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淨土無量光
2023/08/21 11:01:19瀏覽489|回應0|推薦0

三界,歸淨土-2.(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始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苦無窮,卻不懂如何自救、自拔(離苦),或不知還有什麼其他世界可去(得樂);真是可憐又可怕。

    法藏菩薩因此而生悲愍救度之大願,主動的超發四十八願,經過兆載永劫的積植無量德行,而建設了「但受諸樂,無有眾苦」的清淨國土;這是由果地的阿彌陀佛之不可思議「威神力」及「(本願)功德力」所完成的。

因位的法藏菩薩之「慈悲正觀」,果上的阿彌陀佛之「神力本願」,因果相成,就是所謂的「因該果海,果徹因源[2]是從因至果一以貫之的成就;與此相對的,我們眾生有幸得聞極樂淨土的莊嚴,及阿彌陀佛的悲願,而信受、願生、稱名;這是以佛的果地功德,作我們的因地心行,「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是從果向因一念相應的念佛,故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心徹入凡心,凡心歸於佛心,於是成了「身在娑婆而心向淨土」,或「未斷煩惱而得涅槃分」,似乎是腳踏兩條船,為什麼如此?因為淨土法門全靠「祂力」而啟信.發願.稱名.往生;法照大師云「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娑婆人以業報身念佛,就可感應極樂池的清淨蓮化生;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威神力」所加持/攝受,不可思議的結果。印光大師<無量壽經頌>云: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論註》前文:「見三界是虛偽相,是輪轉相,是無窮相,如蚇蠖循環,如蠶繭自縛;哀哉眾生締此三界,顛倒不淨。」這是法藏菩薩的慈悲正觀之相。接下來:欲置眾生於不虛偽處,於不輪轉處,於不無窮處,得畢竟安樂大清淨處。」是超發之本願。

《論註》二十八種莊嚴,每一段的起首云「菩薩見有國土」,是慈悲的正觀,接下來願我國土」、「願我成佛是莊嚴的本願。法藏菩薩以「慈悲正觀」而成就了阿彌陀佛「神力本願」,也就是《無量壽經》之「威神力故(果),本願力故(因),願、力相依,而成就了「不虛作住持」之功用;因地發四十八願,成就了果上威神力,果上威神力圓滿了因地的每一願,如此之願、力互為因果,《往生論註》云:「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安樂淨土,就是因本願與果神力相成,而建立的不思議莊嚴妙土。

「慈悲正觀」來自<性功德>偈「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神力本願」則源於三種成就的「願心」莊嚴,是<讚阿彌陀佛偈>的「妙土廣大超數限,佛本願力莊嚴起」。

總之,安樂淨土的三種(國土、佛、菩薩)莊嚴,皆源於因位的法藏菩薩,有見於「眾生於三界受苦無休」的「慈悲正觀」,及因此為了莊嚴(安樂)淨土而「超發本願」;也就是由正觀而發願,並以此為本而修行、而建立,其因其果都為了眾生的離苦得樂,乃所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南無阿彌陀佛

[1] 《無量壽經》:於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

[2]此句見於華嚴(唐)澄觀大師,宋.承遷和尚《華嚴金師子章注》云:「圓頓之理,渾融無礙。一法之上了一切法、一行之中具一切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果是即因之果,因是即果之因。平等無二相也。就是說,因、果互為緣起,從因推果,從果溯因。無因,果不成;無果,因落空。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977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