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1 06:59:39瀏覽252|回應0|推薦8 | |
浪滔盡千古風雲人物(三) - 抗日先鋒,時代勇士
《前言》:前面兩篇「千古風雲人物」,筆者簡單的敘述了在日敵封鎖線後,支援魯蘇戰役中幾位令我難忘的人物,包括團長吳冠軍上校,以及陣亡的喬明遠副營長、李炎森連長、譚寶著排長、排附老黃忠等幾位,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卻都拼死保衛所愛的同胞與家鄉,在我心目中可都是大時代滔滔洪流中的英豪。 下面我要提到另一批與我並肩抗敵的戰友,他們在民間、在軍中都是小人物,但在「援魯戰役」中個個成為中華男兒抗日的先鋒,是保家衛國的勇士,足以成為後人的表率。滾滾洪流滔盡風雲,雖然已是七十年前的人與事(一九四三),可他們的身形仍活躍在我的眼前,就像當年我們一起行軍、作戰時一樣。 仁心仁術,張醫官中西並用 自民國三十二年初,我軍進入日寇封鎖線後,在險惡的環境裡,歷經大小戰役數十起, 雖然犧牲不小,卻能有效牽制日寇,阻絕日軍攻勢。一打仗就有傷亡,因此醫療看護相當重要。當年國軍一個營只有一個醫官,配上一個看護士,兩個人要管理六、七百人的醫療衛生,真可謂責任重大、擔子不輕。 我營的醫官張式之上尉是魯南人,沒有受過正式的軍醫教育,他是從看護士升到營部醫官,因抗戰期間軍醫極缺乏,這樣做是常事。但張醫官的醫道是有家學淵源的,投效軍旅前,在山東老家曾習中醫,家裡是開藥房的,他可謂中西醫識兼備。抗日期間物資缺乏,醫藥尤缺,軍醫背的十字囊裡只有碘酒、紅藥水與幾劑嗎啡,但張醫官能無中生有,「超級作業」,對生病的同袍就開中藥,吃個兩付就好了。 援魯戰役經過不少激烈爭戰,我營傷亡官兵不少,包括我自己在內,張醫官與看護士忙的焦頭爛額,但從未發生遺棄傷患官兵之事,輕傷的施藥包紮後,繼續隨軍作戰,重傷的經處理後,緊急後送軍醫院治療。國樓之戰,受傷的官兵太多,醫療箱的藥用光了,補給接濟不上,張醫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無計可施。後來我們商議,就讓他化裝成藥商,我把總司令給的獎金都給了他,派他越過日寇封鎖線,潛入徐州城買了一批中西藥材,虧得他敢於冒險,回來真救了不少傷患。 國樓之戰我腿部被日本鬼子機槍擊中,幸好沒傷到骨頭,可騎馬隨軍行動,但後來淋了雨,引起腿部發炎腫大,傷口潰爛流膿。那時沒法到醫院療傷,就在戰地,張醫官為我開刀,燒開水消毒,用刀刮去爛肉,沒有抗生素與止疼麻醉藥,真是夠疼的,然後敷上從徐州買來的消炎藥「雷福諾爾」,再打了一針「六○六」殺菌,包紮好就繼續出動,十餘天後,傷口漸好,行動也不礙事了,張醫官的醫術硬是要得。在敵後,打日本鬼子、與八路周旋,傷的、病的都靠張醫官治療,連部隊所到之地的老百姓都知道張醫官「仁心仁術」,也就是說當年我們國軍已開始「為民義診」了。 我自入伍以來,傷病從沒住過醫院,國樓作戰負傷,也是就地處理。依國軍「軍隊衛生」規定,傷兵要由軍醫填發傷票,註明個人資料、部隊、級職、受傷部位、地點等,傷票兩邊有紅線,撕去一邊表示要用擔架,撕去兩邊表示可以自己行動,兩邊都不撕,就是傷重必須後送住院。後來,張醫官送我一張傷票留作紀念,兩邊紅線都沒撕,我至今仍保留著。張醫官勇敢盡責,冒險犯難,毫不懼怕,我很感激他、欽佩他,也時時懷念這位戰友。 劉排長負傷不退,孫喜旺伙夫殺敵 我營另一位勇士是劉冠杰排長,他是個山東大漢,在黃橋伏擊戰時,率領弟兄與鬼子肉搏拼刺刀,夜暗中非常勇敢。他與鬼子軍官纏鬥,手臂挨了一刀,還大喊要捉活的,後來旁邊著急的弟兄,把鬼子桶了一刀,要不然真會讓他捉到活鬼子。他是軍校十六期畢業的,後來當迫擊砲排長,指揮射擊時頭部中彈,由臉頰上貫穿,打掉好幾顆牙,也沒住院,等傷好了,調到別的營升任連長,我很佩服他的勇氣,常想到這位弟兄。 我營還有一位好漢前文《血戰國樓》曾提過,就是伙夫孫喜旺,他是河南人,在家鄉開過飯館,作得一手好菜,後來日本鬼子來了,他逃出家鄉從軍抗日,在營部小廚房任職。等我上任後,把小廚房併入營裡的大廚房,他可是「大才小用」了。當我軍進入魯蘇敵後作戰時,團長把他調去團部小廚房任職,可見他的手藝受到重視。 國樓之戰,打的相當慘烈,第一營遭日軍突破,團部被圍,情況危急。團長後來率領一排弟兄突圍,團部管財務與補給的軍需主任,在鬼子攻進來時,拉開手榴彈與鬼子同歸於盡,壯烈犧牲。孫喜旺躲在廚房柴堆裡,等鬼子摸索進來,扔出一枚手榴彈,炸死好幾個,然後再扔出一枚,炸開一條血路,還奪了一枝日軍的槍,渾身是血的跑出來,追上一夥人趕到團部報到。後來他津津樂道,說伙夫也殺了日本鬼子,團長特別嘉許他奮勇殺敵的表現。(待續) 如禾 祝大家新年平安。 此文增修於93歲生日後十天 (1-9-2012)。 原文收於《三十年華》一書。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