憲法加入或不加入「國與國之間的特殊關係」的問題。第四點的不會製造統獨麻煩,倒是表明了國民黨當前主張不獨不統的立場,顯示國民黨對自己應走的路線都搞不清楚,不敢正面的面對問題,也不能堅持中華民國的立場了。至於第五點則是無的放矢,馬主席不是美國人應該明白陳水扁對在國內對國人所說的中國話,所用的中文所表示的意義,國統會己被陳水扁給廢掉了,那裡還有「廢除國統會」的問題,又會有什麼爭議好產生呢?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至於所謂的五要,完全是著眼於兩岸關係,但是若要對兩岸關係作一番論述,或是作出政策綱領的話,馬主席必須先對兩岸關係的現況作深入的瞭解,最好是造成當前狀況有深入的瞭解,方能找出問題之所在,才能找出解決之道。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馬主席在這兩方面的瞭解與認知,顯然都不够深入,以致所提的「五要」都是皮毛之見,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從第一點要「兩岸一中」、「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與大陸對話,充分表現出馬主席只會守成不會開創的性格,所謂「九二共識」就中共方面的認知就是「兩岸一中」而已,根本就没有台灣政府,更別說中華民國政府了,所以就中華民國的立場,有沒有「九二共識」是一樣的,也根本不是什麼兩岸的和談基礎。馬主席是國民黨新生的一代,新的黨主席,有權利也有義務和中共政權進行和談,建立新的共識,進而成為兩岸發展的基礎。用不著再依持李登輝時代的搞出來自欺欺人的「九二共識」了。馬主席必須體認海峽兩岸的國民黨與共產黨都己進入了新時代,兩黨的領導人都該有開創性的思維,如果都認同「兩岸一中」的話,馬主席與胡總書記該坐下來談一談什麼是「一中」,先尋求「一中」的共識。再由「兩岸一中」的共識中找出兩岸的政治地位,進而逹成雙方的承認,在雙方相互承認的狀況下,方有可能進行對等的談判。事實上兩岸問題的根本在於政治,當年鄧小平之所以提出擱置政治議題先進行三通四流,其原因在於台灣方面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即便是只進行非干政治的三通四流,台灣方面仍然堅持三不政策。 而今時空環境已有巨大的改變,雙方應該務實的考慮進行全面性的和談,謀求解決兩岸對峙的問題。

 

   馬主席的三、四、五要實際上都是事務性的問題,若是政策上的大原則能解決的話,一些事務性的問題就根本不是問題了,況且其範圍也都在三通四流的範圍內。但是自民國七十七年兩岸開始三通四流,迄今已經過了十八年,在政治層面之下所能作到的事都已作了,而今還要作的事實際上己涉及到政治層面了,例如直航的問題,台灣方面根本不可能接受所謂的「國內航線」,即便今天是國民黨執政,馬英九當總統也不可能接受當前的直航模式的。國民黨與其在立法院中爭吵直航的問題,不如靜下來想一想兩岸如何展開政治談判的問題。

 

   總而言之老黨建議馬主席不必談什麼五不五要了,兩句話就足以完全說明白的事,用不著去說成不清不楚的十點。簡單的兩句話就是「悍衛中華民國、謀求兩岸和平」。如何去謀求兩岸和平也很簡單,就是「國共和談 終結內戰」。

  

   在檢討馬主席帶領國民黨前進的方向之餘,黨內的同志們也必須深思一些問題。就是馬英九之所以能以超高的選票當選黨主席,其所顯示的意義是大部份的國民黨的黨員,認同馬英九的改革理念,認為馬英九足以擔負起振興國民黨的重責大任。在國民黨的黨員普遍存著對現況不滿的情緒下,馬英九的改革口號,很自然的得到回響,所以馬英九之所以能當選,可以說是一陣風行草堰的效應而已,改革也好革新也罷在選舉中或者是選舉後,新的領導者上台,都是常用的口號與運用的工具而已,對選民與被領導者,是不必太認真去計較,等閒視之可也。

 

    國民黨自退到台灣開始不就是在走改革路線嗎,從兩蔣到李登輝、連戰那一個不都是改革者,所以馬英九以改革者的姿態出現也是不足為奇的事,改革可說是國民黨的傳統了,蔣經國講改革,李登輝講改革,連戰也講改革,改革來改革去,國民黨由執政黨改成了在野黨了,而今馬英九又要改革,統統在改革,到底要改革到那去,改革到那時,究竟要伊於胡底?國民黨從「以建民國以進大同」,改到「反攻大陸」,再改到「立足台灣」,到馬英九在接任後,成了要「連結台灣」,再下去可能變成長「依附台灣」了。這幾十年來國民黨的改革實在是太大了,三民主義被革掉了、五權憲法也即將改成三權分立了,總統制、內閣制則在未定之天,國民黨的理想、主義、路線全改不見了。連台灣應走的大方向是統、是獨,也沒個譜了,不統不獨成了國民黨的巧門。

 

   馬英九自接任黨主席迄今己一年五個月了,是應該作一番回顧與檢討的了,馬主席帶領國民黨的路線是否正確,能否使國民黨走出陰霾,能否振興國民黨都須要作及時的檢討,以便發覺錯誤後作及時的改正。近日觀察馬主席的氣色,己經呈現一種心力交瘁的衰疲之象,而非應有的意氣風的興旺之氣。對馬主席及國民黨都不是好兆頭,在選前老黨員曾建議馬主席不要參選黨主席,因為馬主席能力雖比常人高出許多,但終非三頭六臂或具有分身的特異功能,可以一心二用、一身兩棲的。更何況馬主席事必躬親,心理上自認為尚游刃有餘,在生理却到了不勝負荷的程度,必然會產生問題的。與其等到問題出現,不如防範於未然。依老榮民看台北市市長的角色,有其一定的業務職責,及市議會的監督,換言之在馬主席的肩頭是一定的負荷,是無法卸減的。因此唯有從黨主席這方面著手了,減輕一些負擔方能避免馬主席走到「積勞成疾」的不幸。

 

   事實上有一些加諸於黨主席的負荷是沒有必要的,還是馬主席自已爭取來得,實在是大可不必的,譬如:「國民黨與台灣連結」、「加強本土化論述」的問題,以及中常委會下鄉開會,前者是天下本無事的問題,後者則是徒增困擾罷了。因此老榮民建議馬主席立即放這兩項工作,以減輕工作負荷,國民黨當前急待處理的問題很多,黨主席必須加以輕重緩急之分,以以簡馭繁的方式處理,發揮組織領導,運用組織系統。

 

   國民黨與台灣連結,加強本土化論述兩項,基本上是國民黨已經進行了三四十年的老問題,就實質而言並不是國民黨本土化的問題,根本是本地人士的奪權鬥爭而已,幾十年來的領導人不從實質核心去解決問題,只是在本土化的煙霧中作些爾虞我詐的人事鬥爭,馬主席接任黨主席原本是終結國民黨本土化問題的好時機,然而非常不幸的是馬主席對於自身身分立場的認知發生錯誤,一個在台灣生長成人的台灣人,只因為血統的關係自認為是湖南人,以外省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誤蹈進入了「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的陷阱而不自知。

 

    馬主席在學生時代想必讀過一篇文章,美國總統甘迺迪總統的就職演說,不妨回憶一下甘迺迪說的..「我們今天不敢忘記我們是那一次革命的後裔,讓我們從此時此地向我們的朋友和敵人作同様的宣告,這支火炬已傳交給新一代的美國人,他們出生在本世紀,經歷過戰爭的考驗,受過冷酷而艱苦的和平訓練……」。如果馬主席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師法甘迺迪的說法,強調中國國民黨的火炬已經傳給了新一代的台灣人…..。相信可以為馬主席自已和黨都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煩,至少用不著再花力氣去談什麼連結台灣及本土化的論述了,在當前整體經濟日趨困難,人民生計日益困苦的情況下,帶領國民黨去談一些形而上之的清談性議題,難道馬主席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嗎?

 

    國民黨自從去年三二○總統大選失利後,黨主席的表現是有些氣急智昏不知所措。而黨幕僚的表現更是荒腔走調。整體的演出自然是乏善可陳了。從三二○到五二○國親聯盟在凱逹格蘭大道,舉行了好幾次的集會活動,泛藍群眾熱烈的響應支持,可惜的是缺乏計劃性的主題,也缺乏組織性的領導,終而無法凝聚民氣。國民黨連主席在五二○提出國親新合併的主張,也因親民黨另有盤算,國民黨內則有不同的意見,迄今合併案仍是說說而已。前途似不樂觀。親民黨的問題暫且不談。先就國民黨內部的問題加以檢討,並謀求改進之道。

 

    國民黨的根本問題,是國民黨迷失了路線方向。去年有一個國民黨的基層黨員,他自認為是國民黨中的小藍鷹的青年人,去見了李登輝。也不知道李登輝對他說了些什麼,出來之後他發表感想,他說他覺得李登輝是大鵬鳥、連戰是小麻雀。事發後未見國民黨的黨工從這個題目發表什麼批評的,倒是好像有幾分默認的様子。國民黨對前主席李登輝似乎也仍然抱持著對前輩的尊敬。或許是認為一個小黨員的說法是不值得一駁的,而不予理會了。其實這才是一個國民黨必須嚴肅面對問題,決不能視而不見的問題。因為它所顯示的問題,,正是時下年青人對國民黨認識糢糊不清,因而失去信心的問題。其所產生效應則是不再追隨支持國民黨。假如一個曾經接受過國民黨的洗禮,加入了國民黨的青年,被李登輝三言兩語就改變了他對國民黨的看法。國民黨應該痛加檢討的了。

中國國民黨是一個有百餘年歷史的政黨,是一個以建立中國成為民主自由平等國家的政黨。是一個有理想、有主義、有目標、有政策的政黨。它的領導人居然會被認為小麻雀,而一個只著眼於台灣的老政客,反而被為是大鵬鳥。問題出在那裡呢?其實問題就在國民黨本身,國民黨自李登輝掌權開始,實際上也開始作了國民黨的「新生」,首先他將國民黨的過去作了一個了斷,從來不談過去的歷史,國民黨在李登輝手中由百餘年歷史的政黨,變成了二歲的政黨,也因為李登輝的去中國化,使得在李登輝手中的國民黨變成了局限在台灣的國民黨。雖然後來國民黨開除了李登輝,由連戰接任黨主席,但是連戰未能突破李登輝為國民黨所設下的籠罩。國民黨誤判了國內的實際的情勢,以為什麼「主流民意」、「台灣意識」確如李登輝及其徒眾(包括陳水扁在內),所稱的在島內已逹七成以上的支持率(實際上去年的總統大選己証明了不到五成)。國民黨迷失在李登輝的咒語幻覺中。就整體而言國民黨己失去了原有的意識,在迷糊不清的境況中不知何去何從。在李登輝的操弄下中華民國變成了「中華民國在台灣」,那中國國民黨當然就成在台灣的一個政黨而已,連戰是國民黨的主席,當然和其他的黨主席的地位是一樣的。李登輝在被迫離開其黨主席的位置時,就在處心積慮設想找一個較「黨主席」更高階的位置的了。因此在成立其「台聯黨」時,捨「黨」而用「聯盟」,李登輝捨「黨主席」而任「精神領袖」,無非玩文字遊戲而已。實質上李登輝就是「台聯黨」的黨主席罷了。阿扁本來也想學李登輝弄個太上黨主席來玩玩的,無奈其民進黨的徒眾們,未能體會阿扁的心意,否則修修黨章加個「總裁」的位置的位置給阿扁坐,另選一個主席不就皆大歡喜了嗎?看來阿扁玩政黨的手腕還得跟李登輝學學,連戰、宋楚瑜也都得學學。

 

   其實不論李登輝、連戰、宋楚瑜、陳水扁,乃至於王金平、馬英九、張俊雄、蘇貞昌、呂秀蓮、謝長廷、許信良等等,都只是一群麻雀在作蝸角之爭罷了。誰也不是大鵬鳥。能跳出台灣爭天下的才差可稱之為大鵬,其中連戰在面對一些黨內所謂的中生代,要求將中國國民黨改名為台灣國民黨時,能有所堅持顯示其心中仍有中國天下的概念,其格局是較其他政治人物大一些的,說實在的一定要在這群麻雀中找鵬鳥的話,還是非連戰莫屬的。

 

   就中國國民黨與台灣團結聯盟而言,何者是大鵬鳥,何者是小麻雀是不用言諭的。但是中國國民黨如果放棄中國的天下觀,只著眼於台灣,只爭台灣的時候自然也就變成了小麻雀了。所以連戰是可以當大鵬鳥也可以當小麻雀的,完全看他自已如何選擇了。而李登輝則不管如何的膨風也不過是隻大麻雀而已。

 

   因此國民黨的當務之急,是立即修正己經受李登輝引導走偏了的路線,重回國民黨創黨建國的基本路線。「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同」就是國民黨的基本論述,用不著再找什麼論述的了。國民黨為了回歸基本路線,必須掃除李登輝在國民黨中的殘餘勢力,所謂的本土派。現在尚留在國民黨中的本土派其實就是騎牆派,人數並不多,喊出中國國民黨民黨改名為台灣國民黨,是藉著「本土意識」虛張聲勢而已。等黨主席堅持原則不同意他們的意見,請他們要走請便後,也就没人再提了,可見國民黨在現階段堅持原則是十分正確的。事實上國民黨也唯有堅持原則,才能回歸正道,唯有回歸正道才能重新振作。

 

    中國國民黨的成員,自馬主席至基層黨員都必須重新體認創孫中山先生創黨的義意與目的。中國國民黨決不能自我局限在台灣,台灣的自由民主、安定繁榮並不是國民黨的目標,而是必經的過程,建設全中國才是國民黨的目標。雖然近年來這一目標常被人嘲笑為好高鶩遠,是不可能逹到的目標。其實仔細分析它反而是比「台灣獨立」務實一些的。國民黨堅持復國的目標決對是正確的。堅持目標奮鬥不懈,才能贏得民心及世人的敬佩。

 

    在堅持理念向遠大的目標奮鬥前進的同時,穏定現況當然也是十分重要的,為了穏定現況,必須包容「台灣意識」,國民黨也得體認「台灣意識」是一種地方的意識,它是進化到「國家意識」的必經階段,無可否認的它也是建設國家基礎。

國民黨應該明白的告訢全國人民,國民黨和民進黨、台聯的差別,就在於民進黨及台聯是以「台灣意識」等於「國家意識」,是没有過去、没有將來的政黨。是會把台灣帶進死胡同的政黨。國民黨就是要以政黨的差異性來供人民作選擇。國民黨所爭的是「天下之利與萬世之名」。而不是一任的總統或是一屆的立委。如果國民黨的黨主席及幕僚黨工們能參透這一點的話,相信心境一定會豁然開朗的,處理事務的看法與作法也立即有所轉變,國民黨立即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事實上國民黨必須體認到中國國民黨除了台灣而外,還有中國大陸以及海外僑胞都有不少的黨員的,如果中國國民黨改為台灣國民黨,是否意味放棄在大陸與海外的黨員。也意味中國國民黨的「天下」由全中國改為「台灣」,若非如此,中國國民黨當然是不該也不能改名的。但是事實上這十幾年的走向要立即回轉,也是有實際上的困難的,因為在一個積非成是的環境中,真「是」往往已經變得不太明確的了,要回歸正道就得進一番改革。所以回歸正道才是國民黨中真正改革派。在觀念上要改革,重拾總理建黨建國的基本理念。在組織上也要改革,重回國民黨在抗戰勝利後的組織架構。中國國民黨自遷台後,以精簡組識為名,黨中央就是一直在萎縮中,結果是中央黨部自我矮化為地方黨部,而且也失格的與地方進行爭權奪利。所以老榮民要給馬主席及高階的黨工幕僚們一個良心的建議。中國國民黨應立即進行組織的改造。中央黨部回歸到真正的黨中央的地位。中央黨部下設大陸總部、台灣總部、海外總部。國民黨以包容的心態,任由目前的「台灣意識」、「主流民意」在台灣總部內儘情的發揮,落實台灣人當台灣總部的黨主席。中央黨部也不必管太多台灣總部的事務,須要中央處理的事務還很多,就目前而言兩岸關係是極待處理的事,而且是國民黨未能好好處理的。馬主席不妨專注於兩岸關係,不必管台灣總部的事了,如此一來本土派也没什麼權好奪了,國民黨的內部鬥爭也就可停止了。

 

   今後國民黨要振興就必須民進黨、台聯黨有所區隔。「台灣意識」是國民黨的李輝所立的神主牌,也變成了民進黨、台聯黨的神主牌,國民黨大可不必也奉為神主牌了,還是正本清源的重拾「中國意識」,以「中國意識」來包容「台灣意識」,以「國家意識」包容「地方意識」。國民黨應該體會到,在二十一世紀兩岸統一是時代的潮流,有良心、有血性的台灣人會感覺到時代的脉動,有遠見、有知識、的台灣人會發覺到潮流旳壓力,有壯志、有雄心的台灣人不會甘心自限於台灣一隅之地的,因此國民黨該看穿「主流民意」的真假了吧。

 

   國親聯盟在去年的大選失利,根本的原因是陳水扁以卑劣的手段騙取了部份人民的選票,以騙術致勝。但是騙術終究是騙術,騙得一時騙不到一世,騙得了一部份的人騙不了所有的人。民進黨這次總統大選中,可說是已經招術用盡了,人民的眼晴終究是雪亮的,日久自然會喠棄民進黨的。但是在這時國民黨如果不能堅持立場與路線,改而追逐「台灣意識」,豈不是把自己變成了拿香跟著拜的人,又叫人民又如何支持擁護國民黨呢?

 

   國民黨要如何振興,一切操之於國民黨,老黨員寄望於馬主席及高級黨工們,希望你們儘速覺醒,停止內鬥站起來,而且要站高一點,看遠一點,心胸開闊一點,志向遠大一點,為創黨建國的目標,繼續努力奮鬥。別忘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rahamYin&aid=118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