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1 14:17:33瀏覽147|回應0|推薦0 | |
一個老黨員給國民黨的建議(三)
伍..國民黨應如何面對兩岸問題 一、前言 馬主席今年月十六日在報紙發表一篇「改革,還要更快!」的文章,作為他就任國民黨主席一周年的感言,文中中提到他要打造的六大願景,第五點是有關兩岸關係,子題是「和榮兩岸」,謹將其摘錄於后..以「五不五要」為基礎,建議兩岸三十至五十年的穏定。國民主張和平與繁榮才是當前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兩岸應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為基礎,在政治上和解,在經濟上合作,在外交上休兵,以締造海峽的和平,兩岸的雙贏,並擴大台灣的國際參與。
如果這一段簡單的文字就是馬主席的兩岸關係的願景、規劃與努力的方向,就一個國民黨老黨員的立場,必須表示對馬主席的失望,因為顯然馬主席對兩岸關係沒有深入的瞭解,不知兩岸關係的癥結之所在,是無從尋出解決兩岸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的,更別說找出有利於中華民國的方法了。然而這並不是馬主席的能力不够的問題,而是國民黨甚至執政黨所有的政治人物,對海峽兩岸問題在認知上發生徧差,以及不能正視歷史面對現實的結果。
二、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必須正視歷史面對現實 目前台灣的政治人物自李登輝自下,執政黨從陳水扁、呂秀蓮到謝長廷、游鍚堃、蘇貞昌等等,在野黨從連戰、宋楚瑜到馬英九、王金平、吳伯雄等等。都是台灣的新生代,都是在國民黨時代受教育成長的一代,當然都受過強烈的仇匪恨匪的教育,也都被略過了國共內戰的歷史。所以每個人頭上都被籠罩上一團「瘴礙」,以致看不清楚狀況,因為看不清楚狀況,自然找不到正確的方向,所以在面對一個己經崛起的超級強國時,行為舉止都有些不知所措了。而執政黨的政治人物他們頭上的「瘴礙」,是更濃更厚。如果在野黨頭上的「瘴礙」是黑白的,執政黨頭上的「瘴礙」就更是彩色的了。可以說深深的墨綠色,到了完全看不見的地步了,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台灣是非常危險的事。
我們不妨先檢視一下台灣政治在兩岸關係中的表現,看看他們的錯誤在那兒。首先看李登輝的表現,李登輝在心態上是承襲了經國先生的心態的,所以在早期是不承認中共政權的,也不支持三通四流的,但是他也察覺到兩岸交流是無法阻擋的,只得以「戒急用忍」來勸阻台商赴大陸投資。他自己也曾思考過兩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兩岸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兩國論」。可惜的是兩國論並未獲中共政權的認同,並且一方面向台灣施以軍事威脅,另一方面透過美國向台灣施壓,李登輝口上雖說不怕,但是實際上卻是心生畏懼了,因而派遺密使與中共當局接觸,表態支持國家統一,在總統府內設置「國家統一委員會」,發表「國家統一綱領」,其個人也多次表白他是贊成統一的。更以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來暗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以為如此一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會承認中華民國了。自以為是一廂情願的作法,可說是李登輝所犯下最大的誤了。不過中共政權雖沒承認中華民國,但是對「中華民國」的態度多少也有些改變了。雙方有了較多的接觸,也都有些善意的表示。1992年兩岸的民間代表以準官方代表的姿態在香港碰頭,逹成所謂的「九二共識」,其實共識只是「兩岸一中」而已,但是與會的台灣代表回台後卻弄出個「一中各表」來,自欺欺人,因此全台灣真正瞭解沒有「一中各表」的只有李登輝一人而已,而「一中各表」也變成了他心中的難言之隱,在委曲仍不能求全的情況下,對中共政權就轉而恨之入骨了。因此在他脫下官服回歸自我的時候,對他的兩個祖國「中國&日本」作出了選擇,不幸的是他選擇了日本。 陳水扁早在他還當立委時,就到過北京,是見過高山大川、巍峨宮殿的人,對中國大陸及中共政權都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因此除了仇匪恨匪之外還得加上一些自覺渺小的自卑感(和到過中國大陸的日本人伊籐博文一樣)。在登上總統大位時,在心理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充滿了戒懼之心的,所以要向對岸提出「四不一沒有」的保証,當時台灣人民對他為什麼要提「四不一沒有」的動機,是完全不瞭解的。直到四年後他接受電視訪問時,小心的從口袋中掏出一張字條,台灣人民才瞭解,阿扁是有所本的。因此基本上由陳水扁的態度,不難發覺陳水扁在面對中共政權時,是色厲內茌的,有胆量叫出一邊一國,卻不能堅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到底是敵國、是友國,中國是不是台灣的祖國,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統統都弄不清楚。 至於呂秀蓮則是在國民黨教育下的模範生,美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對台灣、對美國都有深刻的瞭解,在法學上的造詣與成就,在當前的政治人物中可說是無人可比,擅於從國際法中看台灣問題,可能是由於過於專精,以致鑽入了牛角的尖端,只見其一不見其他,創造出了「台灣獨立」的獨特見解,就是依據二次大戰後的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灣,但是並未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將台灣歸還給了台灣人民,所以台灣是獨立的。」雖然沒有一個國家(包括中華民國)認同呂博士的「論述」,她自已倒是「擇善固執」。而遺憾的是迄今她還沒去過中國大陸,沒見過高山、也沒臨過深淵,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年紀也一大把了卻仍然是小姑獨處,當然就保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敢了,可說是台灣當前的政治人物中唯一敢對美國、中國兩大國「嗆聲」的人了,不過令人聯想到台灣的俗話「狗吠火車」。去年她曾以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來警告台灣人民充分的顯示了她對國際法有深刻的瞭解。但是對國共內戰歷史的無知。
至於在野黨的政治人物,如連戰、宋楚瑜、馬英九等人,對國共內戰是有些認知,但是不够深入,不瞭解共產黨統戰的技倆術與手段,更因為沒跟共產黨打過交道,不知道共產黨的厲害,以自我認知的角度去忖度中共政權,以致在交手的過程中落敗而不自知,從去年連、宋兩人的大陸可以得到証明的。連戰今年演出的續集,「兩岸論壇」尤其可悲,連戰自然而然變成了海峽東岸代表團的團長了,現階就已放棄或者跨越了中華民國的立場與意識,將來又如何能保有中華民的地位。「連爺爺終於回來了」,不就代表著連戰回歸祖國,浪子返家不究旣往而已嗎?國共內戰是能够不究旣往的嗎?是在野黨的政治人物必須三思的問題。
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在面對兩岸問題,必須先面對國共內戰的問題,在面中共政權的反分裂法時,更必須面對國共內戰,唯有務實的面對國共內戰問題,解決國共內戰的問題。去年中共政權制訂反分裂法時,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在驚慌忙亂之餘,有各種抗爭或抗議的表現,從國民黨的智庫,到民間的學者專,都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意見,如何應對、如何抗議,林林總總,蔚為奇觀。唯獨沒有人想到「中華民國」才是台灣最有效的金鐘罩、最安全的防禦網。因為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從國共內戰的角度來看今天兩岸的現狀,造成國家分製的正是中國共產黨,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
歷史的事實是任何一個政權,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改變、否認的,或者隐瞞的。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於西元 追求中國統一是當代中國人的使命,但是要如何進行是必須詳加研究規劃的,如果兩岸的統一問題都無法處理好的,兩岸的政治人物都將是愧對中國人民的。台灣的政治人物更將愧對台灣人民了。
今天在台灣的政治人物,必須認清楚歷史事實與現實情況,務實而明白的說出台灣的真正前途,也不必諱言「台灣獨立」心態與希望。「台灣獨立」果真只是部份台灣人的主張,是民進黨、台聯黨的主張,其實是錯誤的,是只看表面沒能深入研析的看法,「台灣獨立」其實是國民黨在經國先生掌權後所走的路線,以「三不政策」拒絕和中共政權和談,選定李登輝作接班人都可作為証明的。今天仍在主張走台獨線的人必須好好的想一想,打從民國三十八年到而今九十五年,這五十七年台灣不就是獨立的嗎?在民國七十七年前還是絕對的獨立的。民進黨、台聯黨的獨立不過只是嘴上說說紙上談兵而已,真正推動台灣獨立的是國民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明白了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是一條自欺欺人的路。因此此認清歷史事實面對現實才是唯一可行的路,但是這條路可也是不好走的,必須審慎研究小心上路才行。連戰先生去年的訪問大陸,原本是件好事、是件大事。卻被急躁冒進而破壞了。連戰先生以民族意識替代了國家意識,以經濟需求取代政治須求,直接跨越了「國共和談、結束中國內戰」的門檻,略過大前提、大原則直接進入雙方的利益交換問題,失去了作為國民黨黨主席應有的雄才大略的規格地位,非常可惜。今後台灣的政治人物若要處理兩岸問題必須體認,唯有「國共和談、結束內戰」才能確定中華民國的地位,唯有確定中華民國的地位,才可能有對等的談判,唯有經過對等的談判,才能解決兩岸的問題。也必須體認兩岸關係已經進展到了必須談政治層面的時候了。兩岸都必須面對「國共內戰」的問題的時候了。
三、國民黨必須要推動「國共和談」。 馬主席身為國民黨的黨主席,對兩岸問必須要有超越一般政治人物的,更深入的認知,也必須要有更深入的見解,才能研擬出解決兩岸問題的方法與步驟,老黨員建議馬主席至少要有一下幾點認知.. (一)、海峽兩岸的關係狀態 副總統呂秀蓮去年八月六日接受廣播電台的專訪時表示,目前兩岸己經進入「準戰爭狀態」,現在是超限戰爭時代,中共在外上打壓台灣,在經濟上掏空台灣資金,「中共兵力不一定要打來,才叫戰爭」。 總統府在六日晚間指出,中共不斷增加對台軍事威脅,全方位打擊台灣,國人應有所警惕,但台海兩岸還不到所謂「準戰爭狀態」,致力建構和平穏定的兩岸的兩岸關係,是政府旣定目標,從未改變。 政府中主管大陸事務的陸委會,未表示意見。負責從事戰爭任務的國防部,則由相關官員表示「不敢評論」。
呂副總統的談話顯示出她對中華民國歷史的無知,或者是刻意的遺忘。政府相關單位的反應充分顯示出駝鳥心態。對台灣的國計民生都是毫無意義的事。而且也是不負責任的事。在野黨應該明白的告訢全國人民,國家所面臨境遇與所處狀態。兩岸目前所處的狀態,是國際法上所謂的「準戰爭狀態」嗎?別唬弄小老百姓了。
中華民國的國軍和中共的人民解放軍打了七十多年的仗。打的是中華民國國內的剿匪、戡亂戰爭,並不是國際戰爭。自然也不能將海峽兩岸的現狀視為國際法的準戰爭狀態。事實上自民國三十六年七月四日,國民政府府下令動員戡亂,正式展開中華民國的全面國共內戰,中華民國的政府軍(國軍),與屬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解放軍也開始進入全面的戰爭狀態,經過了無數次的戰役,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解放軍成了人民共和國的政府軍,繼續與中華民國的政府軍進行交戰。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在台灣復行視事,重組政府與軍隊繼續與中華人民國共和國交戰。就表面而言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國戰爭,但是事並非如此單純,因為兩國政府互不承認的關係,彼此双方的共識是「中國內戰」,一方要反攻大陸,一方要解放台灣,可惜的是双方的軍隊都没有能力以戰爭的手段逹到目的,只得隔海對峙。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共對金門、馬祖發動砲戰,企圖解放金門、馬祖,没想國軍早有準備,在島上已經建構了許多坑道工事,當時中共尚無海空軍優勢,經過了四十四天的激烈砲戰,中共發覺根本無法以戰爭的手段,逹到其目的,到
基本上自民國四十七年至六十八年的海峽兩岸的軍事戰爭中,我們還可算是勝利的一方。不過自民國五十年代中共發覺他們無法以軍事戰爭解放台灣時,就改變了戰略方向,以政治、外交戰取代了軍事作戰。從民國六十年中共進入聯合國,六十二年中共與日本建交,六十八年中共與美國建交,中共在外交戰上可說是勝利的。外交戰的勝利給中共一個很大的啓示,就是軍事作戰絶不是對中華民國的戰爭手段,所以他們改變了作戰方式,捨軍事作戰改採全面統戰,倡議双方「三通四流」,開放通商、通郵、通航,以及經濟、文化、科技、體育交流。發表和平統一方針,提出一國兩制模式。面對此一全面統戰,中華民國政府的反應是提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並強調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海峽兩岸處於軍事休戰,改採政治作戰與統戰繼續的中國內戰狀態。 自對岸提出和談統一結束內戰的建議,蔣經國總統基於國恨家仇而斷然拒絕。民國七十七年蔣經國總統逝世迄今己三十六年了,其間曾有機會進行和談,可惜掌權者並未善加利用,而任時機流失。「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變成了片面宣稱終止中華民國的內戰。毫無實質的意義只可謂是荒唐的作為。民進黨政府成立後自認為新政府,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歷史,以為只要閉起眼睛不看,就可以不管了,自行否認海峽兩岸處於內戰的戰爭狀態,兩岸就是互不相干的兩個國家,所以副總統的眼中兩岸情況是自和平狀態走向戰爭狀態,目前已進入了準戰爭狀態。總統的看法亦復如此,認為中共在全方位的打壓台灣。顯然總統、副總統對台海兩岸戰爭狀態的瞭解是不够的,或者是故意的曲解。假如對岸的領導人已經體會到軍事武力是不能够解決兩岸問題,企圖用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要使中國內戰由戰爭走向和平的時候。而此岸的領導人仍為保衛台灣必須靠軍事武力積極備戰的話,台海極有可能走向戰爭。一旦開戰將是二千三百萬的人民所無法承擔得起的,而將陷入萬刧不復的境地。
今天台灣的二千三百萬同胞上自最高的領導人,下至庶民百姓都該瞭解海峽兩岸所處的狀態,思考今後前進的方向。海峽兩岸目前真正的狀態,是中國內戰中的軍事休戰狀態。而外交、政治、統戰則仍在繼續進行中,不過双方政府都宣稱願意以和平方式來解爭端,我們就應該以避免戰爭追求和平作為國家的大政方針。一個以民意為依歸、為人民謀求福祉的政府,必須省思如何才能以和平的式,結束中國內戰,引導國家由戰爭走向和平,而不是由和平走向戰爭。台灣人民己經承受了百餘年的戰爭苦難了,所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
(二)、國民黨必須對今天台灣的政治狀況負責 今天台灣的政治一片亂象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政黨間的惡鬥消耗了國家的元氣,執政黨的胡作非為更將台灣帶上了戰爭的危路,台灣人民實已面臨了空前的危機。台灣人民必須思考是誰為為之孰令致之,誰該為這一切負責。 國民黨、親民黨、民進黨互相推諉,都認為對方應負責,人民被整得頭昏腦脹,,莫衷一是,老黨員覺得有必要向所有台灣人民報告的,是國民黨應該負責也是必須負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從民國三十四年到民國八十九年,五十五年間國民黨一直是台灣的執政黨,就連民進黨都是國民黨培養扶植的,不該國民黨負責還該誰負。
國民黨至少應從兩項徧差的政策負責,第一是教育政策的徧差,第二是人事政策的徧差,分別就此兩項加以說明。
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台,為了鞏固台灣人民的思想心防,在教育上儘量給青年學子灌輸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建立錯誤的印象,把大陸縮小把台灣擴大,不停的宣揚台灣是寶島,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加上卓越的政府,台灣非但足以和大陸對抗,而且必然會勝過大陸的。因為大陸貧窮落後,台灣繁榮進步,人民解放軍是土包子軍隊,國軍才是現代化的、訓練有素的軍隊,所以台灣是反攻必勝、建國必成的。這些青年學子,在錯誤的觀念下長大成人了,其結果就是出現一批不知天高地的,勇敢的台灣人,什麼也不怕勇敢向前行,其代表性人物就是陳水扁。
國民黨執政到蔣經國時代,特別是他在美國遇剌後,雖然安全無恙的,但是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懼,回國後就開始了所謂本土化的作為,大力起用一些才智平庸但是本土意識強烈的本省籍人士,其代,性人物就是李登輝,這種人上台後變得忘乎其形了,自認為「台灣意識」是台灣前途的唯一選擇,雖然不再相信反攻必勝,却堅信「建國必成」。一小撮人坐井觀天,作蝸角之爭。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國民黨今天的處境,正是國民黨這幾十年來,自已種的因。怨不得別人的。但是今天台灣的亂象也是國民黨必須負責的。國民黨自己不知檢討、不會檢討,就必須有人督促指導國民黨去檢討,國民黨的本土化實際上就是當前台灣亂象的始作甬者,因為建國治國是必須走正道不能走偏路,本土化是一條偏路,國民黨治國把路走偏了,自然使得一些人越走越偏,國民黨的本土化在黨內產生了本土派,國民黨的本土派衍生出了民進黨,也衍生出了台聨黨。今天台聯的偏激的程度實際上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
(三)、國民黨必須對黨年追隨國民黨來台的及流離海外的中國人負責。 民國三十八年由於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中失利,國民政府遷來台灣,造成了中華民族自五胡亂華以後,最大的一次遷徒,當時國民黨是執政黨,而來台人士除了黨員而外全是支持國民黨反對共產黨的人,流離海外的中國亦復如此。當年國民黨給他們的承諾是什麼?許給他們的願景又是什麼?今天的國民黨能一概不理了嗎?固然今天大陸的人民政府採取了開放政策,海峽這邊的中國人都可以自由的回去了,可是國民黨難道不用想一想,今天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人民去大陸是以什麼立場?在什麼條件下去的?他們的安全、權益得靠什麼維護,國民黨能以事不干己而抽身不管的嗎?對他們國民黨能說没有責任嗎?
(四)、唯有國共和談終結中國內戰,才能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 近年來如何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變成了熱門的話題,如何使中共不對台灣動武,國內許多政治、軍事的學者專家都發表了論述,五花八門各有各的看法,一致的共識就是要和共進行和談。美國方面更是熱心建議台灣和中共簽訂什麼「中程協議」,連陳水扁在接受新聞周刋問也表示,會認真考慮兩岸簽訂「中程協議」追求兩岸和平。兩岸中斷了五十六年的對話彷彿就要展開了,可是却忽略要如何展開的實際問題。更没人想到兩岸要用什麼方式進行接觸。由民間開始接觸嗎? 兩岸民間的學者專家從民國七十七年到今天,十七年過去了没談出什麼來。由官方直接開始嗎?看不出有這種可能?由兩岸密使來談吧,從李登輝時代密使接觸的經驗看,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剩下就只有由政黨出面了,台灣目前的三大政黨, 該由那一個政黨出面呢?國民黨為何不說出捨我其誰的話?面對歷史、面對現實海峽兩岸的分裂是國民黨和共產黨所造成的,解鈴還須繫鈴人不是嗎。中國內戰結束了嗎?李登輝認為是結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了嗎?國民黨能認同李登輝的說法嗎?縱觀古今中外的戰史,對戰爭是否結束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在一方獲得完全的勝利,對方在完全被消滅的情況下,勝利的一方可以以片面的方式宣佈戰爭結束。否則都得由雙方經由和談訂定和約才能結束戰爭的。當年李登輝片面的宣佈中止動員戡亂時期,根本就是片面投降,正因為片面的所以對中共根本没有任何的約束力。中共根本不承認內戰已經結束,內戰尚未結束台灣海峽何來和平可言,只是處於休戰的狀態而已,如何能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所以要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必須由海峽兩的政府簽訂和約,就現階的狀況而言,兩岸政府還不可能進行和談,那就唯有從政黨和談開始了,所以國共和談是現階段最好的途徑了。唯有國共和談終結中國內戰,才能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
馬英九的五不五要 國民黨的馬英九主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以招商及城市交流的名義,分別去了英國、美國、新加坡及澳州等地訪問,頗有與阿扁總統拼外交別苖頭的態勢,也學阿扁總統的毛病,就是以外銷轉內銷的方式,到了國外卻大談內政的問題,從在英國開始談台灣的前途,不經意的發表了「台獨也可以是國民黨的今後選項」,在各界反應不佳的情況下,改成了「台獨可能是台灣人民的選項」,當然在「國民黨一切以民意為依歸」的前題下,台獨仍可能拗回來是國民黨的選項的。了美國開始談所謂的五不五要,等到 馬主席的五不五要到底是如何說的,列條說明於后.. 五不就是.. 一、不會宣佈獨立。 二、不會變更國旗、國號。 三、不會在憲法中列入所謂的「國與國之間的特殊關係」。 四、不會製造統獨麻煩。 五、不會有「廢除國統會」的爭議產生。 五要就是.. 一、要在「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大陸對話。 二、要與大陸和平談判,談判以和平為基礎,避免軍事競賽。 三、要在兩岸建立共同市場,推動直航幫助台灣企業提升競爭力。 四、要擴大台灣「國際參與」。 五、強化兩岸文化與教育交流。 馬主席這十點如果和過去兩岸的政治人物所發表的江八點、李六條作比較的話,簡直是無法作比較的了。因為不論是江八點或李六條都還可說是言之有物,有其一定的目標與意義。馬十點給人感覺是不知所云,如果說是馬主席兩岸政策的說帖的話也是毫無意義的廢話一堆。馬主席在構思這十點的時候,根本就忘記了他的身份與地位,當然更忘記了兩岸當前的實際情況。 首先作為國民黨的主席,必須念茲在茲的是悍衛中華民國,根本不容可有什麼「宣佈獨立」或者是「變更國旗、國號」的問題。所以也根本沒有必要作第一點及第二點的宣示。第三點國民黨應該表明的是根本反對制憲或修憲的立場,當然也沒有在憲法加入或不加入「國與國之間的特殊關係」的問題。第四點的不會製造統獨麻煩,倒是表明了國民黨當前主張不獨不統的立場,顯示國民黨對自己應走的路線都搞不清楚,不敢正面的面對問題,也不能堅持中華民國的立場了。至於第五點則是無的放矢,馬主席不是美國人應該明白陳水扁對在國內對國人所說的中國話,所用的中文所表示的意義,那裡還有「廢除國統會」的問題,又會有什麼爭議好產生呢?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至於所謂的五要,完全是著眼於兩岸關係,但是若要對兩岸關係作一番論述,或是作出政策綱領的話,馬主席必須先對兩岸關係的現況作深入的瞭解,最好是造成當前狀況有深入的瞭解,方能找出問題之所在,才能找出解決之道。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馬主席在這兩方面的瞭解與認知,顯然都不够深入,以致所提的「五要」都是皮毛之見,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從第一點要「兩岸一中」、「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與大陸對話,充分表現出馬主席只會守成不會開創的性格,所謂「九二共識」就中共方面的認知就是「兩岸一中」而已,根本就没有台灣政府,更別說中華民國政府了,所以就中華民國的立場,有沒有「九二共識」是一樣的,也根本不是什麼兩岸的和談基礎。馬主席是國民黨新生的一代,新的黨主席,有權利也有義務和中共政權進行和談,建立新的共識,進而成為兩岸發展的基礎。用不著再依持李登輝時代的「九二共識」了。 馬主席必須體認海峽兩岸的國民黨與共產黨都己進入了新時代,兩黨的領導人都該有開創性的思維,如果都認同「兩岸一中」的話,馬主席與胡總書記該坐下來談一談什麼是「一中」,先尋求「一中」的共識。再由「兩岸一中」的共識中找出兩岸的政治地位,進而逹成雙方的承認,在雙方相互承認的狀況下,方有可能進行對等的談判。事實上兩岸問題的根本在於政治,當年鄧小平之所以提出擱置政治議題先進行三通四流,其原因在於台灣方面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即便是只進行非干政治的三通四流,台灣方面仍然堅持三不政策。 而今時空環境已有巨大的改變,雙方應該務實的考慮進行全面性的和談,謀求解決兩岸對峙的問題。
馬主席的三、四、五要實際上都是事務性的問題,若是政策上的大原則能解決的話,一些事務性的問題就根本不是問題了,況且其範圍也都在三通四流的範圍內。但是自民國七十七年兩岸開始三通四流,迄今已經過了十八年,在政治層面之下所能作到的事都已作了,而今還要作的事實際上己涉及到政治層面了,例如直航的問題,台灣方面根本不可能接受所謂的「國內航線」,即便今天是國民黨執政,馬英九當總統也不可能接受當前的直航模式的。國民黨與其在立法院中爭吵直航的問題,不如靜下來想一想兩岸如何展開政治談判的問題。
總而言之老榮民建議馬主席不必談什麼五不五要了,兩句話就足以完全說明白的事,用不著去說成不清不楚的十點。簡單的兩句話就是「悍衛中華民國、謀求兩岸和平」。如何去謀求兩岸和平也很簡單,就是「國共和談 終結內戰」。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