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2 00:05:30瀏覽3607|回應27|推薦165 | |
微雨的猴硐,四周被山嵐包圍住,靜謐的山中小聚落在雨霧中酣睡著,淙淙的基隆河水慢慢流,眼前的山水簡簡單單卻美的出塵,少了都市的煩囂與嘈雜,這個季節來一趟猴硐,你會喜歡上它的。 記得以前曾和朋友聊過,如果在飄著小雨的秋冬時節,最想一個人去旅行的地方?我不假思索的說出「北迴鐵路平溪附近的小站」。 厭煩了工作和辦公室的冷氣,讓我入秋以來感冒至今,身體的不適加上心情的惡劣,好想出走到一個無人的地方,澈底讓自己思緒放空好好沈澱一下。沒想到老天爺竟然聽到我的心事了,請假的前一晚就讓我帶著淅淅瀝瀝的雨聲入夢。 早上來到台北車站,剛好一班往東部的莒光號快車還有位子,買了往猴硐的車票,一杯7-11熱拿鐵咖啡給我出遊的好心情;火車鑽出地面後看著窗外,遠方的山林沐浴在雲霧飄邈中,我愜意的啜了一口咖啡。
出了月台,永遠的列車長「黑鼻」高舉左手熱情的歡迎遊客的到來,曾經沒落的猴硐卻因貓村而又熱絡起來,不是假日仍有年輕人結伴來看貓。竹子此趟不是來拍貓的,車站裡仍有零星幾隻貓慵懶的享受雨天的悠閒。 撐著傘往介壽橋方向走去,幽靜的山城吹起了略帶涼意的風,山裡的雨更大更密了,濺濕了我的夾克和鞋子,抬頭望向遠方被濃濃的雲霧籠罩著的山巒,聽著橋下的溪水嗚咽.....除了雨聲,山城更寂靜了。 過了介壽橋,矮牆邊灌木叢綴滿了深深淺淺的紫,吸引了我的目光,是前幾天還念在嘴邊的蒜香藤盛開了,鈴噹似的花兒沾著大大小小的水珠,好醉人。 去年新公園滿地落花的水黃皮,晨光裡漾著紫色的愁緒,一樣的秋天,一樣的紫,雨中的紫鈴藤像解語花似的,她了解我的心事的。 關於蒜香藤:http://web.igarden.com.tw/magazine/show_one.php?serial_s=1230&serial_m=3 懷德亭後面的階梯步道,是通往「猴硐神社」的路徑之一,堅固的花岡石路面使得雨中行走不致於濕滑,步道旁除了蓊鬱的樹木之外,地面上也長滿了綠油油的蕨類植物,可見這裡的氣候大都是潮濕的。 一口氣爬了幾十階,有點喘休息一下,從一旁的樹縫間看到火車穿出山洞,趕緊按下快門,看著相機視窗,突然覺得眼前這樹葉有點眼熟,還有那黑褐色的果實...... 難道這就棵樹就是格友筱小姐四月份來拍的鐘萼木嗎?(四月猴硐來追花~鐘萼木的春天) 回去後咕狗了一下網路,發現格友詩情&花藝2008年就有發表過一篇鐘萼木果實,果實是黑色的,裂開後裡面的種籽像瑪瑙。 這棵果然就是非常珍貴的鐘萼木,明年三四月間開花時,可要記得來探視她呢! 冒雨沿著石階走到最上面是一片青草地,視野豁然開朗,地勢較為平緩,原來這就是「猴硐神社」遺址,可俯瞰猴硐全區景色。 猴硐神社是日據時期所建,供奉掌管大地的天照之神,類似台灣的土地公,所以採礦者都會供奉祭拜。神社原本規模較大,呈南北向朝北祭拜,因長年缺乏維護,本殿早已不在,目前僅剩兩座殘缺鳥居及參道石階。(資料來源:現場解說牌【黑金的故鄉.猴硐~周章淋著】) 這座涼亭是光復後所建,供遊人休憩使用,剝落的油漆顯然也是缺少維護。 神社設有兩座「明神鳥居」,一座為石造,另一座靠近神杜本殿的為圓形檜木造,可惜因年久缺乏維護,已呈現腐朽。 雜草叢生的參道石階看起來殘破損壞,雨天更是泥濘難走,參道兩旁各有一座石造和式燈籠,掩沒在杜鵑花叢裡,基座都已長滿青苔。 位於參道入口的石造鳥居也是佈滿歲月的痕跡,石柱上「奉獻」兩字依舊清晰可辨。 日據時代晚期,為了凝聚地方力量及推動皇民化運動而建立的「猴硐神社」,如今殖民時代已結束,只留下年久失修的景物供後人憑吊。 神社的主參道入口就位於猴牡公路旁邊,大部份遊客都是由此上去。 新北市政府於神社入口處旁設置一個觀景台,居高臨下,可俯瞰猴硐車站及煤礦園區全景,對面依山而建的小聚落就是光復里貓村所在位置。 沿著觀景台旁的新設石階往下走,到達「猴硐坑」隧道舊址,一旁是蜿蜒的基隆河,猴硐的地標圓弧型拱橋「運煤橋」橫跨河面矗立在眼前。 運煤橋建於日據時代大正9年(1920年),橫跨基隆河與三層樓高的選煤廠緊貼著建築,將基隆河東岸礦坑所產的煤送至選煤廠選洗及運出銷售,除了運煤外也供民眾做通路使用,目前看到的拱橋是民國54年瑞三公司以鋼筋混凝土重新興建而成,命名為「瑞三大橋」,但橋柱依然建於舊石造橋墩上。 改建後的橋面依然舖著木棧道和運煤輕便軌道,橋上保留著運煤車於軌道上,橋的另一頭通往「猴硐坑」隧道遺址。 雨勢漸小了,站在沒有遊客的橋上孜意的溜覽基隆河及沿岸的風光,青山綠水與我為伴,想起了唐朝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下圖左邊顏色較深的水池,為昔日礦場「洗煤池」,以前採礦風光的年代,整條基隆河上游都變成黑色的了,礦場沒落後基隆河經整治成功,才又恢復了目前的清澈。 運煤橋的另一端為廢棄的「整煤廠」,建於1920年,這裡曾是全台最大最先進的選煤廠房,外牆上「產煤裕國,瑞三礦業公司」幾個醒目紅色大字吸引火車來往乘客的注意。當時猴硐各礦坑所挖出來的煤礦,都以輕便運煤台車運到這裡清洗、篩選,再藉由火車運送至全台各地。 猴硐曾經是全台灣最大、品質最好的煤礦場,提供大量外來人口就業機會,全盛時期居民聚集達到六千多人,在民國79年煤礦停產之後,這裡的發展每下愈況,聚落急速萎縮,如今猴硐地區僅剩數百人居住而已。 看著這些任由風吹雨打的廢棄機具和廠房,滿佈著歷史的滄桑,讓人不勝噓唏!
為了守護台灣煤業發展的活歷史,新北市政府積極規劃整修「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從民國94年開始陸續進行礦區相關廠房建築物等整修工程。 歷時5年打造的「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已於2010年7月24日開園啟用,園區內完整保存昔日採礦遺址與記錄礦工的故事,重現猴硐煤礦歷史風華,讓遊客輕鬆遊覽這段黑金歷史。
發源於平溪的基隆河,流經猴硐地區時變成了彎曲秀麗的峽谷,潭深水碧,河中有著奇石壼穴等天然景觀。
這裡的貓是不怕人的,雨天的遊客稀稀疏疏,倒是兩隻棕黃色的貓乖巧的佔據了觀景台上,我身上也沒帶食物或飼料來餵牠們,牠們就這樣溫馴的陪在我旁邊一會。抬頭仰望壯觀的運煤橋,曾經風光喧騰一時也成了過眼雲煙,不禁慨嘆:人生真的沒什麼好計較的,繁華攏是夢! ~竹子拍于2011.10.20~ 相關研讀:猴硐歷史概述(猴硐文史工作室 周章淋著) 猴硐交通方式: 火 車:搭乘東部幹線列車請於猴硐車站下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