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誕節.母難日--浴佛念佛報深恩.1
2022/04/09 17:12:02瀏覽172|回應0|推薦0

佛誕節.母難日--浴佛念佛報深恩   (淨慶2022.4.10)

 1.佛誕日,浴佛節—自淨其意

佛誕日,又稱「浴佛節」、「灌佛會」、「龍華會」、「華嚴會」。據云,農曆四月八日,是教主本師釋迦牟尼誕生日[1],佛教寺廟多舉辦「浴佛」法會。佛世,印度數十國,所訂年曆各不同,佛誕的正確日期,難以考證但南北傳佛教徒所定的佛誕日,相差不遠。有人說,中國舊傳以四月初八為佛誕,是小乘之大眾、一切有、犢子等三系,及大乘佛教所共用[2]西晉.沙門釋法炬/灌洗佛形像經云「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出生、出家(入山學道)、般涅槃、成佛,之所以選在四月八日,乃因「春夏之際,殃罪悉畢,萬物普生,毒氣未行,不寒不熱,時氣和適。」後漢.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詳/修行本起經.菩薩降身品第二云:

於是能仁菩薩化乘白象來就母胎……十月已滿,太子身成,到四月七日,夫人出遊,過流民樹下,眾花開化。明星出時,夫人攀樹枝,便從右脇生[3],墮地行七步,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釋梵四王,與其官屬,諸龍鬼神,閱叉揵陀羅阿須倫,皆來侍衛。有龍王兄弟,一名迦羅,二名欝迦羅,左雨溫水,右雨冷泉。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

菩薩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因母晝寢,而示夢焉,從右脅入。……自夫人懷妊,天為獻飲食,自然日至,夫人得而享之,不知所從來,不復饗王廚,以為苦且辛。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化從右脅生,墮地,即行七步,舉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是時天地大動,宮中盡明,梵釋神天,皆下於空中侍,四天王接置金機上,以天香湯,浴太子身。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普曜經.欲生時三十二瑞品》第五

爾時菩薩從右脇生,忽然見身住寶蓮華,墮地行七步,顯揚梵音,無常訓教,「我當救度,天上天下,為天人尊,斷生死苦,三界無上,使一切眾,無為常安。」天帝釋梵忽然來下,雜名香水,洗浴菩薩,九龍在上,而下香水,洗浴聖尊。洗浴竟已,身心清淨。

西晉.沙門釋法炬/灌洗佛形像經》云:

為王太子,以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時生,墮地行七步,舉右手而言:「天上天下,唯吾為尊,當為天人,作無上師。」太子生時,地為大動,第一四天王,乃至梵天忉利天王,其中諸天,各持十二種香和湯,雜種名花,以浴太子。……佛滅後,當至心念佛無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時,得福無量,不可稱數。

有人說古印度洗浴供像的風俗,結合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模擬釋誕生的瑞,發展佛教的灌沐供養儀式.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云,印度寺廟每天浴佛中午鳴楗錘,藉浴佛而「外沐佛身,內淨自心」。西域寺院張寶蓋,殿側列香瓶,僧人在佛像上塗以磨香,灌以香水,以白巾拭乾,將佛像置於彩花的大殿中。大眾各自在頭頂上滴吉祥水,以生「清淨」心,蕩「昏沉」業。北傳最早的「浴佛」見於《三國志.吳書.劉繇傳》南北朝,佛教影響擴大,佛誕節成為對立政權的共同性節日,香花浴佛佛像巡遊…….每逢浴佛節,寺院在路邊設飯食,供往來人自由取食:經數十里,人民來觀及就食且萬人」。浴佛之意,除了淨化三業,並廣結善緣、與民同慶。《魏書·釋老志》,北魏太武帝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輿諸佛像,行於廣衢」,並「親御門樓,觀臨散花,以致禮敬遷都洛陽後,城內的長秋寺、宗聖寺、景明寺等千像巡行,傾動全城。[4]江南亦如此,《荊楚歲時記》曰:「四月八日,諸寺各設齋,以五色香湯浴佛,共作龍華會。」五世紀,浴佛已成為地方節慶,社會各階層盛大舉辦;《唐會要》卷82云,朝廷定四月初八為佛誕日,並列入官方例假。詩人尹煥曾慨嘆:「今四月八日,浮屠氏盛為香花供。問之,則曰佛生日也。吾徒衣逢掖之衣者,深衣大帶者,問以孔聖生之日,則愕眙左右顧,莫知所以為對,非闕歟?元刊《敕修百丈清規》有〈佛降誕〉文,浴佛成了叢林制度。漢傳佛教的浴佛相沿至今,開發了許多的浴佛文化。

清.康熙23年(1685)蔣毓英《臺灣府志》載:「四月八日,各院僧於閱月前,沿門索施,作龍華會,俗謂之『洗佛』。臺灣佛教寺院及佛教徒依慣例於農曆四月初八前後紀念及浴佛。佛教與民眾發起連署「國定佛誕節」,1999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正式納入佛陀誕辰紀念日,由有關機關、團體舉行紀念活動。

如上所述,浴佛源於古印度,傳入中國有了發展與轉化;清朝之後,更與早課「聖誕普佛」儀軌結合。浴佛過程中,洗浴佛像敲擊法器,並唱誦「浴佛偈」是儀式的核心[5]唐.般若/ 《華嚴經》卷11「香水沐浴」有十種功德能除風、去魑魅、精氣充實、增益壽命、解諸勞乏、身體柔軟、淨除垢穢、長養氣力、令人膽勇、善去煩熱。佛門課誦〈浴佛讚〉:「九龍吐水,沐浴金身,天上天下獨 為尊,七步寶蓮生,威德光明,法界永沾恩。後趙石虎曾於4月8日,以「九龍」浴太子之像,慶祝佛誕,後來被官方借喻為皇帝的生日,如唐玄宗宰相張說上奏:「開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氣含神,九龍浴聖。」五代大臣呈〈上嘉慶節表〉「當九龍浴聖之辰」。[6]

有人說,浴佛的意義是:一、啟發個人內心的智慧之光,洗滌心意識的三毒之垢。二、紀念佛陀的慈悲,以淨水浴佛,以淨齋供佛,以財物布施,不忘佛德。[7]唐.三藏法師義淨/奉昭譯《浴佛功德經》云:

佛告清淨慧菩薩言:「汝等當於如來起正念心,勿著二邊,迷於空有;於諸善品,渴仰無厭;三解脫門,善修智慧;常求出離,勿住生死;於諸眾生,起大慈悲,願得速成三種身故。……既安置已,更燒諸香,親對像前,虔誠合掌,而說讚曰:「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功德莊嚴聚,願彼五濁眾生類,速證如來淨法身。戒定慧解知見香,遍十方剎常芬馥,願此香烟亦如是,無量無邊作佛事。亦願三塗苦輪息,悉令除熱得清涼,皆發無上菩提心,永出愛河登彼岸。」

此經中開示了兩個重點

   一、浴佛的過程:「若浴像時,1.應以牛頭栴檀,白檀紫檀沈水,熏陸欝金香,龍腦香,零陵藿香等,於淨石上磨作香泥,用為香水,置淨器中。2.於清淨處,以好土作壇,或方或圓,隨時大小,上置浴床,中安佛像,灌以香湯,淨潔洗沐,重澆清水,所用之水皆須淨瀘,勿使損虫。3.其浴像水,兩指瀝取,安自頂上,名吉祥水;4.瀉於淨地,莫令足踏。5.以細軟巾,拭像令淨,燒諸名香,周遍香馥,安置本處。」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佛說浴像功德經》亦云:先作方壇敷妙床座,於上置佛,以諸香水,次第浴之;用諸香水,周遍訖已,復以淨水,於上淋洗;其浴像者,各取少許洗像之水,置自頭上,燒種種香,以為供養。」除了今日常行的「以香湯灌(浴)佛肩[8]」三次,另由參與浴佛者「以兩指瀝取少許洗像之水,置己頭上」及「燒諸名香,以為供養」。相對而言,浴佛之「儀式」極簡要,佛教徒以此宣揚佛法,一般人或於禮佛供佛之餘,也隨緣喝香湯[9],既有信仰上的淨心祈福,更有現實上的清熱解毒。

   二、浴佛的功德:「浴像法,諸供養中最為第一,勝以恒河沙等七寶布施。」由如是浴佛像故,能令人天大眾,1.現受富樂,無病延年。2.於所願求,無不遂意。3.親友眷屬,悉皆安隱。4.長辭八難,永出苦源。5.不受女身,速成正覺。[10]

或有人問:「菩薩本自清淨無垢,為什麼出生之時,四天王或九龍王以香湯為之洗浴」?晉.竺法護/譯《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云凡人初生皆當洗浴,菩薩清淨,隨俗而浴,況世人乎?故現此義,是為菩薩善權方便。」這個方便,給了世人一個「浴佛」自淨其心及多受功德。



[1] 四月初八佛誕日,是漢(北)傳佛教的說法,南傳佛教則過「衛塞節」Vesak,古印度陰曆的月份,約陽曆四、五月,紀念佛陀誕生、成道及涅槃。聯合國於1999年公訂國際衛塞節(International Day of Vesak),但每年陰曆月圓換算陽曆的日期不定。佛成道日:漢地十二月初八是釋尊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也稱「法寶節」。佛出家日:漢地二月初八是釋尊捨尊位,出家修道。佛滅日:漢地二月十五這是釋尊入涅槃。

[2]印順法師,〈佛教史地考論-五、紀念佛誕說佛誕

[3]《佛所行讚》:「菩薩右脅生,大悲救世間,不令母苦惱。」西晋.竺法護/譯《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何故菩薩從右脇生?若不如是眾人有疑,則謂菩薩因由遘精而處胎藏,不為化育,眾必懷結,猶預難決,是故示現令人開解。菩薩雖從右脇而生,母無瘡瘠出入之患,往古尊聖,因時如然,所行無違,是為菩薩善權方便。……菩薩至尊三界之上,雖處胎中如日炤水,淨無所著,不增不減,故現脇生,不與凡同。」〈本師釋迦牟尼佛從「右脅出生」的事證〉;有人說,以出產門的順序,「右脅右肩→頭→左肩,口面頭頂→臉面…… 峰<右脅出生的三種解讀>:1.異於凡俗;2.清淨聖潔;3.古印度的種姓。《修行本起經》:(1)菩薩夢中投胎,摩耶夫人覺而有娠;(2)摩耶夫人孕期不吃凡間食物(由諸天供奉);(3)摩耶夫人自然持戒,踐行六度;(4)太子出生,龍王兄弟為他沐浴。這些細節也都印證了「清淨」出生。

[4] <敦煌「浴佛節」圖記>蕭玉娟民俗節慶與佛教文化之探究——以四月八日浴佛節為例》:宗教與世俗結合,鎔鑄新的民俗意涵,而浴佛節日所表達佛教的教義卻貫徹始終。以佛教節日而言,浴佛節曾掀起時代的狂潮,上至君王,下迨平民,莫不歡欣鼓舞,虔誠迎佛祈福。李童<漢魏六朝佛誕節儀考述>:漢魏六朝,如浴佛、行像、散花、伎樂表演、造幡求福等印度傳統佛誕節儀,先後被引進中國;而施齋、抄經、造像之類非印度傳統佛誕節儀,也在地方化過程被增衍,把佛誕日演成了中國的一個節日。 張靖委 <飲佛祖洗身軀水:臺灣本土浴佛香湯民俗觀>

[9]《禪林象器箋》第廿五類.飲啖門/七香湯方:陳皮(中)茯苓(中)地骨皮(小)肉桂(小)當歸(小)枳殼(小)甘草(少)敕修清規知殿云佛誕日,浴佛煎湯,供大眾。忠曰:蓋此亦七香湯之類歟。凡中華俗,早朝喫湯,……律家有甘露湯,早朝喫之,居家必用。」宋朝以前用滲入香料的五色香湯灌沐佛像,後來以七種藥材熬製飲用的「七香湯」,於佛誕日浴佛,以供大眾。各地的材料與比例或有變化,不變的是甘草,味甘平,潤肺、解毒,在病菌滋生的初夏飲用,可保健,又稱「甘露水」。飲香湯時,當願眾生,解除熱惱,身心清涼

[10]另,唐譯《佛說浴像功德經》云:以華香幡蓋而以供養,復以香水浴如來身,復以寶蓋彌覆其上,以諸飲食鼓樂弦歌讚詠如來,以此功德迴向一切種智,所得功德無量無邊,乃至得成無上菩提。……我滅度後有二種舍利,一者法身,二者化身。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養舍利,造佛形像,如大麥等,造塔如菴羅果,表剎如針,蓋如浮萍,持佛舍利,如芥子大,安置其中,所得功德,如我在世等無差別。如是之人,得十五種功德:…… 。」此處所說「若佛在世,及滅度後……云何浴像」,似不限於佛誕日之浴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317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