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長舌--誠實言
2023/06/04 17:54:26瀏覽193|回應0|推薦2

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象山慶’23.5.28)

《佛說阿彌陀經》重複提及了十(六)方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這是從古以來,讓念佛人最感欣慰而信心堅固的所謂「諸佛證誠」,《法然上人全集》為此特立一章,徵引了善導大師《觀經疏》《法事讚》《觀念法門》及法照禪師《淨土五會法事讚》的相關文句,並又借問答而云:「念佛是彌陀本願,故證誠之;餘行不爾,故無之也。

    案,諸佛證誠,是阿彌陀佛第十七願──「諸佛稱揚」的實現。在《阿彌陀經》中,十(六)諸佛所稱讚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之名號,護念的是「至心稱念彌陀佛名」之行者;這兩者是《阿彌陀經》的宗旨。經中云:凡是聽佛說此經而信受奉行,或聞諸佛證誠而信願持名的善男子、善女人,現生皆得一切諸佛的慈悲所護念,而不退轉,決定往生成佛。因此,能「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等於遍聞諸佛所讚、所證、所勸之「阿彌陀佛」名。十方諸佛現身說法,是為阿彌陀佛「以其名號攝受眾生」的本願做宣揚、做保證,讓眾生知所信受(彌陀救度)而稱名(彌陀佛名);因此,阿彌陀佛是主題、聚焦,十方諸佛是背景、映襯,類似世間法的「重言」或「名人推薦[1]

    然而,教界有人對此提出一些疑問:這是象徵的說(法音遍流),或真實的事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廣長舌覆蓋)?文中說的是「其他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來覆蓋;似與「南閻浮提洲」無關;而所謂「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應只是覆蓋各自佛土。[2]

這類的提問,多從近代的人文(理性)思考而自生疑惑,與佛經聖教量及信仰接受性不甚相應,卻不妨藉題發揮,進一步的考察與申論。 

1.三十二大人相

    如來的「報身」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每一種隨形好有八萬四千種光,每一種光有八萬四千種好;這些相、好,是於菩薩因地無量劫中,至心修集無量之善,為一切眾生廣作大利益,所成就的(功德)果報,既表徵佛的內德,是一種身相的示現「轉輪聖王」亦具有此相,但不能與諸佛相比[3]《大智度論》卷39

菩薩欲令眾生,眼見其身得度故,以三十二相莊嚴身。

卷88

此三十二相實定,以神通力變化身,隨眾生所好而為現相。……隨此間閻浮提中天竺國人所好,則為現三十二相。

凡夫之心難以測知佛之相好,然而,佛為了度眾生,而投其所好,亦為彼示現「三十二相」,令彼眼見而得度。世人若從具體形象上去揣摩三十二相,或如《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1云:

  時優陀延王頂戴佛像,并諸上供珍異之物,至如來所而以奉獻佛身相好,具足端嚴,在諸天中,殊特明顯,譬如滿月,離眾雲曀。所造之像,而對於佛,猶如堆阜,比須彌山,不可為喻;但有螺髻,及以玉毫,少似於佛,而令四眾,知是佛像。

世間人依佛經而造佛相,受限於凡夫有漏的六識,與真佛的相好「不可為喻」,唯除「螺髻」「玉毫」--也就是卅二相的第31「無見頂」相(佛頂隆起的螺髻)第32右旋「白毫」相(柔軟如覩羅綿,其光鮮白)[4]讓佛門四眾辨認是佛與否的依據。優陀延王亦知其所造像不似於佛,而深感過咎,因為

如來過去於生死中,為求菩提行無量無邊難行苦行獲是最上微妙之身無與等者

因此,彌勒菩薩云:

諸佛如來是法性身非色相身若以色相為佛身者難陀比丘與轉輪聖王皆應是佛以悉具有諸相好故。……

所以,重點不在於「以色見佛,以音聲求佛,而在以清淨信樂之心而造佛像:

若有眾生,非但為已而求出離,乃為欲得無上菩提,造佛像者,當知此則為三十二相之因,能令其人速致成佛。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功德專精繫念常觀如來威德自在……此人如是諦念思惟深生信樂依諸相好而作佛像功德廣大,無量無邊

是故若有淨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業障,莫不除滅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乃至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拔眾生一切苦惱

或者依佛所教而正觀佛身,而於其心中影現三十二相,如《觀無量壽經》云:

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5],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

有人說:法界身就是以法界為身,佛身遍及一切法、一切事物,也遍滿我們的內心;又,法界就是眾生的心法,所以佛的身心也能進入眾生心想中。佛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入眾生心而救度之。眾生念佛,心自然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與佛無二無別。因為念佛當下,未起其他的煩惱妄想,就是背塵合覺,遠離了六塵的污染,阿彌陀佛的正覺、佛性感應道交[6]曇鸞大師《往生論註》:「是心作佛者,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心外無佛也。」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彌陀身心遍法界,影現眾生心想中。

也有人說:由於「心即是佛,念佛之心也就具備三十二相了。眾生心中生出三十二相,只是方便的說法:念佛能使心具備三十二相之美德,是「本質」義;但並非真得有三十二相,是「現實」義。《楞伽經》卷二: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自性清淨心本自具足三十二相,只因煩惱垢衣所纏,不見天日。若令心寂靜、清淨,找回本自具足的法身,三十二相就能現於生身了[7] 

2.廣長舌相

    人體之「舌」[8]有二種功能:

    1.嚐味:舌識(根、塵之觸)

    2.言談:口行之善、惡業(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及其相反)

此處所說的「廣長舌」相,是31相,又稱「大舌」相,佛的舌(扶塵)根,廣長薄軟,伸展則可覆其面、至髮際。此舌有四種殊勝: 

1.相狀:從口伸出,如蓮葉之「廣、長、軟、薄、紅」,能覆蓋整張臉,上至髮際;若收回口中,雖廣且長,卻不至於塞滿。《梵摩渝經》:

  出廣長舌,以自覆面,左右舐耳,縮舌入口,五色光出,繞身三匝,滅於頂上。

僧伽羅剎所集經》卷

  世尊有如是廣長舌,未曾有虛,善色不可壞,如阿舒伽樹華,猶蓮華葉,極軟細滑,……皆悉覆面,甚奇甚特。

大智度論卷4

是菩薩大舌,從口中出,覆一切面分,乃至髮際;若還入口,口亦不滿。

佛光大辭典

諸佛之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至髮際,如赤銅色。 

2.表徵:如是特異的「大舌」,若開口說話, 佛光大辭典:「有兩種表徵:(一)語必真實(二)辯說無窮。」前者如《金剛經》云: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大方廣師子吼經》

汝等當知,如來廣長舌相,由實語得。如來所說,應當敬受,起真實信,勿懷猶豫,而生疑惑

《大智度論》卷八:

若人舌能覆鼻,言無虛妄,何況乃至髮際?我心信佛,必不妄語。

後者如《佛說月上女經》卷上:

善巧辭句,心不變改,辯說無窮,亦皆成就平等忍法,能於大眾說法無畏,說一法句,過百千億那由他劫[9]

《大方廣師子吼經》

眾生所有音聲語言,當知皆入四無礙智:以言說者,斯入法無礙智;非言說者,斯入義無礙智;以言分剖,斯入辭無礙智;與事相應,決了無滯,斯入善說無礙智。

就是「(法、義、辭、樂說)四無礙辯《無量壽經》第30「智辯無窮」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淨土菩薩亦如是,阿彌陀佛更有過之。 

3.果報觀佛三昧海經》卷三云:「如來舌者,是十波羅蜜、十善報得。[10]佛在因位時,言語至誠,恆修柔軟語、法語,常行悲心,而感得此妙相。[11]或云:發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於無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衆生,護四口過,得廣長舌相。[12]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一

如來本行菩薩道時,於億百千那由他多劫,口無四過,不妄言、不綺語、不麤辭、不兩舌,緣是得成廣長舌相。

又《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下

佛於往昔作凡人時,不行麤語、棄捨麤語、遠離麤語,恒修善語、柔軟之語,能入其心令其樂聞。大慈悲語、不捨語、弘恩語,人所愛念。以此業故,勤積高廣常受天樂,下生人中得二大人相,一者廣長舌出能覆面;二者梵音柔軟,如迦陵頻伽聲,令人樂聞。

《十住毘婆沙論》:

長夜修習實語、軟語故,得廣長舌相,梵音聲相,有是相故,得五功德音聲。五功德音聲者,易解聲、聽者無厭聲、深遠聲、悅耳聲、不散聲。

此實語、軟語之果報,每為第27「廣長舌」與第28「梵音聲」二相同得,也就是以「廣長舌」出「梵音聲」, 菩薩善戒經卷一

實語,喜語,法語,軟語,非時不語,以是因緣,得梵音聲相

大智度論卷四

梵聲相如梵天王五種聲從口出其一深如雷二、清徹遠聞聞者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無厭菩薩音聲亦如是……

韓清淨《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卷第49

得大梵音,言辭哀雅,能悅眾意;佛清淨之梵音,洪聲圓滿,如天鼓響;微妙最勝,如迦陵頻伽之音;令聞者愛樂,得益無量。佛在因位時,口業清淨,說實語、愛語,禁止一切惡言,因而感得此妙相;表法音了了,遠近皆可聽聞,斷除疑惑,心生善法。

就佛音之德、用,分別說八種清淨(1)極好柔軟和適尊慧不女不誤深遠不竭;(2)不男、不女、不強、不軟、不清、不濁、不雄、不雌;(3)見苦、向苦、見習、向習、見盡、向盡、見道、向道。 

4.利益觀此相,則滅百億八萬四千劫生死罪,而得值遇八十億之諸佛菩薩授記;[13] 文殊所說最勝名義經云:

爾時釋迦佛,最上兩足尊,舌相真實語,清淨微妙音,普流於世間,四種魔不現;遍滿三界中,梵音美讚歎;如來祕密王,宣說大法要。……處於無我義,猶如獅子吼,威振諸外道,眾魔皆驚怖。……誘接諸群迷,皆得不退轉。

《華嚴經.離世間品》云: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讚歎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詞辯無盡舌;開闡大乘助道舌;遍覆十方虛空舌;普照一切佛剎舌;普使眾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

釋尊的舌相真實語,能令妙音普流,降伏四種魔;宣說大法,威震諸外道;誘接群迷,得不退轉。而佛菩薩同具的「十種舌」,也能開演無量法門、讚嘆無盡功德,且遍覆十方虛空、普照一切佛剎;悉令眾生悟解、諸佛歡喜,並降伏魔外、除滅生死,引導一切眾生至涅槃岸。

 

3.遍覆三千界[14]

如上所述,諸佛大舌相,具足「廣長能覆」及「實語能辯」兩種殊勝。覆鼻、至髮,已是罕見的異相,若更從佛面伸展向外,就更不思議了,如《法華經》如來神力品:

(世尊於)一切眾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諸佛救世者,住於大神通,為悅眾生故,現無量神力,舌相至梵天,身放無數光,為求佛道者、現此稀有事。[15]

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一

蓮華上如來見大眾集,現廣長舌相,遍覆大眾及「四天下」,行、住、坐、立於此座上。

《大方廣師子吼經》

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從其舌相,放無量俱胝那由他百千光明,從大地獄,上至有頂,一切世界,光明遍照,還攝舌相,普告大會……

大品般若經》卷一

爾時世尊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國土」,熙怡微笑,從其舌根放無量千萬億光,是一一光,化成千葉金色寶花,是諸花上皆有化佛,結跏趺坐,說六波羅蜜,眾生聞者,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皆亦如是。

或「上至梵世()」,或遍覆「四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如前引《華嚴經.離世間品》,若成就這十種舌,則得如來遍覆「一切諸佛國土」無上舌,這就不是凡夫之眼所能見、心所能思,是故,信受者於此不追究,持疑者對此多猶豫,兩端都是常態。如大智度論卷八的問答

問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廣長舌,似如輕相答曰:上三種放光,照十方眾生,令得度脫。今欲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解難知,難可信受;是故出廣長舌為證,舌相如是,語必真實……佛出廣長舌相,為不信者故……覆面髮際,為小信故;今為般若波羅蜜大事興故,廣長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佛以方便借其神力,能令「一切皆見」舌相覆此三千大千世界。若不加神力,雖復十住亦不知佛心;若加神力,乃至畜生能知佛心。……亦如佛說阿彌陀佛世界種種嚴淨,阿難言:「唯願欲見!」佛時即令一切眾會,皆見無量壽佛世界嚴淨。……欲令一切得重信故;又以舌相色如珊瑚,金光明淨,共相發起,故復放光。

上引之經證,於諸佛廣長舌相的相狀、表徵、因果、利益,極為詳實而難可思議,眾生聞者,應即敬信,而勿猶疑;如《大方廣師子吼經》:「如來所說,應當敬受,起真實信,勿懷猶豫,而生疑惑。因為凡夫無智,信則入佛法中而獲益,疑則於佛門外而失利。

    有人說:有個重點文字indriya(因陀羅),鳩摩羅什沒譯出,梵文之義是「有帝釋天的大神力,把語音傳得很遠」。英譯本是speech,而不是舌頭。十方諸佛是共同出聲「說誠實言」,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是真」[16]。也有人說:佛由又廣、又長、又深,又遠的舌所發出的音聲相,永遠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中。……智者大師親證靈山法會,依然未散,世尊仍在說法。再過無量劫,威音那畔劫以後,佛說法的聲音仍在三千大千世界中。現在要聽世尊說法,隨時可以聽到。[17]這些或乃另一種可參考的推測。 

4.六方如來舒舌證

    淨土經論亦如是說,《阿彌陀經》云,十(六)方世界:

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諸佛之舌,所說皆是誠實(不虛、無誑)之言,且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慈悲、利他)而說。與此相對的,眾生之舌即應隨順諸佛所證、所勸而「信是」《阿彌陀經》所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為什麼諸佛不約而同的各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界,證實「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及「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同聲勸請一切眾生念彼佛名而往生彼國? 《無量壽經》云: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湣,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釋尊於《阿彌陀經》略述、讚歎了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種種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之後,總結云「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而諸佛見善隨喜,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證誠彌陀大願所行、釋尊大悲所說,令眾生起信、發願而念佛、往生天台智者《十疑論》云:

  釋迦佛說此經時,有十方世界,各恒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證誠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乘佛本願大悲願力故,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觀經疏》:

 又十方佛等,恐畏眾生不信釋迦一佛所說,即共同心同時,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釋迦所說、所讚、所證: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以後,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往生禮讚》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十方如來舒舌證,專稱名號至西方,到彼華台聞妙法,十地願行自然彰!

《觀念法門》:

  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為凡夫作證,罪滅得生。若不依此證得生者,六方諸佛舒舌,一出口以後,終不還入口,自然壞爛。

《法事讚》云

心心念佛莫生疑,六方如來證不虛;三業專心無雜亂,百寶蓮華應時見!

十方恆沙佛舒舌,證我凡夫生安樂;佛使二十五菩薩,一切時來常護念。

十方恒沙諸佛,共讚釋迦,舒舌遍覆三千,證得「往生」非謬。

釋迦如來常讚歎,東方恆沙等覺尊,大悲同化心無二,一佛施功多亦然。為斷凡夫疑見執,皆舒舌相覆三千,共證「七日稱名號」,又表「釋迦言說真」。

西方諸佛如恒沙,各於本國讚如來,……我今舒舌以為證,西方極樂必須依。

法照禪師《淨土五會法事讚》云

萬行之中為急要,迅速無過淨土門;不但本師金口說,十方諸佛共傳證。

日.聖聰上人(1421)《名號萬德鈔》

  總而言之,《平等覺經》說此三字功德言:「十方三世佛,一切諸菩薩,八萬諸聖教,皆是阿彌陀佛也。」……依此等經釋:一稱名號,十方三世佛,集於三寸之上;一切諸菩薩,來於一寸之中;八萬諸聖教,含於一陀之字內。十方三世一切三寶之功德,皆含於彌陀名號之內,是故世尊讚言「無上功德」……

釋諦閑<印光法師文鈔題詞.並序>

  大矣哉,淨土之為教也。諸佛出廣長舌而讚歎,列祖發真實語以顯揚。萬匯咸收,三根普被。故念佛往生者,不間下凡上聖。稱機利導者,無論教祖禪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

《阿彌陀經》由釋尊宣說,諸佛都來證誠,這說明了此經典、此法門的重要性。「念佛」一法在娑婆,乃至十方世界,都普及流行。一切凡夫與賢聖皆應念佛往生。這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的果地之法,「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修行圓滿的無上功德,「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概括了一切諸佛的教法,所以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其「三千大千世界」,對一切有緣的眾生說「誠實」言,除了同聲證誠釋尊於《阿彌陀經》中開示的真實義之外,也等於對十方諸佛國土的眾生教導「念佛往生西方極樂」的殊勝法門。[18]

有人說,佛陀的傳講方式,即以三神變而傳法。身(神境),從「白毫」放光,照徹三千世界,使未攝受的眾生得攝受,再出「廣長舌」相,周遍大千世界,讓已攝受的眾生歡喜與信心;語(記說),佛以六十種「妙音」廣略暢演諸法,各趣眾生皆能了達;意(教誡),佛智洞察眾生不同根基與意樂,而宣講不同法門。[19]其實,如《大方廣師子吼經》:「從其舌相,放無量俱胝那由他百千光明大品般若經》卷一從其舌根放無量千萬億光。廣長舌相也能放無量光,攝受眾生;但更重要的是以種種梵音聲而說法,令一切聞法眾生各得其解、各得其利。《往生論註》所說極樂世界的種種音聲,如:

  微風吹樹出法音  普流十方諸佛剎  聞斯音得深法忍 

  樹香樹色樹音聲  樹觸樹味及樹法  六情遇者得法忍

  清風時時吹寶樹  出五音聲宮商和  微妙雅曲自然成

  無量寶交絡 羅網遍虛空  種種鈴發響  宣吐妙法音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無有三途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此水為佛事,安可思議!

也可說是廣長舌、梵音聲的另一種形式,「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可類比於阿彌陀佛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的莊嚴「口業」功德,其效用能令諸苦眾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繫縛,皆得解脫。[20]印光大師<生西金鑒.>云:娑婆世界,以音聲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離。大安法師<念佛的心態與音聲>

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音樂之都,其風聲、寶網聲、鈴鐸聲、波揚的水聲、鳥的諧鳴聲、虛空的樂器聲等,都在演暢種種法音,自然宮商,五音諧和。極樂世界的音聲之善美,乃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極樂種種音聲內具八個特點: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形成西方淨土特有的音聲格調。既是阿彌陀佛梵音的概述,亦是我等眾生內具的音聲功德。

淨土門特重「口唸耳聽」,因此,相較於其他法門「出廣長舌,說微妙音」,也相對的重要了。

4.結語-說誠實言

如上所述,諸佛不妄語而得「廣長舌」報,若為了利益眾生而出「廣長舌」相以「梵音聲」說法,所言必然「真實」無妄、「滿願」不虛。人言為信,佛說為實(誠) 《大智度論》卷18

諸佛法無量,有若大海,隨眾生意故,種種說法。或說有、或說無;或說常、或說無常;或說苦、或說樂;或說我,或說無我。或說勤行三業,攝諸善法;或說一切諸法無作相。如是等種種異說,無智聞之,謂為乖錯;智者入三種法門,觀一切佛語皆是實法,不相違背。

又,卷28

經中說:「一切實語中,佛最第一。」……佛語皆實。

《三論玄義》

有二諦故,佛語皆實。以世諦故,說有是實;第一義故,說空是實。

諸佛無量劫來已斷盡了「妄語」之因--貪嗔痴」一切煩惱,凡有所說,皆為了利益眾生,故無一切口過之業。如《釋量論》卷四

救護者宣說,親自所見道,無果,不妄語。具足悲心故,凡一切所作,利他行故。

諸佛以「誠實語、柔軟語、調和語、質直語」取代「妄語、惡口、兩舌、綺語」,以此而報得「廣長舌、梵音聲」二相,故其一切言說皆能取信於人。《觀經疏》

如來所說,言無錯謬,故名「如是」。又言「如」者,如眾生意也,隨心所樂,佛即度之。機教相應,復稱為「是」,……說一切諸法,千差萬別,如來觀知,歷歷了然;隨心起行,各益不同;業果法然,眾無錯失。……如來曠劫已除口過,隨有言說,一切聞者,自然生信。

佛教史上,多有以舌(扶塵根)損壞與否,而驗其所言之「虛實」者,《妙法蓮華經》卷六/法師功德品:

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21]

鳩摩羅什(344-413一生譯經,臨命終時,於眾人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卒後火化,果然「薪滅形碎,唯舌不灰」。與此相反,在世之人,若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辯、說謊騙人……造作種種口業,死後可能墮入「拔舌」地獄。因此,有舌之人,凡有所說,應多採用實話直白、溫言軟語,令人信任、給人歡喜,這才能呼應諸佛的廣長舌與梵音聲。

    至於淨土宗人,釋尊、諸佛皆同聲相和的「說誠實言」,諭令眾生信受《阿彌陀經》「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的呼喚,即從今日起,「行住坐臥,勵心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22]這樣的信願念佛而往生,既相應於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也回應了諸佛的自信教人信,於是,凡夫念佛之舌與諸佛證誠之舌,機法一體,讓彌陀名號遍覆於十方世界,既廣且長,恆久不散。如前文所謂:一稱名號,而十方三世佛,集於三寸之上;一切諸菩薩,來於一寸之也。 


[3] 大毗婆沙論》卷177問:菩薩所得三十二相與王相有何差別?答:菩薩所得有四事勝,一熾盛,二分明,三圓滿,四得處。《大智度論》卷四:菩薩相者,有七事勝轉輪聖王相。菩薩相者,淨好、分明、不失處、具足、深入、隨智慧行不隨世間、隨遠離,轉輪聖王相不爾。

[4] 大智度論卷4:「何等三十二相……頂髻相:菩薩有骨髻,如拳等在頂上。……白毛相:白毛眉間生,不高不下,白淨右旋,舒長五尺。這是第31、頂髻相:頂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乃智慧、福德圓滿之相。第32、眉間白毛相:兩眉之間有白毫,長一丈五尺,柔軟、右旋,常放光,故稱毫光。因稱揚讚歎眾生之修戒、定、慧而感此妙相。

[5] 《般舟三昧經》云:「自念 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 欲處、色處、無色處,是三處意所作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

[6]慧淨法師<《觀無量壽經》概說(九)>(取意文)

[7]釋大寂<從法身到三十二相的佛身研究>(取意文)

[8]舌根又分為二扶塵根」即舌頭,為色香味觸四塵所成之肉團,其體粗顯,乃勝義根之所依處,有扶持助成之功能;「勝義根」以四大種所造之(極微之集合)淨色為體,以扶塵根為所依,取外界之境,而於內界發起識,其體清淨微妙,非肉眼所能見,相當於現代所稱之神經。

[9] 《宗鏡錄》眷29若如實了知一切法體性,即自心體性;觀一切法,悉皆無名無相;以假名相,說演其真實,令歸無相之真原,無名之實際;則入修多羅教海,辯說無窮。」

[10]又云:其舌根下及舌兩邊,有二寶珠,注甘露渧舌根上。……舌上五畫,如寶印文,如此上味,入印文中,流注上下,入琉璃筒。諸佛笑時,動其舌根,此味力故,舌出五光,五色分明,遶佛七匝,還從頂入。佛出舌時,如蓮華葉,上至髮際,遍覆佛面。舌下亦有眾雜色脈,如此上味,流入脈中,其味力故,變成眾光,有十四色,二光上照,無量世界,一一光間,有一光臺,其色眾妙,不可具名,一一光臺,龕室無數,一一龕中,無量化佛,結加趺坐,聲聞菩薩,一切大眾,皆悉圍繞,過於上方無量世界,化為一佛,佛身 高顯,如須彌山。如是諸佛,其數無量,皆出舌相,亦復如是。二光下照,至阿鼻獄,令阿鼻獄,如黃金色,佛舌力故,令受苦人,暫得休息,自慨前世,所作惡事。……」

[11]同前註《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卷第49;又林看治《佛說阿彌陀經.淺講》:多生多劫以來,口離四種過錯,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諸佛已得清淨口業,所以成佛後,獲得此相。左右為廣,前後為長,柔軟紅薄,故稱廣長舌。

[12]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177<三十二相>,乃依《三藏法數》之諸相名稱、順序,會集《佛學大辭典》、《佛光大辭典》、《優婆塞戒經•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及《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整理。

[14]宋.可旻《漁家傲》:「佛贊西方經現在,廣長舌相三千界,為要眾生生信解。「有誓表為誠實說,廣長舌,三千遍覆紅蓮葉。元.中峰明本〈懷淨土〉:願將娑婆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

[15]黃國清<竺法護譯《正法華經》「自然」譯詞析論>許多不同的梵文詞語如svabhāva(自性)、prakti(本性)、nirvāa(涅槃)、svalakaa(自相)、asabhūta(無生)等,竺法護都譯為「自然」。竺法護/譯《正法華經》:「應時百千歲中功德,自然而大光明,滅除陰雲。」(梵本無對應文句,什譯本作:出廣長舌,放無量光,……現神力時滿百千歲。

[17]曾承木<談談出廣長舌相>,佛學文摘/2017年/第8期

[20]《往生論註》:「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以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用治眾生虛誑三業也。……眾生以憍慢故,誹謗正法,毀呰賢聖,捐庳尊長,如是人應受拔舌苦、瘖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

[21]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卷18,記錄了幾位生前誦《法華經》,死後「骸骨並枯,唯舌不壞」、「身肉都盡,唯舌不朽」「其舌根如本生肉」的靈驗。唐.張讀《宣室志》卷7,也有誦《法華經》者,死後其骨槁然,獨唇吻與舌鮮而且潤,且每夜仍繼續誦經,聲聞於外。此外,如白居易《遊悟真寺詩》:「誦此蓮花偈,數滿百億千。身壞口不壞,舌根如紅蓮。 

[22]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已能今身願生彼國者,行住坐臥,必須勵心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前念命終,後念即生彼國。長時永劫,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931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