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識性---楞嚴經卷三.地火水風空見識七大圓融.編譯:衡陽
2022/11/29 20:40:19瀏覽64|回應0|推薦0
識性---楞嚴經卷三.地火水風空見識七大圓融.編譯:衡陽

原文: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
汝今遍觀此會聖眾,用目循歷,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汝識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犍連,此須菩提,此舍利弗,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為生虛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
阿難,若汝識性,生於見中,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從何發識。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
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若無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託汝睛,相推前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識動見澄,非和非合。聞聽覺知,亦復如是,不應識緣,無從自出。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汝心麤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為同為異?為空為有?為非同異?為非空有?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虛,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語譯:
阿難,識別沒有來源,從六種眼耳鼻舌身意,虛妄的生出。
你現在遍看這個法會的聖眾,用眼睛掃視一一觀察,以鏡子的方式遍照不分析。
第二步,你開始用識別次序標指:這個是文殊,這個是富樓那,那個是目健蓮,他是須菩提,遠一點的是舍利弗。
好,你這個辨識後的了知,是生於你所見,還是生於相,還是由虛空生出,或是無原因突然生出?
阿難,假若你這個識別是生於見中,若沒有明暗光影色差,你應該是無所見,因而見都沒有的情況下,那來的接續辨識?
又假使你的辨識是生於相裏,不是從見生,則沒有光源也就不見明暗,那就沒有色系和空的襯托,所以,應該也是空相,既然沒相,辨識就無從生起。
若生於空,本身是空不是相,也不是見,既然不是見,就無法辨別,自然它就不知明暗色空,而沒有像,就不會生緣,見聞覺知無處定位。於是立場這二非:空非,和無沒兩樣;有非=無有,此時縱然有識,要怎麼分別?又假若說,識沒有原因突然冒出,那為何不說在太陽裡看到明月?
你需要更仔細的詳查細查,「見」托你的眼睛辨別境界,要認定它就有,不去定調就算無。因此,識因生緣從那裏出?
識雖然動,但返見自己時,立即明白識源澄清無濁,它不是合或和,聞,聽,覺知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應該說識的來源是莫名的冒出。因此可以說這個本識的屬性,並不是跟隨固定的外因才有。
那麼應當明白,能了別的見聞覺知底性,是圓滿無缺,常存常在,祂的特性不是因為什麼狀況而存在和出現。
祂如同前述的虛空,地水,火,風比擬的道理一樣,均名七大性真圓融,都是如來本性,本無生滅。
阿難,你的心輕浮,沒悟見聞真理,未開發能明了的這些的如來藏性。你還不知道,在如來本性裏,性識清楚,覺明真見,妙覺清澄,遍週法界,含裹十方,沒有不週遍的。
尋著未悟的業力發現,世間人無知,迷惑現象為因緣或自然性,這些都是自己的辨識在分別計度,只要有了言說,都離開了實質的真相。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941e8eb&aid=17761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