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0 10:19:33瀏覽237|回應0|推薦0 | |
中國國民黨如要在九七年總統大選中獲勝,必須先檢討九三年大選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痛定思痛,痛下決心,痛改前非,追求進步,方有可能在這一次大選中獲得勝利。
中華民國第十一屆總統大選,在九十三年三月二十日投票,當天下午八時左右,結果揭曉,全國選人數共一千六百五十萬七千一百七十九人,投票率百分之八十點二八,投票人數一千三百二十五萬一千七百十九人,其中有效票一千二百九十一萬四千四百二十二張,無效票三十三萬七千二百九十七張,陳呂的得票數為六百四十七萬一千九百七十票,得票率五十點一一。連宋得票數為六百四十四萬二千四百五十二票,得票率百分之四十九點八九,陳呂領先二萬九千五百十八票,險勝零點二二個百分點。隨後連宋提出選舉無效之訴,紛擾至今未歇。不過客觀看驗票翻盤的機會不太可能,訴之於司法的當選無效也不太可能獲勝。與其花費精力作無謂的抗爭,不如靜下來好好的檢討,找出失敗的原因,作澈底的改進,否則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而復哀後人也。其實國民黨在四年前戰敗時己作過檢討的,也作過改進的,連宋合就是結果,而今連宋合仍然輸了,顯示問題不在國親合作的問題上,當如果連宋不合是會輸的更慘的。顯示除了兩黨合作的問題外,是有其他的問題的。所以在檢討時必須作全面而廣泛深入的檢討。如果將失敗原因放在國親合作不夠,陳水扁的槍擊事件,陳水扁作票等等問題上。其實是没能挖掘到該有深度,找到問題的根本的。對國親兩黨的未來,也是找到治標的葯方,而不能治本的。事實上國民在四年前就是從「選戰」的失敗上著手檢討,從「選戰」上謀求改進。但是「選戰」固然重要,但是「選戰」只不過是手段和過程而已,「選戰」的動機、意義、目的才是更重要的。我—一個外省籍的老榮民在此提供幾點意見給國親兩黨的袞袞諸公參考。 一、國民黨近年來被李登輝發明及其徒眾所奉行兩樣東西給騙了,那就是「台灣意識」與「主流民意」,在他們一直竭力的叫嚷之下,國民黨以為在台灣人民真的是「台灣意識」高漲 ,而民進黨真的已掌握了「主流民意」。國民黨誤判了情勢,使自己墮入一個幻象之中。以為在台灣的台灣人(閩南人)必然是支持「台灣意識」的,而台灣走向獨立也真的是「主流民意」。因此「中國意識」是絕對不能提的,國民黨固有的一切理念、主義都是必須抛棄的,就連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都得抛棄才行,(而今更可能會有人說,看吧叫你們抛棄中國,擁抱台灣,你們不信果然輸了吧)。在這種情況下國親兩黨犯下了一連串的錯誤。國親聯盟似乎成了一個新的政黨,抛掉了國民黨百餘年來的歷史,也抛掉了國民黨的理想和主義,當然更抛掉了百餘年來的神聖的使命---建立一個統一強大的中華民國。國親聯盟成了一個没有過去,没有未來,只有現在,只求維持現況的政黨。一個没有主義,没有中心思想的政黨,如何能贏得選戰。 二、國民黨四年前敗選後,發覺原來黨主席有問題,是主席在輔助陳水扁。因此褫奪了李登輝的黨主席,可是並未與李登輝劃清界線,在黨內也未能清除李登輝的勢力。而此殘餘勢力在國民黨中結成了一個派系號稱本土派。國民黨又作了錯誤的判斷,以為本土派就代表了全部的閩南族群,閩南族群是台灣最大的族群,佔了七成以上的比例,談全民選舉是萬萬不能罪閩南族群的,是必須拉攏的。所以在黨內縱容本土派。國民黨忘了五十餘年來的執政政綪,也未能觀察台灣社會的實際情況,台灣的社會的族群對立的意識,早已被社會進化的洪流所吞噬了,社會中的不同族群早已自然融合了。在大選中民進黨企圖以「台灣意識」來操弄族群。國民黨則是昧於社會現實,迷失在「台灣意識」中了。以為閩南族群 是選戰勝敗的關鍵,以致所有作為過於徧重閩南族群,並自行將族群窄化,窄化到誰才是真正的台灣人,好吧連主席是真正的台灣人又如何。在台灣的客家人大部分是奧客。外省人是隨著外來政權來的的人當然是不予理會的,宋主席是外省人到中南會引起反感,所以宋主席不必到南部拉票了。國民黨其實是被「台灣意識」操弄了,還以為是自己在操弄「台灣意識」。國民黨內部因為本土派的關係,事實上是分裂的,導致與親民黨結盟也不能精誠合作,在如此的情況下,選戰焉能不敗。 三、國親聯盟低估了,台灣人民的政治期望與政治參與度。以為絕大多數的人民所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而已。而中南部的基層人民更抱著天高皇帝遠的心態,不會管那一黨執政,不會關心台灣前途的,也不會關心國家憲政的問題,所以國親兩黨自一開始就把全力放在經濟問題上,企圖以經濟為主戰場。没想到民進黨却把戰場擴大到,台灣前途及國家憲政層面,國親聯盟其實在去年十月份就該警覺到的,不過却反應遲鈍非但没有全面迎戰,仍然企圖把戰場拉回到經濟。一直以阿扁政府四年來没搞好經濟,導致人民生活困苦為主調,忽略了雖然有很多民不聊生的個案,但是吃飽了飯没事幹的人也不少的事實,台灣話說的「吃飽閒閒」 的人,這些人都有參與政治活動的興趣。國民黨的黨工應該台北的龍山寺各地方的廟口去看看。就不會作出錯誤的判斷了。 四、國親聯盟旗下有很多的經濟專家,注意到各種專業的經濟問題,所專注關心的是台灣經濟振興的問題,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所面臨的問題,基本上是對的、是正確的。但是不能忽略了,基層人民的問題,也就是國民黨所謂窮苦大眾的問題,國民黨的文宣強調學費漲了、健保費漲,人民買不起汽車、買不起房子。但是經濟不景氣給基層人民的感觸倒底是什麼?是基本生活變得更困苦或是變得好過些,親民黨的宋主席倒是注意到了柳丁跌價的問題,柳丁跌價固然苦了種柳丁的人,但是對吃柳丁的人難道不是好事嗎?四年來人民為滿足食、衣、住、行的花費,倒底是漲是跌,可能有些人覺得經濟不景氣是事實,但是他吃個便當變得便宜了,吃碗牛肉也比以前便宜,買一件普通的衣服便宜了,就連房租也便宜了,經濟景氣不景氣對他没什麼影響。秀山莊的房子、積架汽車他本來就買不起,他從來也没想過要買,因為他是普通人,健保費漲了總比以前没健保的日子好多了。專家學者們似乎應先研究一下基層的民生經濟問題,提供給國親聯盟一些更好的意見,而國親聯盟也該注意到基層人民的問題。疏忽了廣大的基層人民的需求,要贏得勝選就難了。國親聯盟的學者專家、黨工幕僚在近兩年來全心投入了選戰,注意力也專注在選戰上了,以致没能看到一些社會上萌生的現象,舉例來說,以前七八十元的排骨或雞腿便當,由便利商店來賣售價居然降到五十元以下。市面上冒出了許多的十元商店,售出的日用商品,雖然粗糙些但是實在便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大部份的東西原來是大陸貨,便當也因為大老闆們採用了進口原料而降價,就連速食麵也因為赴大陸的投資者轉回設廠而降價了,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這種經濟活動下受到影響。對這層面的經濟問題國親聯盟視而未見, 是不是和基層社會有些脫節了,因而在經濟政策上提不出民生經濟的具體東西來。從稻米進口、米酒漲價進而引申到加入WTO 的問題,作為在野黨的國親聯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可以作一些正面的論述,來獲取民心的,拾此不為。光是負面手法來攻擊執政黨,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了。 五、國親聯盟在兩岸關係上缺乏長遠的基本論述,在近程上也没有明確的政策主張。自李登輝的兩國論到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國民黨及後來的國親聯盟,都未曾作出正面的回應,國親兩黨如果站在國民黨是一個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政黨立場上,是很容易回應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的。正因為國民黨未能回顧過去,也未能展望將來,陷入了李登輝和陳水扁一樣的思維邏輯中,而這種思維的結論又被李、陳所提出了,國親聯盟陷入不能賛成似又無法否認的窘境。其實國親應該明白指出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是一樣的論調,是一種不看過去、不看將來,只看現在的論調,國親聯盟以中華民國歷史可以很容易的加以批判的,很容易對台灣人民說清楚講明白的。縱然陳水扁說一邊一國也是他執政後的目標,那麼國親聯正好將陳水扁打成台獨主義的。可惜國民黨未能堅定立場,進而喪失了方向。不談九二共識,不談一中架構,連一中屋頂也不談,在陳水扁尚且提出未來一中,國親聯盟還在維持現狀,人民已經開始問要維持多久?能維持多久的問題了。顯然國親聯盟在兩岸關係上没給人民方向與信心。在兩岸關係的近程實務問題上 國親仍在談三通的問題,未能體察到所謂三通的問題,實際上只剩下直航與否的問題而已,而直航與否的關健又是操之在我的,早在春節之前立法院談包機直航時,國親聯盟就該大力支持促成的,當時國親的火力顯然不足,當陳水扁可以開出年底開放直航的支票,連主席却說要兩年後完成三通,其實連主席該說的是,假如我當選 六、國親兩黨結盟以來集合了一大堆的選戰專家,的確是人才濟濟各有一套,卬起來打選戰,集中全力在選戰的戰術上,没能顧全到選戰的大戰略。正如一家漢堡公司找了一堆行銷專家來賣漢堡,却忽略了生產部門,不管漢堡的牛肉好不好、够不够,以為只要會行銷饅頭也可以當漢堡賣。還真是有些低估了台灣人的智慧了。國親聯盟一直没能在政策方面缺乏提出具體的東西。對民進黨的五年五千億的經建計畫,没作正面的批判,只是再提一個四年兩兆的計畫,對納稅人來說羊毛出在羊身上,豈不是要付出更多的錢了嗎?對於一些政府的經建問題,基於在野黨的立場原本就應該加以批判,甚至提出反對意見的。譬如中部國際機場案,執政黨在一年前提出計畫,要設在清泉崗,國親未作評估没提出反對意見,就連國民黨的台中市長對水湳機場的遷移也未提出意見。最後任由國民黨的立委演出閙劇式的抗議,於事無補。蘇花高速公路要不要建,原本可以主導的問題,也没能作好。應該而且可以有所作為的事,却没去作,完全忘了在野黨也可以有政績這回事了。 七、國民黨在本土化與去中國化之間,未能從基礎上弄清楚狀況,在行動上没能表現出應有的態度。中國國民黨自民國七十七起由李登輝掌權後,黨中央實際上是由所謂的本土派所控制的,其中有很多的高階黨工,都是由李登輝抜擢起來,當然他們要走李登輝的路線,以本土化為名實質則是進行去中國化。因為去中國化與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念和奮鬥目標並不相符,因此一些所謂本土派的黨工,在國民黨內形成了一股為書掣肘的力量,這股力量使國民黨在四年前的選戰中落敗,而今只不過是重演一次罷了。 八、國民黨的黨工官僚化,國民黨由於組織龎大,雖然在四年前就已經成為在野黨了,但是由於組織未變,架構未變,甚至辦公場所也没改變,所有的黨工由於實質没有什麼差異,和以前執政時一樣的,所以黨工們也保持著以前一樣的心態黨,以當官的心態推動黨務工作,縣市地方黨部的主委,也還認為他們和縣市長是平起平坐的,身份大不如前了却架子依舊。黨工系統未能滲入民間,發揮不了作用。換言之是國民黨的組織系統,在尚能存在的社會系統中,未能發揮作用。而在不能公開存在的統中,如軍隊、學校中又未能作適黨轉型,就軍隊來說吧,國民黨的黨部及黨工被迫退出軍隊後,實際上還有許多黨員留在軍中的,但是國民黨却將他們遺忘,即使是在他們退伍離開軍隊後,也未能積極的重新組織起來,只是將他們列為所謂的失聯黨員,是否歸隊悉聴尊便,抱著本黨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心態,當然流失了不少的基層黨員。當陳水扁在軍中以非常手段,籠絡高階軍官的時,未見國民黨加以批判撻伐,當民進黨暗中在軍中運作時,國親聯盟還以為軍人必然是泛藍的支持者,只能說是反應有些遲鈍了。 九、國親聯盟高佔了地方人士的影響力,低估了選民的自主性。由於國親聯盟的幕僚大多是過去的選戰老手,十分相信過去的選戰戰術,没能注意到選民意識的進步。以致在戰術上仍注重傳統的方式,著重於系統性人的影響力,也就是以人傳人的間接的影響力。以雲林縣為例就高估了張榮味的影響力,所以在張榮味身上努力下功夫,未能直接的深入基層。也相信政治明星的魅力,所以用馬英九取代宋楚瑜到中南部拉票,顯然的這兩招的效果都不太好。旣然是全民直選總統,總統候選人當然也得直接向選民拉票,選民自主意識的提高,是競選團隊必須因應,以老戰術因應新形式的選戰,也是這次選戰失利的原因。 十、國親聯盟忽略了鞏固基本盤的努力,外省族群及榮民榮眷是泛藍的基本支持者,猶如台獨份子是阿扁的基本支持者。阿扁尚不時的提出一些言論去迎合他們,作些鞏固基本盤的工作。國親聯盟則信心太滿,以為外省族群別無他途必然會票投連宋。因此省了對他們拉票的熱情。也没能警覺到動員軍眷及榮民、榮眷的兩大機關---國防部總政戰部(實際上已被縮編成總政戰局了)及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早已被陳水扁收編了。外省族群及榮民、榮眷雖不致於把票投給陳水扁,但是可能没去投票,在這方面所流失的選票,大槪也不止三萬票了。 國民黨的袞袞諸公及馬先生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