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食無魚
2012/11/20 01:24:50瀏覽451|回應3|推薦43

沒魚吃”不是神話

「海底沙漠化」 日水產業受重創 民視 – 20121118

因為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日本九州附近海域,海水溫度逐年上升,造成藻類和貝類大量死亡,這種專家稱作「海底沙漠化」的現象,範圍還在不斷擴大當中,使當地水產業受到重創。

山口縣的下關市,這裡的沿海本來是海藻的盛產地,但近年來,當地漁業業者,卻發現一個不尋常的現象,潛水往海底一看,到處都只剩枝幹,它們是已經死亡的海藻群,有的地方,甚至連枝幹的影子也沒有,露出光禿禿的海底岩床,更糟的,就是這種被專家稱作「海底沙漠化」的現象,範圍還在不斷往北擴大當中,1980年代左右,還僅限於九州南部和四國地區,到了2005年,竟然已經擴大到九州北部,其中,長崎縣附近海域,原本像地毯一樣覆蓋著海底的綠色海藻,在10年前就已經完全消失殆盡。

由此可知,光是些微的氣候變化,就會像蝴蝶效應一樣,最後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你我的生活。(民視新聞謝郁瑩綜合報導)

加勒比海沙丁漁業崩潰  氣候變遷、海洋湧升流減弱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1月13日 

本報20121113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最新研究指出,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海水表層的湧升流減弱,使得浮游生物的數量下降,可能是過去十年間加勒比海南部沙丁魚漁業崩潰的主因。

沙丁魚(Sardinella aurita)以浮游生物為食,但自2005年以來,加勒比海地區的浮游生物數量明顯降低,再加上過度捕撈,可能因此造成了該漁業的崩潰。研究人員表示,沙丁魚的數量已減少了87%。

委內瑞拉沙丁魚漁獲量從2004年約20萬噸下降至今日不到4萬噸。他補充說,因為浮游生物數量會受到沿岸湧升流影響,

氣候變異與人為干擾 印尼漁業脆弱性居冠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1月12日 本報20121112日綜合外電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珊瑚礁所存有的高生物多樣性,常受到全球重視,是數百萬人口的食物來源。印尼約有60%的人口仰賴這些魚類所提供的蛋白質,在太平洋島嶼周邊的小國,數字則從50%到90%不等。然而科學家預料珊瑚漁業將隨氣候變遷與人類干擾而瓦解。

在研究中,印尼因為人類干擾過度且對於所有的變相都相當敏感,因此受評為最脆弱的國家,賴比亞則因對於珊瑚漁業有高度依賴且最欠缺適應力,而居於第二,排行前五的另外三國分別為肯亞、象牙海岸以及菲律賓。

研究稱福島核事故輻射在滲透 附近40%魚不能吃 

中新網10月26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報道,對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海域的最新研究發現,輻射仍在繼續向周邊環境滲入。福島核電站在日本海嘯、地震中遭受嚴重破壞。一年後,對當地海域捕撈的魚進行檢測後發現,其受污染水準仍然高出正常水準。40%不符合食用標準。

2048年後無魚可吃 科學家敦促儘快正視世界海洋危機

科學家在檢視了60年代及過去上千年的歷史紀錄發現,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劇烈減少,且有29%的物種已消失。照此一趨勢研判,屆時漁獲量將僅剩下現今最大量的一成左右。受影響的魚類及海鮮包括淡菜、鮪魚、劍魚及其他品種。此外,海豹、殺人鯨及海豚等海洋哺乳類動物的生存亦受威脅。

WWF的全球海洋計畫主持人克利普(Simon Cripps)博士表示:「幾個世紀以來 大家都將海洋視為可以無止境供應食物的地方,但近幾年來人類種種作為已經將海洋推向死亡。」 這份研究同時也指出:將近三分之一的海洋漁獲已經耗竭,減少的速率也在增快。報告中提到海洋生物多樣性消失的結果,就是會造成更多海灘封閉,可能有害的藻類大量出現,且海岸洪水氾濫越來越多。

根據WWF調查,許多政府單位無法防止漁獲濫捕及海洋破壞的行動,尤其是忽略了科學性的警告,不斷增加漁獲卻不執行智慧的管理,且有關單位無法有力遏止盜捕。

WWF呼籲各國政府單位,如果不想讓海洋變成空無一物的荒漠,以及讓未來許多人生計無著落的話,現在就必須貫徹保育行動及管理機制,包括減低漁獲壓力,停止使用有破壞性的魚類捕撈方式,以及建立有效的海洋保護區網絡。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234890&aid=7060291

 回應文章

Kitti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12/13 02:59
大家少吃一點東港鮪魚吧,從自身做起。

香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反思的時刻
2012/11/20 09:25

大自然失衡,人類要深刻反省與找尋補救之道

先出门辦事,晚一点來聊


香凝
. . . . . .

硯凍凝花,墨散寒香...

俗子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最近報載一個可愛的小弟弟愛吃魚
2012/11/20 02:27

因為愛吃魚而增加抵抗力,不易患氣喘病,醫生也鼓勵大家多吃魚。偏偏正值海洋溫度上升魚量已經大量減產,吃魚將越來越不易,連最廉價的沙丁魚都越來越少了。

怪來怪去都是人類製造過多二氧化碳,導致地表氣溫增高、海洋溫度上升,海中微生物減少,珊瑚遭人類濫砍破壞,加上地震、洪水將泥石砂土倒入海中,及長期垃圾污染流入海洋中。

科學家報告海水酸化,使牡蠣等貝殼變薄易碎裂。

人們更愛吃幼小魚,試想幼魚吃光了,沒機會長大,那裏還有大魚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