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澎湖三日單車騎行
2022/05/09 01:25:04瀏覽945|回應0|推薦6

外島騎車~澎湖三日騎行

澎湖又稱菊島,有90幾個列島,天人菊為島花,四面環海,於是魚產豐富,16世紀有漁翁島之稱。東北季風強雨水少,仙人掌 、南洋杉、 無葉檉柳、銀合歡遍地可見,摩西分海 、跨海大橋世界聞名,柱狀玄武岩天然形成,二崁聚落為陳家古厝,樸實風貌為閩式建築。天后宮為台灣第一座媽祖宮,現為一級古蹟。咾咕石、玄武石是早期澎湖人屋牆的建材。絲瓜別稱十念絲瓜,花生小粒卻很香,XO醬聞名全台,我們的騎行,是澎湖有史以來第二大單車隊。

day1

     清晨5點,景安站上遊覽車,往布袋港轉乘船班至馬公港,租好單車入澎湖灣行旅放行李,準備騎行魔西分海。趁中午空檔時間參觀篤行十村,眷村裡有潘安邦故居(外婆澎湖灣),張雨生故事館,現定為古蹟。沿204線道再轉202線,道路兩旁南洋杉、無葉檉柳綠意盎然,狂風吹來落葉滿地,艷陽下一路衝騎轉澎14線,因摩西分海退潮空檔時間有限,於是車隊一直衝,而我和隊友距離好長好長,交叉路口與隊友錯開,後面追來的隊友詢問路人,才急忙跟進。逆風騎乘壓力大,日頭正午曬得頭昏眼花,汗流浹背的抵達北寮奎壁山,海岸線正逢退潮,海中出現一條S形把海景一分為二延伸至赤嶼陸連島,而玄武岩礫石浮出一條海上步道,走在步道,海水清澈滋潤了腳,冰涼了身體,沙洲漫步非常舒爽,稱為摩西分海。摩西之名出自於聖經,講述摩西帶領受害以色列人逃離的故事,觀賞海洋美色之餘,海風吹拂,涼亭下非常涼快。繼續往南寮龜壁港社,港社是南寮北寮合稱,村落有著"魚灶",灶 是漁民補獲魚、小管,然後煮熟加工後外銷到各地,滾水中流出來的水稱為魚露,是一座很特別的灶爐,納悶魚露是煮魚的水,難怪魚露腥味重。

     南寮古厝建築採用咾咕石與玄武石,斑駁的古厝,讚賞先人的智慧,現為歷史建築。硓咕石上曬上很多牛糞,聽說曬乾的牛糞可用來生火,讓我驚訝其臭味。而季風強襲海上,吹斷的浮球被撿回,染成五顏六色,色彩繽紛高掛於棚,像極了彩色的南瓜園,而菜圃裡驚見咾咕石,因東北季風強,菜怕被風吹得東倒西歪,於是用咾咕石擋風,很是特別。走出龜壁港社古蹟,經過尖山發電廠,吃起仙人掌冰棒,滿足口渴,再往貝殼公園,公園綠地貝殼很特殊,白裡透光,寫著"真愛一生",有著生生世世永不離棄的意義,海灘更是散步好地方。繼續往隘門沙灘,沙灘上驚見外國人日光浴,而我包得跟粽子一樣,放鬆心情不一樣玩法,好是羨慕。一旁華航525罹難人士紀念碑補記,慰亡者在天之靈。穿過林投公園往市區,夕陽西下暮色昏暗騎行,花菜干人文懷舊餐廳享晚餐,衝忙的入住澎湖灣行旅,感受澎湖風的第一天。

day2

     清晨風大溫度低,昨天的累猶在,於是轉租機車跟著車隊走,急促的騎著機車204線追車隊,經中正橋往湖西自行車道,穿梭在銀合歡林,繞行濱海中屯風力發電園區,隱藏在樹林風力發電默默承受海風強襲,為澎湖人而不眠不休轉動著。沿自行車道車隊咻咻而過,海浪濤濤滾動,與救生班同學騎著機車跟在後面輕鬆遊玩,有時幫忙拍照,有時賞海浪,過程中左右觀看澎湖海岸線景色,差點被風吹倒,沿203線行經30人公廟,公廟前的"嗨鼠"是海豚與老鼠的結合,像鼠又像班魚,是澎湖為響應2021自行車年而設計,並把澎湖所有的特色設計在青花瓷上,一覽無遺,乍看之下像隻班魚,車友爭相拍照猜測,是最佳休憩處,臨海的景觀更是寬闊,海風吹拂非常舒適。

     沿203線行經跨海大橋,大橋為台灣最長大橋,屬於第二代跨海大橋,1996年完工,為往西嶼而建,騎進拱門有穿梭海上隧道的感覺,而聽說橋下有著黑水溝,掉下去可是會被捲入黑洞而亡,另一頭魚躍龍門圖像及漁翁島銅像歡迎著遊客進入西嶼,過了大橋沿203線直奔西嶼燈塔,經行外垵餌砲,餌砲又稱西埔假砲,是一座祕密擬裝礮臺,使用水泥做的,主要目的為以假亂真,避免間諜侵入而稱呼"餌砲"。繼續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燈塔於1776年興建,為台灣最古老燈塔之一,白色燈塔可眺望台灣海岸,迎風而來很是舒服,臨海的邊際滿是仙人掌,片地開滿黃色小花,而仙人掌耐寒耐熱,果肉為紅色,隱藏著星星狀的刺,聽說吃到刺會成為啞巴,也是澎湖特有植物,觀望燈塔後往回走,納悶澎湖的房子怎麼都不面對馬路呢?或許是東北季風的關係吧!而大廟是間間蓋的又高又大又壯觀,尤其是"殿"為居多,真是匪夷所思。

     午餐後往二崁聚落,聚落是陳家古厝,古厝用當地的硓咕石與玄武岩當牆身,有些已經維修成文創園區,改變了以前原有的古老特色,雖然古厝變成了美食屋有些可惜,但是美食以當地的食材為創意主題,為居民帶來生計,是為現在的潮流,於是買了海菜、喝了一杯甜菜根果汁。沿海岸線上上下下像是坐雲霄飛車,兩旁的銀合歡枝枝直立,大片大片的樹枝像是火燒過的山林,整片山頭看不到綠葉,光溜溜的,導覽員解說樹枝可以是當材燒,葉子當藥材,還可阻擋風浪,只是拓殖太快,幾乎整個山頭都是,而成了澎湖山的特有植物。沿岸騎乘有時像要騎進海裡,有時又出現強風,一路和海為伍和風對抗,行進中 海灣、沙灘伴隨在側,被海水噴到全身是水珠,讓我有愛有恨,狂飆的車隊抵達玄武岩,玄武岩為柱狀形與海為鄰,漲潮時像是浮在海面,觀賞藍海之餘,隨著浪潮滾滾,帶來一波波風浪,此時的我憶起幾年前跟著旅行團來遊的過程歷歷在目,而今的玄武岩已被遊客改變了原有的壯觀。經過村落驚訝船隻因退潮而東倒西歪於海岸。繼續回到203線往市區,經跨海大橋,狂風交錯,坐在後面的我抱緊前座友人,爾後來到通樑古榕,古榕樹齡有300多年,氣根繁盛像是大家族,樹旁有間保安宮,保佑當地人平安,而我美食了在地"紅螺",雖然一蚵螺50元很是值得嘗鮮呦。西嶼島的景色也隨日落而完美了第二天騎機車旅行。

day3

     清晨天未亮馬路暗燈光明,團隊行程出發風櫃洞,路上看不到任何人,安靜只剩路燈照明,沿著中華路往澎線204線道,東北季風的強吹,在北部等於是颱風級的風了,一群單車早鳥騎士,不管風速多強,依然頂風而奔馳,愛對路的我也跟著晨騎,弱咖的腳在後拼命的追趕踩踏,轉彎處總是與隊伍離得遠遠的,有時都在鴨隊(最後),踩的是腿酸滿頭汗,晨早只吃單車補給,肚子是咕咕叫,上下起伏加上側風迎面而來,轉向澎201線前進,追不上前面又有逆風阻擋前進騎乘,腳酸有著厭世感,還是繼續埋頭苦騎,後來有位大哥騎在後面,才讓我放輕鬆一點點,201線的狂風,前進的動力降,意志力卻很強,海浪不停的滾動著,海岸不斷的聽見浪聲,聽得是又愛又氣,路邊水泥牆雖然擋住風浪,遇上縫隙,車與人幾乎快被吹倒,還好有南洋杉與無葉檉柳擋著,道路又寛平,不然早已人仰馬翻了,一路跟著隊伍抵達風櫃洞。風櫃洞因浪潮打入洞口,小洞噴出濤聲而稱之,想聽濤聲機率很少,觀光潮流已取代,只剩一個景觀區,景觀可觀望對岸虎井里,於是拿起相機猛拍,為這難得一見的一幕留下美麗的記憶。離開風櫃洞回程往蒔裡沙灘,沙灘海岸線約800公尺,一片白砂就在眼前,望遠海洋更寬闊,觀看虎井里更清晰,當地阿伯說起虎井與山的故事,而今虎頭已崩落大海,虎身依然壯觀於海上,好奇曾經風華的虎井里史跡。繼續往201線轉204線,風強更是激烈,南洋杉 無葉檉柳左右搖擺,道路兩旁滿地孤枝樹葉,是條很有特色的縣道。頂風踩回市區,時間已是8:05分,衝上中正堂吃美食早餐,而後逛街買伴手禮,尋古蹟。

     天后宮是全台第一間媽祖宮,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宮廟,有三百多年歷史,老街上記載將軍井與施琅的緣故,而施公成為全台和居民最親近的一位歷史人物。沿老街逛,品嚐仙人果冰,仙人掌在澎湖到處可見,鮮紅果冰酸甜酸甜,有初戀感覺,是澎湖獨有的冰品。順承門是澎湖四大城門之一又稱小西門,上有古城牆為屏,可眺望馬公港灣,是媽宮古城唯一僅存的門樓建築,現為國定古蹟。澎湖邮便局為日本時期所建,現與電信局合併,為澎湖考古水下工作站及黑水溝傳奇展館,可以體驗黑水溝的驚悚,為歷史建築。金龜頭礮臺為清領時期所建,當初是澎湖礮臺中火力最強的礮臺之一,現為文化園區,參觀之餘體驗澎湖海岸的狂風吹襲。沿著岸邊上西瀛虹橋觀浪潮,浪潮狂打岸邊,加上雨滴答滴答的下,壯觀的海洋風雨交加,虹橋上風浪大,人幾乎快被吹倒了,於是趕緊下橋,繼續往觀音亭濱海公園,雨水與海水洗滌淋濕了我,經不住大風大浪,急忙的回市區,享食澎湖小管麵線、海菜煎餅、炸土魠魚,輕鬆愉快的狂街美食。

澎湖騎車趣,古蹟的巡禮,海產新鮮品嚐,伴手禮的採購,畫下三日澎湖新鮮騎行。

狂風 奔騎 觀海 追追追 老街尋寶,美食饗宴,澎湖之行,去程布袋搭船,回程搭飛機遇亂流,驚慌之餘有著不一樣的騎乘,感動的心,讓旅行收穫滿滿。

澎湖灣行旅

篤行十村 潘安邦故居 張雨生故事館

摩西分海出自聖經

南寮和北寮合稱龜壁港社

龜壁港社古厝

漁民捕獲的魚 小管經過加工後外銷到各地所用的"灶爐"

古厝用澎湖當地咾咕石 玄武岩當牆身

撿回浮球繽紛色彩 像是南瓜園

貝殼公園 真愛一生 生生世世

尖山發電廠仙人掌冰

林投公園 隘門

澎湖灣行旅住房

中屯風力發電園區

203縣道奔馳

海豚和老鼠結合 稱為嗨鼠

澎湖跨海大橋

漁翁島銅像

魚躍龍門圖像

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

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

西嶼燈塔邊晀望台灣海岸

仙人掌小黃花 果肉紅 隱藏星型刺狀

這種小花是一千元反面"玉山薊"ㄐㄧˋ(雞角刺)

二崁聚落古厝

鼠麴草龜 甜菜根果汁

灰矇矇海岸線騎乘 有如騎進大海

銀合歡長滿山頭

上下起伏海岸美麗了騎士的心

退潮時漁船擱置岸邊東倒西歪

柱狀玄武岩與海為鄰

路邊牛隻 很特別

早鳥騎士晨騎風櫃洞

船隻幾乎被海浪淹沒

島嶼上的虎井里

金龜頭礮臺

莒光新村

觀音濱海公園 西瀛虹橋

順承門又稱小西門 可晀望馬公港灣

郵便局 日本時期歷史建物 現為澎湖考古水下工作站

台灣第一座天后宮 三百多年歷史 現為一級古蹟

20220429~0501高翠麗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2039522&aid=17406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