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土城訪桐》雨打花落知多少?
2011/05/14 00:03:39瀏覽4416|回應33|推薦131

五月初立夏一過,北台灣的高溫就已飆到35,6度,這種極冷極熱的氣候真叫人受不了,還好今年第二波梅雨及時降臨,總算帶來一些不小的雨水,對旱象稍有幫助,但是卻壞了我預先安排好的土城賞桐計畫。

13日請了休假和老公騎著歐都麥從家裡出發,雖然沒下雨但天空還是灰暗的很。我們從新店安和路走中安快速道路,很快就來到新店和三峽交界處,沿著「天上山登山步道」指示牌開始我們今天的賞桐行;昨夜的一場大雨讓空氣變得無比的清新,氣溫也降了不少,是個適合出遊賞花的日子。天上山的登山步道修建的平坦好走,比一般的登山步道寬闊,遠處的山頭被飄緲的雲霧遮掩住,雨後的山林裡是令人身心舒徐的氣息,隱約可看到到濛濛山嵐裡的白花點點。

天上山靠近三峽這邊林木蓊鬱,除了高大的檳榔樹之外,五月雪油桐花散布其間,不禁停下車來拍照,呼吸清新的山林空氣,讓綠色舒緩一下整日盯著電腦螢幕的雙眼。

經過幾個轉彎處後,一棵高大的油桐樹下落花滿地,本來應該是一片白色花毯,經過昨夜大雨的折騰,已經變成了稀爛的桐花醬,讓我直呼好可惜。

幾朵比較乾淨完整的花朵,應該是早上才掉落的;路旁水泥護欄上的落花,花瓣都已被水浸蝕變成透明的了。

再往前走,路邊落了一地的小黃花。

桐花尚未告別,相思花已悄悄的染黃山頭樹梢了,看來夏天的腳步真的近了。

繼續往山上走,此時天空卻飄起了毛毛細雨,來到一處叫建安的鄉間聚落,這裡有著好幾家土雞城,看起來生意不錯的樣子,山谷中傳來陣陣卡拉OK吵雜的歌聲,破壞了山林裡的寧靜;路旁一片紅色的落花,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原來是耐熱又耐旱的「珊瑚剌桐」(謝謝顧問!),火紅的長條花瓣上還掛著昨夜的雨珠。

不久來到土城桐花公園,第一、二停車場停滿了小客車,雖然不是假日,上山賞桐花的遊客還是絡繹不絕,從停車場眺望對面的山巒,已不見五月雪覆滿山頭的景象了,心想又是昨夜那場大雷雨的傑作?

今年氣候的不正常,使得植物也無法適應,格友說5/1初見北部桐花開始綻放,前幾天天氣變熱使得桐花一下子全都開了,適巧碰到雨勢較大的梅雨降臨,盛開的花幾乎都被打落了,只剩下零零星星還開著白花的油桐樹站立山頭,梅雨的到來似乎宣告著桐花季的結束。

就在大家引頸企盼想要望梅止渴之際,這波梅雨似乎來的正是時候,雖然雨勢不小把滿山雪白的桐花都打落了,但相對的能對水庫有所進帳,使大家不致於缺水、限水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桐花被打落了又算得了什麼呢?因為今年花落了,明年花一樣還是會開的!

我們往桐花公園賞螢步道走下去,幾棵油桐樹梢還掛著少許的桐花,地上的樹蕨葉片上則是白花滿佈。

一處觀景台上有好幾位背著單眼相機的學員,在老師的帶領下,撿拾落花排列在欄杆上,練習拍桐花,我不小心拍到了一隻毛毛蟲,顏色這麼鮮豔,不知蛻變後會是什麼蝴蝶?

往承天寺的產業道路路旁,不時出現大面積的落花,抬起頭來看,樹上則都是綠油油的葉子,眼尖的老公還發現不少的油桐籽呢。

承天寺往桐花公園的清溪步道,是一條清幽好走的登山步道,高大的梭欏像一隻大傘般遮蔽了天空,山壁草叢裡則是披上昨夜的落花,遊客行走其間心曠神怡,如果有桐花飄落一定更加浪漫,只可惜一夜之間落花無數,讓人不勝唏噓!

這裡的遊客較少,落花較為完整,就來拍拍落花的千姿百態吧。

仔細看,這一朵有牽絲哦!

油桐樹長的高大,很少看過油桐樹葉的樣子,原來是這麼的鮮綠。

淙淙的流水聲一直吸引著我,好不容易才找到步道旁的一條小小溪流,大石頭青苔上滿佈白色落花,落入水面的則很難看到完整的花朵(大都已泡爛了)。

承天寺大門前的小吃攤販街,往年來時都是五月雪夾道開放的景象,今天只看到兩旁商家塑膠遮雨蓬上的重重落花,和大雨洗刷過綠油油的油桐樹。

承天寺後山已不見五月雪盛況,飄緲的山嵐籠罩下的依舊是濃綠的山巒。

很喜歡承天寺的綠瓦白牆和莊嚴、寧靜的氣氛,雖然不懂佛法,但每回到此總是雙手合十誠心參拜,在園裡小坐讓心靈沈澱一下,看看一旁高大的波羅密又長出小小的果實來了,花園裡站立著好可愛的小沙彌塑像,讓人看了都會忘掉所有的煩惱呢!

走出承天寺大門,布袋和尚笑嬉嬉的望著嫵媚的青山,而他右側的四朵桐花,依舊不分春夏秋冬的開放著。

                            ~2011.5.13.竹子隨拍~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C3343&aid=5207565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Kaye Tze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下雨天
2011/05/15 15:41
本來打算這周到土城賞花的,不過雨勢忽大忽小,先賞竹子姐的花了
美食、旅行、及沒營養的生活五四三
Kaye亂亂寫http://blog.udn.com/shtzeng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5 18:55 回覆:

今年的桐花來的快去的也快

從5/1開始盛開  梅雨一來都打落了

從承天寺看  土城整個山頭看不到2,3棵有白花的樹

等明年吧~


cw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支持及細讀
2011/05/15 14:20

中南美!有著濃濃西班牙與葡萄牙風味的印加與印地安國度。

我喜愛那兒慵懶的生活方式;不管明天會如何的生活態度。


我還有許多感觸良多的旅遊紀錄,不但讓我回味,也等著大家的共賞。

感謝妳!篇篇的支持及細讀。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5 18:44 回覆:

哇! 真羡慕妳的足跡竟然到達遙遠的中南美洲 !

妳是導遊嗎? 還是旅遊達人?

等著欣賞妳精彩的遊記哦!


ellen chou 童山已濯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喜雨
2011/05/15 08:20
桐花的美,
美在樹梢 
美在山巔
美在路旁
美在溪水中
美在心頭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5 18:32 回覆:

五月雪

像純樸的村姑

在山巔   在鄉間

總是那樣淡淡的美

自在的落

在小溪澗

在路旁

總是那麼怡然自得....


史瑞克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開車騎車走過很多趟
2011/05/15 06:59

兩人對位置的描述有出入

但是拍照的位置是大致差不多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5 09:27 回覆:

謝謝顧問!

你那客家桐花祭的投票活動

是從每日中午12點到翌日12點算一次嗎?

剛又去投票   出現「你今日已投過票」的訊息


史瑞克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山頭
2011/05/14 22:50

山頭電塔兩側的樹型完全一樣

從三峽往土城天上山 鞍部就是土雞城與情人彎

桐花公園停車場再往前700公尺而已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4 23:24 回覆:

我當天先拍到相思花, 前面轉彎處崖邊拍到這山頭和電塔.

再騎一陣子才到拍剌桐的地方,有幾家土雞城

看到當地的門牌還是「三峽」,往下走不遠看到往善息寺和火焰山的叉口

右轉過去不久就到桐花公園,應該不只700公尺吧? 還是jack記錯了?

顧問有從三峽成福走過這條天上山登山步道嗎? 我是第一次走.


NJ過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雨打花落知多少?
2011/05/14 22:44

看著一地被雨水打落  散著一地的桐花

卻飄著一絲絲浪漫的 Fu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4 23:28 回覆:

看到被大雨打落的桐花

真的頗為傷感呢!

不過我們這邊的人

都在高興梅雨來的真是時候!

因為太久沒下雨  渴太久了~


史瑞克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幫你們比一比
2011/05/14 22:31

相同角度 Jack拉長鏡頭 取較小的景

大概都是在情人彎到桐花公園間取景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4 22:46 回覆:

謝謝顧問!

可是我真的是在從三峽那邊上來沒多久的地方拍的(還沒到最高點)

我的還看得到房子呢

可是jack說是在桐花公園停車場拍的


Rink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五月雪
2011/05/14 18:51

一夜之間飄零散落,

不愧是五月雪!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4 20:48 回覆:

今年桐花季真的是來的快消散的也快!

一場大雨  讓五月雪一夜之間變綠了~


梅琪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及時
2011/05/14 17:27
又上了一課,賞花不但要天公作美,更要及時呀!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4 20:42 回覆:

對呀! 感覺今年桐花季好短 (5月初才開始  13日幾乎已落光了)

所以真的是賞花要及時呀!


神奇Jack(吳哥采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春泥
2011/05/14 16:37

連日下雨,打落桐花化為春泥,別有一番意境!

好巧,在土城桐花公園,我也拍到一張電塔桐花照,

與竹子姐雷同角度,拿來比對一下,

看有幾成的相似度~!!

竹子(AAC3343) 於 2011-05-14 20:37 回覆:

我再三比對  還是覺得有點不像 (雖然山坳的電塔位置很像)

看了原拍照順序  確實是在天上山靠近三峽那邊拍的

我在土城桐花公園停車場拍對面山頭

五月雪已稀稀疏疏了  不知jack是什麼時候去拍的?

你應該拍了很多美麗的桐花回來吧!~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