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誕節.母難日--浴佛念佛報深恩.3
2022/04/09 17:58:55瀏覽334|回應0|推薦0

4.浴佛念佛,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摩訶摩耶經》,佛兩次為母說法,在忉利天云:「身所經處,與苦樂俱,當修涅槃,永離苦樂。」入涅槃前云:「一切行無常,住是生滅法;生滅既滅已,寂滅為最樂。」這是如(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四)「雪山偈」所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是佛法修行的因果概括,地藏菩薩本願經稱佛名號品》則特標「稱念佛名」滅罪出苦的大利云:

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若有臨命終時,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1]。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清.靈乘《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卷四云:

佛名稱揚,獲福無量,良以諸佛如來,大慈愍物,降靈在俗,濟度為先,有心希仰,無不蒙益。……然諸經論,唯讚西方阿彌陀佛,接引娑婆,願力偏重,是以普賢行願,獨指彌陀為至。若人於生死時,果能真誠稱念,感應尤多,所謂:不動步而歸淨土,安俟階梯;非思量而證彌陀,豈存言念。……無間罪業雖重,經劫難出,承臨終念佛之力,則倒惑不起。法性現前,故能滅也。

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亦云:

一切諸佛皆具十號,響頒人天,若言名無得物之功,物無當名之實,此指世間因緣之法,名物皆妄,兩不相到,故云然耳;今夫諸佛名號,名實皆真,故纔舉鴻名,萬德全備;一稱嘉號,眾罪齊消。……慈雲懺主云:言念佛者,或但稱名號,執持不散,亦於現身而得見佛。此間現見,多是稱佛名號為上。……諸經皆讚阿彌陀佛,以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若專念阿彌陀佛,即與稱諸佛等,……若念若稱,或事或理,盡脫苦輪,同生淨土者矣。……稱佛名號,固為成佛根本。

亦如釋尊於《觀經》為韋提希夫人說往生淨土的結論「持無量壽佛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地藏經》為摩耶夫人說獲福滅罪的妙法,也是「稱念佛名」「除五無間罪」「終不墮惡道」;由此可知,為人子女者,於母難日或平常日,乃至父母臨終、亡故,為了感恩盡孝,於世俗一般的孝養之外,最簡易而殊勝的方法就是「念佛」:除了自念,也勸父母念,一切念佛功德互相迴向,生前身心安樂,命終往生極樂,如此「生,事之以念佛;死葬之以念佛、祭之以念佛」,親子眷屬於彌陀淨土團圓、成佛,回願度眾,才是世間出世間無上至真之大孝!慧淨法師<佛誕節如何報佛恩>云:

自信教人信,真成報佛恩--《楞嚴經》:「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但這是聖道門難行道,也是菩薩的境界,絲毫非薄地凡夫所堪。善導大師說:「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這是淨土門易行道,任何聖凡善惡之人,只要有信心都能做得到。因此,真正的報佛恩就是,大家輾轉相勸: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將來廣度十方眾生。

如前所述,「佛誕日」既是舉世慶讚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為此而「浴佛」感恩;也因「母難日」而各自反思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如斯重苦,出生此兒親恩若此,何以報之,於此而「行孝」報恩。然而,浴佛是我們受益於佛,至少有五種功德;念親則是我們回報於母,但能有多少心力?除了世俗的奉養令喜之外,如何「廣修善事,為母增福」?於佛誕日,也可以浴佛功德迴向:「亦願三塗苦輪息,悉令除熱得清涼,皆發無上菩提心,永出愛河登彼岸。」此外,最契理契機、易行易往,自力雖小,而功效極大的,就是信受彌陀本願,念佛願生極樂,道綽大師《安樂集》

計今時眾生,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正是懺悔、修福,應稱佛名號時者。若一念稱阿彌陀佛,即能除却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眾生去聖遙遠,機解浮淺、暗鈍故也。是以韋提大士自為,及哀愍末世五濁眾生,輪迴多劫徒受痛燒故,能假遇苦緣諮開,出路豁然。大聖加慈,勸歸極樂。若欲於斯進趣,勝果難階,唯有淨土一門,可以情悕趣入。……一切眾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復如是。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

孝敬父母最簡易的方法,莫過於「專一念佛」;六字洪名是「阿伽陀藥」,超越八萬四千法門;是每個子女都做得到,只須起個心,開個口,一字一句的稱念,就等於呼喚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我們及父母,將卑微無助的身心性命,完整的託付於佛,如法然上人所說「欲盡孝養,應託父母於阿彌陀佛」;這可說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孝,也是世間大孝之上的出世大孝;且子女與父母同聲念佛,同乘本願,同生極樂、同成佛果:「普願有情皆念佛,臨終往生極樂邦,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娑婆的業報俗緣,轉成極樂的成佛淨緣,還有甚麼比這更殊勝、更慶喜?

 

5.結語-上報四重恩

某護理之家牆上掛了一幅字,提醒天下的子女們,辛勞一輩子的父母親,老了: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好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繫鞋帶、扣釦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現在我老了,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多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說什麼,我也一併忘記。……當我重複又重複說著老掉牙的故事,哼著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再這些回憶中吧!……現在我常忘了扣釦子、繫鞋帶;吃飯時,還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颤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溫柔,……如今,我的腳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了,所以,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陪著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學走。

為人父母者,養兒育女似乎視為理所當然,認命的付出一生又一生的體力與愛心,到了老年,仍不願以衰殘的身心而拖累子女,雖然亟須子女的照料與陪伴,卻只能以一種害羞、抱歉的低語,乞求子女多一些耐煩、體諒,若真的給子女添了麻煩、增了負擔,就寧可獨居、去療養院,或早些去世…….。這樣謙卑奉獻的父母心,能換得多少兒女孝? 中國儒家云,對父母盡孝乃「天經地義」,是「報本返始」的自覺與實行,也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的良知與良能,是中國倫理之核心,禮義之邦的根本;也是中國佛教所重視、倡導的「以戒為孝(戒為孝蘊)」或「以孝為戒(孝名為戒)[2]因此,《孝子經》、《父母恩重難報經》,說父母之恩;《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說釋尊入涅槃之前升天說法以報母恩;《梵網經》說孝順父母、師僧、三寶是至道之法《正法念處經》卷61說「母、父、如來、法師」四大恩;《大乘本生心地經‧報恩品》說「父母、眾生、國王、三寶世出世間四恩[3];後世於是有淨土的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4]而四重恩(或三恩、五恩) 以「父母」為先,因為,若無父母生我「色身」而依之修道,則「法身慧命」無所依;「事佛聞法」亦無所據[5],又如何學佛報恩? 《觀經四帖疏》云:「父母者,世間福田之極也;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極也。……佛尚自收恩,孝養父母,何況凡夫而不孝養?」《大乘本生心地經》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

世間悲母,念子無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終於十月,行住坐臥,受諸苦惱,非口所宣雖得欲樂,飲食衣服,而不生愛,憂念之心,恆無休息但自思惟,將欲生產,漸受諸苦,晝夜愁惱。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競來屠割,或致無常。……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順無違,諸天護念,福樂無盡,如是男女,即名尊貴天人種類,或是菩薩為度眾生,現為男女,饒益父母。……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

經中更云「母有十德」[6],是故佛云「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是故,一切為人子女者,應善體「佛誕日、母難日」的雙向意義,以浴佛及念佛為感恩為報恩,「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前引《地藏經科注》〈1936重印/季聖一.序〉云:

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為人;孝而不了生死,不足以為孝。何也?恩莫大於父母,雖服勞奉養,纖悉靡遺,不過山海之斤滴。苦莫甚於生死,即誠意正心,俯仰無愧,難免界地之輪迴。

又,李宗鄴〈序〉云:

夫吾儒之所謂孝者,上則博冠誥之榮,下則覓肥甘之奉,此外則寂寂無聞;較之釋氏,亟於成己,而即以成親者,奚啻霄壤!……如人泛海,忽遇颶風,全家漂溺,命在頃刻中,得一有力者,泅水到岸,獲一巨艇,救護親親,咸登極樂;以比向之同遭陷溺,不求出頭,而與之同盡者,固何如乎。

孔子說「孝悌,為仁之本」;《中庸》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合而言之,人而不孝,則不仁,不足以成(稱)為人;孝,就是對父母「生養子女」所付出一輩子的辛勞與憂慮(母難父憂),能感同身受,且於心不忍,因而(消極的)不忤逆,(積極的)能回饋;然而,人子之行孝,有程度與層次的差別,父母生而能奉養,死而能安葬、久而能追祭,是世間極致的大孝;卻難免於三界生死,六道輪迴;乃至於父母子女互相牽纏而於所婆苦海中「同遭陷溺,與之同盡」,不亦悲哀、無奈乎!《靈峰宗論.孝聞說》云:

舜孝稱大,武周孝稱達。大以德為聖人,達以繼志述事,此世間孝之極致也。引而伸之,觸類長之,可論出世孝矣。……惟大雄世尊,從初發心,深達曠劫因緣,觀六道眾生,皆我無始以來父母,而迷暗輪回,頑囂何止倍於瞽嫗。故僧祗妙行,直欲盡眾生界,令其底豫,無不允若,……此出世第一大孝也。次地藏大士,目連尊者,發僧那願,地獄頓同解脫,設盂蘭供,亡母即得生天,繼先人未有之志,述先人必應之事,此出世第一達孝也。

我輩凡夫,既無虞舜帝與周武王的德能,於世間孝必有缺漏;更無釋尊與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的大智大悲、大願大行,於出世孝更難想望;因此,只能仰靠阿彌陀佛本願大力,勸化父母皈依三寶,信佛念佛,與一切親眷同生極樂,同證佛果,這才是究竟無憾的出世間第一大孝。彌陀淨土法門,可說如「泛海遇風,全家漂溺,忽得有力之巨艇,救親登岸」之最終極、最穩當的依靠。

 「慶生知母難日,報本返始二重恩浴佛淨除身心垢,念佛托付父母親。」

願以此詩與大眾念佛共勉,南無阿彌陀佛!  



[2] 請參閱:<清明祭祖-念佛是大孝>,淨慶居士/淨土宗網站

[3]永明延壽智覺禪師自行錄》云,上報師長訓誘、父母養育、國王荷負、施主供給」四恩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亦勸人念「佛重恩、父母恩、師長恩、施主恩、眾生恩」。黃繹勳<永明延壽之淨土法門-以《智覺禪師自行錄》為中心>;黄公元<由《智覺禪師自行錄》看永明延壽的僧范形象與融合特色>

[6]大地(母胎為所依)、能生(眾苦而能生)、能正(母手理五根)、養育(四時能長養)、智者(方便生智慧)、莊嚴(妙璎珞而嚴飾)、安隱(母懷抱為止息)、教授(善方便導引)、教誡(善言辭離惡)、與業(以家業付囑)。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317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