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恭請馬主席搶救中國國民黨(四)
2007/08/11 11:50:27瀏覽173|回應0|推薦0

  伍、 鈞座處理台灣獨立的問題

  從 鈞座曾經發表「台獨也可以是台灣的選項」的意見來看,老榮民覺得鈞座對台獨的認知是不够深入的,正因為不够深入所在心中才認為台獨也可以台灣前途的選項。老榮民仔細研讀過 鈞座去年三月二十四日在美國胡佛研究所以「國民黨與台灣不解之緣」為題發表演說,謹錄全文於后..

    馬若孟教授、各位貴賓、女士、先生..

  本人能在此時向這麼傑出的一群人士演講,至感榮幸。今天,國民黨所保存的中國歷史檔案對外開放,不僅對胡佛研究所,對國民黨,也是很重的一步。胡佛研究所檔案在全球學術界頗富盛名,而國民黨是有一百一十一年歷史的政黨,兩者攜手合作,顯然將有利於全球各地歷史學者的研究工作。

    鑑往知來  細數本黨曾有的光榮與失敗

    去年七月,我當選黨主席,八月十九日就任起,我就非常重視本黨的歷史。我的想法很簡單:知史則能鑑往知來,這對我們改革大計,極為重要,就如馬若孟教授所提及,  蔣介石先生和他的同僚在一九五○年代成立「中央改造委員會」,讓我們想起黨在過去曾經有過的光榮與失敗,也讓我們對今後能有何成就,具備更堅強的信念。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對國民黨與台灣的一些想法。大家都知道,國民黨始自興中會,該會於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廿四日成立於夏威夷的檀香山。一開始,它是一個很小的結社,會員不過三十多人,會長是當地一家銀行的會計,不少會員是餐廳或洗衣店的老闆。當時沒人想到,過了十八年,新的中國---中華民國,也就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竟然誕生了。

    馬關條約「割台」

    激發  中山先生創黨革命

    當年,對中國而言,是十分艱苦的一年,那一年的十月,中國在第一次中日戰爭中,不論海戰、陸戰,都敗給日本,清朝的軍隊被徹底擊潰,一名美國人受邀調停,最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

    當時,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已經十年,因為一八八四年它就變成中國的一省。過去,它是褔建的一部份。一八九四年,著名的台灣巡撫(省長)劉銘傳離開台灣已三年。誠如各位所知,劉銘傳是台灣的第一任省長,大槪也是最成功、最偉大的省長。順便一提,他是我的模範,我希望一百二十年後,人民還會記得誰曾當過台北市長。

    劉銘傳就是點亮台灣第一盞電燈的人,地點在台北的西門町,離現在的總統府不遠。他也是建造台灣第一條鐵路的人。台灣先有鐵路,不久之後,中國大陸才有。他沒有錢蓋鐵路,就去找德國和英國公司出錢。台灣這條鐵路其實是採用BOT 模式建造的,當時,BOT 可不是尋常模式,不像現在那麼流行。

    一八八八年,美國的駐華公使田貝從北京到台灣一遊。事後,他寫給國務院的報告說..台灣應該是「中國最進步的省份」,報告也提到,劉銘傳是偉大的台灣省長。可見台灣在國父  孫中山先生創立興中會時,就已經是中國各省當中一個很現代化的地方。當時在台灣,誰也想不到,她會在中日戰爭後,被割讓給日本。

    談到戰後的談判,中方由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主談,對方是日本首相。他們在四月十七日逹成協議,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從此割讓給日本。消息傳抵北京,立刻引起嘩然,很多人說,「不行,你不能這樣對台灣,這不公平。」可是,大家都束手無策。日軍於六月十七日登陸台灣北部後,陸續佔領台灣,六月十七日因此成為日本統治台灣的「始攻日」。

    台灣先賢至少三人參加興中會

    過了四個月,國父 孫中山先生決定發動第一次起義,是為廣州起義。由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他創立興中會,是受了中國敗給日本的剌激,當時的孫中山對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極感失望,第二年,他到台灣割讓日本的時候,就決要將革命的理念,付諸行動。於是,他在一八九五年十月發動首波起義---廣州起義。兩年後,一位著名革命家陳少白---他是  孫中山的親信---來到台灣,替興中會招募會員,這批會員中,我們至少知道其中三人的姓名。

    其中一位叫吳文彦,碰巧是台北市民,我們已找到他在台北的老家,這吳文彦的故事,滿有意思的。

    台灣先賢六十九人加入同盟會

   眾所周知,興中會和其他反清團體後來結盟為同盟會,加入同盟會的台灣人當時有六十九人,包括蔣渭水、翁俊明、杜聰明,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台灣近代史的聞人,特別是蔣渭水,他於一九二七年創立了台灣第一個政黨,叫做「台灣民眾黨」,如果你有機會看「台灣民眾黨」的黨旗,你會發現和中華民國的國旗很像。

    民國成立 孫中山先生矢志收復台灣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開國典禮後,  中山先生主持了一場中外記者會,他在記者會上說..「他要收復台灣」,這是這位中國革命家首次提到台灣。也在當天,他的一位親信---戴季陶,向他介紹了一名台灣人,這位台灣人名叫羅福星,苗栗縣人,曾親自參加九月前的黃花岡起義。

    羅福星見到了  國父孫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告訴他..「一定要收復台灣,要不然,我對不起中國。」羅福星回到台灣,就興兵對抗日本人,一九一四年,被逮捕,處以絞刑,因而赴義。

    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光復台灣

    蔣介石領導北伐到一九三三年期間的日記,也提到光復台灣。因此,收復台灣成為一九三七年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

    接著發生何事,也是人盡皆知..中日戰爭再度爆發。其實,戰爭爆發時,中國並沒有向日本宣戰,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也就是一九四一年一○月七日,才真正宣戰。為什麼?因為中國無力對日宣戰,如果它真宣戰,美、英等國卻又保持中立的話,對源自這兩國的戰爭物資,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因此,中國獨力抗日了四年,也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後,才正式對宣戰。

    中國對日宣戰後割台「馬關條約」無效

   中國對日宣戰後,蔣委員長明確宣告.. 中日之間所有條約,包括馬關條約,從此無效。雖然宣示本身並不具法律效力,這個宣示仍然是重要事件,因為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之後的一九五二年中華民國與日本另訂和平條約時,也提到這項宣示,也就是說,過了十年,馬關條約無效的聲明,變成重要歷史聲明。

    一九四三年,  蔣中正、羅斯福、邱吉爾三人在開羅會談,發表開羅宣言,他們共同決定..「日本竊自中國的所有領土,亦即東北、台灣和澎湖,將回歸中華民國。」這幾個字,我是直接引述原文。後來在一九四五年的波兹坦宣言也引述了開羅宣言。而且,日本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的投降書裡也接受,因此這項決定對日本是具有約束力的。

    日本投降台灣人民回復為中國籍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蔣中正派員到台灣,接受日本投降。翌年,一紙行政命令,把所有台灣人的國籍,回復為中國籍。

    很不幸,過了兩年,發生了悲慘的二二八事件,成千上萬台灣人因為對經濟情況、對政府的腐敗,以及其他造成民生痛苦事項不滿,起而反對政府。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掌握的證據,也就是「二二八委員會」的證據顯示,死亡或失蹤的人數是八百五十八人,他們都已領到最高賠償金額,那是根據一九九三年通過的補償條例所定的(新台幣六百萬元)。

    國民黨當然要為處理「二二八」不當負責

   「八五八」這個數字是「二二八委員會」到目前為止所得到的唯一死亡和失蹤人數,有些報導說死亡人數可能超過一萬,甚至更多,可是該委員會己成立十一年了,最高補償金額是新台幣六百萬元。我們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出來通報死傷,不過近年來通報的人數越來越少。不管怎樣,二二八事件是台灣史上的一次大悲劇,國民黨當然要為處理不當負責。

    這也就是何以六、七年來,我開始為國民黨處理不當道歉,並且傾聽受難者家屬的心聲。我的道歉是真心誠意的,雖然我是事件發生後三年才出生,可是,這樣的事情畢竟發生了,而原因又可歸咎於當時的情況,包括國民黨當時的處置,這些都是民眾所痛恨的。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中央政府來到台灣時,台灣己在戒嚴,國共內戰顥然為台灣帶來更多衝突和壓迫。實際上,在這段通稱為「白色恐怖」的時期,被逮捕、酷刑、處死、關進監牢的人,比二二八時期多得多。

    我在二二八紀念會上,還碰到過譬如林書揚那樣的人,他被關了三十五年,是台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過去五年來,我每到這樣的場合,都以國民黨領導人的身份,一再道歉。去年九月我對死難者遺像和其家屬行三鞠躬禮,安慰他們,希他們原諒國民黨。同時,我也呼籲中國大陸當局,國共兩黨之間、黨員、官員或家屬之間,也該有同樣的和解。我們認為和解不只應該在台灣做到,中國其他地方也應該做到。

    歷史上,有時候難免發生悲劇。不過悲劇過後,台灣開始快速工業化,由於人民開始擁有財富,再加上教育普及,使得堅實的中產階級興起,他們要求參與政治的聲音越來越大。

    「辦選舉」是對台灣人民的一種補償

   雖然台灣一直不曾有過中央級的選舉,地方選舉倒是早在一九五○年就開始。先總統蔣公一九五○年七月決定舉辦地方選舉,的確讓我怠到驚訝。當年三月一日,他才復行視事,在這之前,他己下野,政府由李宗仁領導,李卻跑到美國,於是中華民國成了無政府狀態,實際上由行政院長代管。三月,蔣公才回到總統職位,而在七月,離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不到兩個禮拜,就宣佈辦選舉。

    他為什麼這麼做,的確令人匪夷所思,因為,即使他不辦選舉,沒人會責備他,畢竟,那時台灣正值危急存亡之秋。我真的不解,後來我有機會和一位當時負責選舉的台灣政府官員請教,他告訴我,其實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辦選舉,因為那是台灣從來沒有過的事,他們接到辦選舉的命令,著實頭疼了好一陣子。

    他們想出一個法子..從偏遠的縣市開始辦,於是他們選上東岸的花蓮。他們的想法是..如果出了什麼差錯,遙遠的台北大槪不會馬上知道。於是,就這樣開始辦選舉了。結果大為成功,年底就選出花蓮縣議會。我記得縣長名字叫做楊仲鯨,他也選上了。

    第二年,台北市長也選出來了,市長名叫吳三連,他當時還不是國民黨員呢。之前他是官派的市長,他辭職競選,獲得超過百分六十的選票,比我初次競選市長得票率還高。

    不論如何,這些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因為當時台灣處境困難,銀行開具的信用狀外國都不接受,而我們照樣舉辦選舉?為什麼要這樣?這是我心中一直疑惑不解的問題,整個選舉過程,我記憶猶新,因為我就是那年七月出生的。

    後來,當我回顧二二八這段歷史時候,我才想起,辦選舉,是對台灣人民的一種補償要讓台灣人民知道,二二八事件那樣的慘劇,的確、的確不該發生。

    我想,國民黨來到台灣之後,想對台灣人民有所補償,於是決定舉辦地方選舉。而地方選舉對台灣的民主化多麼重要,大家都知道..沒有地方選舉的話,台灣就沒有好幾代主導選舉政治的政治人物,好幾代的黨外政治人物,也都是地方選舉而來。

    「退出聯合國」加深台灣人民失落

    雖然台灣中央級的選舉遲至一九六九年才開始,地方選舉卻已行之有年。接著,一件真正出人意表的事情發生了---一九七一年十月廿五日,我們退出聯合國。

套句聯合國的行話,以七十六票對三十六票通過「驅逐『蔣幫』、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從此被排拒在外。實際上,我們的外長周書楷就先於發表退出聲明後退出議場。

  對台灣來說,那真是一個傷心日,因為,從此,台灣的國際地立就危乎殆矣。在那之前,台灣最多有六十四個邦交國,退出聯合國後,友邦數日漸萎縮,到了一九七九年,美國也加入其他國家的行列,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聯合國的行動,對成為國際孤兒的台灣人,益發加深了他們的失落感。這也是造成台獨情緒高漲的原因之一。

    「台獨」三大肇因

   台獨情節有三大源流。首先,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給日本。根據史書的記載,李鴻章曾經講過一句台灣人不中聽的話---台灣是個「鳥不語、花不香」的地方。類此說法,當然引起台灣人的反感。

    台灣人民自組抗日軍,在短短幾個月,四月到十一月,被鎮壓下來。一位佑名的台灣人物,丘逢甲,逃亡到大陸,他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多年之後,再拿出來唸,仍可體會丘逢甲當時悲憤、傷痛之情,他大概永遠也夢想不到,五十年後,台灣會回歸中華民國。

    另一方面,在基隆碼頭歡迎「祖國王師」的台灣人民,大概也從來有想到兩年之後,竟然會發生二二八事件,徹底摧毁了國民黨統治台灣的形象、人民對它的信任,以及國民黨政府的信譽。

    第三,一九七一年,台灣被逐出聯合國,對台灣人痛上加痛,這也是何以過去一、兩天,我(在美國東岸)談到以兩岸關係為基礎,重建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新關係時,我特別強調台灣國際地位問題的原因。這問題若不妥予解決,台灣追求(從中國)永久分離的問題將永續不斷。這也是我建議將來台灣和中國大陸來往或關係和緩時,應先針對台灣的國際參與問題建立「活路模式」的原因,這個「活路模式」不是依據零和遊戲原理,而是基於務實原則。若能逹成,台灣的主體意識或許能夠延續,而兩岸關係則能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繼續發展。台灣經歷過上述幾件歷史傷痛事件,建立這種「活路模式」對是極為重要的。

      應建立台灣參與國際的「活路模式」

   我們很幸運,有機會對未來的歷史建立一套新的發展機制,而這個機制若有幸成功的話,我確信,我們就能够針對台灣人有強烈感受的幾件事,提出妥善的解決之道。這三件大事就是..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日本;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一九七一年台灣被逐出聯合國。

    對許多人,特別是像我那樣,在國民黨內算是相當年輕,沒有上一代政治包袱的人,大可以重建這個黨,朝一個能使許多台灣人關切的事情獲得適切處理的方向改革這個黨,藉此重新建立國民黨和台灣人民之間的關係。

    這些事,我己經做了好幾年了也開始看到一些正面的效果。如果可以繼續下去,也許就可以找到一條出路。恐怕也有必要這樣做下去,而同時又跟兩岸關係應有的努力結合在一起。這樣,我們也許可以解決那個問題---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那個有待正在改革國民黨、建立它與台灣人新關係的我們去解決的題。謝謝大家。」

 

  其中 鈞座提到台獨的三大肇因是,

一、清廷於一八九五年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時,李鴻章講了一句台灣人不  

    中聽的話.. 「台灣是一個鳥不語、花不香的地方。」引起台灣人的反感。

二、二二八事件徹底摧毀了國民黨統治台灣的形象、人民對它的信任,以及

國民黨政府的信譽。

    三、一九七一年台灣被逐出聯合國,台灣去了國際地位所致。

  依老榮民來看如果認為台獨意識的肇因的就是以上三點,那是完全不正確的,李鴻章的一句無心之言會激發台灣人的獨立意識,換言之台灣人的獨立意識是因為李鴻章的一句話,鈞座未免太小看台灣人了。事實上在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除了頭三個月時在台灣成立的「台灣國」而外,就再也沒有人主張過「台灣獨立」的,所以認為台獨肇因於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是不正確的。至於在「二二八事件」雖然有人提出過「台灣獨立」的口號,但是並沒有形成「台獨意識」。二二八事件更沒有「徹底摧毀了國民黨統治台灣的形象、人民對它的信任,以及國民黨政府的信譽。」如果果如 鈞座所言的話,那國民黨政府又如何能從民國三十六年到民國八十九年還統治了台灣五十三年呢? 鈞座怎麼能在美國唬弄美國人,或者是美國人面前唬弄自已。說到一九七一年台灣被「逐出」聯合國,不知何以刻意要用「逐出」這字眼,鈞座認為因為被逐出了聯合國,台灣人產生了失落感,再產生了台獨意識是錯誤的。其實當年先總統 蔣公只用了八個字就撫平了台灣人受創的心靈,就是「處變不驚、莊敬自強」,在台灣可以說沒有受到退出聯合國衝擊的。由此可見鈞座對台獨意識的瞭解是不够深入的。因此老榮民謹提供幾點看法給 鈞座參考。

  一、台獨中國歷史上的一場荒謬劇

  台灣獨立是當前一部份台灣人的政治主張,要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是他們奮鬥的目標,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他們組成了政黨而且取得了政權,事實上他們己經擁有了一個國家----中華民國。

但是他們分裂了,分裂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台灣事實上己經獨立了,只是國家的名字還是中華民國而己,另一派則認為名字仍是中華民國就是尚未完成獨立,還得繼續奮鬥,所以要在獨立運動之上再加上一個正名運動,台灣獨立運動分派的結果是出現了台聯黨。

而紿終不主張獨立的有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台灣一共可說是五大政黨,但是不久之後國民黨將聯合民進黨,或者是民進黨聯合國民黨打擊其他的小黨,走向所謂的兩黨政治,現在的五個黨將來的兩個黨號稱各有主張,大體上來說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是不主張台灣獨立的,而民進黨、台聯黨則是主張台灣獨立的,好像是有兩條不同走向的路線讓台灣人民作選擇,事實上又不是那麼回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原來就是一個黨,民進黨、台聯黨原來也是由國民黨衍生出來的,其實都是系出同門,而且國民黨的前主席,就是現任的台聯黨的精神領袖,實際的頭子,所以總而言之不管什麼黨,實際上是一群政客在搞分合的把戯而已,是否主張台灣獨立更是口頭上說說,來欺騙台灣人民的噱頭罷了,荒謬的是主張台灣獨立的一派沒有任何的行動,而不主張獨立的一派在行動上是完全走的是獨立路線,說的人不作、作的人不說。台灣人民被弄得霧煞煞,,因此台灣人民有必要對「台灣獨立」作一番瞭解,明白台灣獨立的實際情況,建立自我認知,不受政客們的操弄才好。. 

  先說國民黨這一派吧,他們認為中華民國是國民黨於一九一一年創立的,但是民國元年時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並不包括台灣是事實,民國十七年號稱全國統一的時候也不包括台灣,民國二十一年滿州國成立,中國喪失了東北三省,中國缺了東北一角、東南一島,民國二十六年中華民國與日本全面開戰,到民國三十二年中國失去了東方的一半的國土。一直到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九月九日日本在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投降,中華民國收回東北及東方的失土,十月二十五日日本駐台灣的總督安藤利吉在台北向中華民國投降了,簽字將台灣交還給中華民國。因此從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開始台灣就屬於中華民國是毫無疑問的事。

  民進黨基本上用「台灣前途決議文」來說明了承認了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是其中的極端派以及李登輝領導的台聯黨,則認為中華民國在台灣並不是合法的政府,而是中華民國佔領了台灣。因為在二次大戰後的舊金山和約中,並未明確的訂定「台灣交還中華民國」,所以台灣應該交還給台灣人民。台灣人民也沒有同意由中華民國來統治。這就是「台獨份子」的根本主張了。

  從歷史來看其實「台獨意識」在台灣可是源遠流長的,在統治權變遷時,一些不願接受新政府的人,自然而然就產生獨立的意識,從事反抗的行動,所以「台獨意識」是其來有自不足為奇的事。原本是新政府很容易處理的事。以一個世代的時間就可以處理完的事,日本人在台灣花了五十年的時間,就己經完全消弭了「台獨意識」。

  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灣已經六十年了,却沒能處理好「台獨意識」的問題,可說是特別的情況了,為什麼沒能處理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當然執政了五十多年的國民黨,是必須負責的。可惜的是國民黨迄今未見就此問題作過檢討。

  中華民國從民國八十九年由民進黨執政,在其內部對於是否要宣佈台灣獨立,想必是經過一番檢討的,相信在考慮過現實的環境與客觀的條件之後,發覺宣佈台灣獨立是辦不到的事,不過覺得台灣獨立仍有一些票房價值,還有利用的價值,所以還繼續操弄下去。而且有意將「台獨意識」與日本及美國的利益掛鈎結合,企圖擴大為「台灣歸屬」的問題。

  撇開台灣各黨各派的政治主張與意識形態,純就台灣人民的立場來看台灣獨立的問題,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台灣當前是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答案是台灣當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因為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今天不論是在島內或島外要進行台灣獨立運動是一種枉顧事實的作法,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作法,所追求的不過是一種想像空間,猶如在追求一個「烏托邦 」,追求一個永遠不能實現的夢想。

  因此台灣人民必須瞭解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台灣獨立」是一個永遠沒法實現的夢想,是政客們給台灣人民的迷幻藥,台灣人民必須覺醒,必須拒絕再服食迷幻藥了。

 

  二、對「台灣獨立」的面面觀

  (一)、台獨人士的看法

  主張「台灣獨立」的人士,對他的主張當然是有一套的理論的,基本的理論就是「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台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領土。中華民國成立時領土並不包括中華民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國日本並未正式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因為戰後盟國與日本所簽訂的和約---舊金山和約,並未將台灣「交還」給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之所以能「擁有」台灣,是當時中國戰區司令蔣介石私自派遣軍隊「佔領」了台灣的結果。因此老一輩的台灣的台獨人士的主張是「台灣地位未定論」,新一輩的台獨人士自知這種論述在國際法與國際事務的邏輯上是無法立足。所以自認為精通國際法的呂秀蓮女士創造了另一套新的論述,就是舊金山和約中規定日本必須放棄台灣,但是沒有規定由那一個國家接收台灣,所以「台灣」應該是歸還給「台灣人民」的,因此台灣的歸屬必須由台灣人民決定。

  (二)、中國國民黨的看法

  台灣是中華民固有的領土,因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所謂「固有之疆域」係指大清帝國的領土,台灣原是大清帝國的領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與日本。所以嚴格說來由大清帝國移交給中華國的「固有之疆域」是不包括台灣與澎湖的。中華民國的領土自1912年至19451025的確是不包括台灣、澎湖的,台灣、澎湖是日本國的領土。民國二十一年日本更在中國的東北扶植成立了滿州國,中國喪失了東北三省,中國缺了東北一角、東南一島,民國二十六年中華民國與日本全面開戰,到民國三十二年中國失去了東方的一半的國土。一直到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九月九日日本在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投降,中華民國收回東北及東方的失土,十月二十五日日本駐台灣的總督安藤利吉在台北向中華民國投降了,簽字將台灣交還給中華民國。因此從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開始,台灣就屬於中華民國是毫無疑問的事實。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中華民國總統 蔣介石先生,在台北復行視事,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正式播遷到台北市。民國四十一年四月中日雙方政府在台北簽訂「中日和約」,正式承認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並互派大使。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因此基於國際法的的規定,日本與美國都是承認中華民國在台北的中央政政府的,當然也認定台灣是中華民國的領土的。

  (三)、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看法

  自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國共產黨自認為他們是完全的取代了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當然也完全承受了中華民國的「固有疆域」,只是台灣尚未「解放」而已,所以人民解放軍積極的要進行「解放」台灣的戰爭。在三十八年的十月二十五日就發動了「解放金門」的渡海作戰,但是犠牲了兩萬多的解放軍,也沒辦法「解放」金門,只得暫停「解放」台灣的軍事行動。直到民國四十七年的八月二十三日才再度在金門展開「解放」的戰爭,激烈的砲戰一直進行了三年還是沒能「解放」金門。此後在金門進行了長逹十年的砲戰,終於在民國六十八年才宣佈停戰,中華人民共國也才省悟到「武力解放台灣」是辦不到的事,改採「和平統一」的非戰爭手段以迄於今。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是中國共產黨台灣的基本看法,絕不容許「台灣獨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國策,堅決反對「台灣獨立」到不惜一戰,「堅決反對祖國的國土分裂」是人民解放軍的終極使命。 

  (四)、日本國及美利堅合眾國的看法

  1972年日本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1979美利堅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建交的重要條件就是得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因此毋庸置疑的是日本和美國的看法都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事實上這兩個國家也多次表示反對台灣獨立的。

  1895年清廷將台灣割讓與日本國,對中國而言台灣就變成外國了,自台灣看中國再也不是祖國了,日本駐台政府嚴格禁止台灣人民前往中國大陸。當然台灣對中國而言是「獨立」在外的。五十年後(1945年)日本國戰敗將台灣還給了中華民國,當時確實是沒有簽訂中日和約,但是民國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日本的台灣總督安藤利吉正式向中華民國的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在台北公會堂(現今之中山堂)呈遞降書,也正式將交還給中華民國政府,所以中華民國的台灣行政長官是從日本總督手中接收了「台灣」,並不是中華民國政府派軍隊佔領了「台灣」。

至於19519 8 日盟國與日本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的「舊金山和約」何以沒有規定將台灣歸還中華民國,是因為1949101 日已經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緣故,這個新的國家當時還不被美國與日本等國所承認,而中華民國則忙於國共內戰,根本無暇參與舊金山會議,因此舊金山和約的簽字國沒有中華民國也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舊金山和約」不是中國與日本的戰後和約。所以日本與中華民國於1952 4 月台北簽訂「中日和約」,到了1972年日本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了「中日和約」。因此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人民(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該看的1952年的「中日和約」,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十四億大陸同胞)看的則是1972年的「中日和約」,都是真的和約只是簽訂的時間不同而已。如果說「新約」是取代「舊約」,台灣人民就得更加警愓了,因為新約中日本是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台灣人民能不能一槪不管新的和舊的「中日和約」,而去管一個與中國無關的舊金山和約,是值得台灣人民思考的問題。這個重大的問題也是國民黨沒能清楚告訴台灣人民的事項。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rahamYin&aid=11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