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4/14 19:31:15瀏覽585|回應0|推薦3 | |
鄭愁予是台灣著名詩人,名作《錯誤》譽滿詩壇,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我打江南走過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頃刻收到文友們寄來2006年三月十八日的 "澳門日報" ,"C2 要聞" 版上,標題: 世華作協探討發揚中華文化 認作家須具欣賞及批判目光才能融入世界
[本報消息] xxxxxxxx---------鄭愁予則稱: 詩歌的形式是由聲音產生,詩人對生活內外的聲音十分敏感,多透過寫作表達個人情感,也體現他們關注社會的某種人生悟性。 [此番話緣自現場重現]
世華大會最後一天17號下午,新詩主講人是鄭愁予教授 俗子舉手發問:我在初中時即讀鄭老師的詩,想請教一些有關詩的包涵及形式問題。中國遠在三千年前即有了古代詩經、樂府詩選,得知採自民間的歌謠改編分成成風、小雅、大雅、頌。一首詩的含意往往是一篇動人的故事,例如:孔雀東南飛就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悲劇,藉著詩句;故事人物對白歷歷皆現,且由對白襯出了人物個性,這篇詩有主題、人物、對白,只是沒有現代標點符號,不過古人讀書都是自己加以斷句的。所以如果用現代標點符號標示出說話部份,就是一篇微形小說詩。一個叫俗子的去年在奇異網及風笛詩社上嘗試發表了一些:有人物、對白、故事,以詩的排列形式展出,稱做 ”微形小說詩” 。竟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奇異網上論戰起來。緣自一首 “賣支啊冰” ,小販賣冰呼叫聲,炎炎盛暑無人買,賣冰的小孩昏倒在馬路上。以此童年回憶寫成了詩。請問詩可以加入聲音嗎?還是”詩”僅能表現思想情緒的沉澱? 有微形小說,為什麼不能有微形小說詩?
鄭愁予教授回答:詩歌的形式是由聲音產生,詩人對生活內外的聲音十分敏感,多透過寫作表達個人情感,也體現他們關注社會的某種人生悟性。
俗子:多謝鄭老師的解答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