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臘八節:二尊之教在念佛
2022/01/07 09:55:49瀏覽454|回應1|推薦2

臘八節:二尊之教在念佛 (象山慶/原創2021.12.27)

臘八節—釋尊成道紀念日

       「彌陀誕」之後20天,就是「釋尊成道」日(臘八節),其意義在「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一般而言,佛經雖看是文字,卻須由修證有得的祖師來詮釋,否則,凡夫難以正確理解釋尊的本意;進而言之,阿彌陀佛雖於十劫之前證得佛果並成就淨土,若無釋迦牟尼佛於娑婆示現八相成道,宣講淨土三經,開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指出一條「念佛往生(極樂)淨土成佛」的教內真傳[1]易行道,則我輩凡夫難可得知有此法門,亦不知如何行持、如何往生……。

       儒家有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2]同樣的,娑婆若無釋迦牟尼佛出世說法,眾生或不知西方有阿彌陀佛及念佛往生之法。藕益大師《彌陀要解》云:「信願持名一行,不涉施為,圓轉五濁,唯信乃入,非思議所行境界。設非本師來入惡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見此行此說此,眾生何由禀此也哉。

       且釋尊說法四十九年,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九界咸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末世修行無越於此善導大師云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此念佛法門可說是釋尊出世之本懷

因此,釋尊成道日對淨土念佛人有雙層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們比一般(聖道門)學佛人須更深感恩、加倍仰謝,並依其教勸而一心念佛,往生極樂。 

佛號加持臘八粥,廣施眾生結法緣

「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禮。《禮記》:「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周禮蜡祭的對象有:先嗇、司嗇、農、郵表、虎(貓)、坊、水庸、昆蟲。漢.蔡邕《獨斷》云:「臘者,歲終大祭。」《說文.肉部》:「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商朝人每年用獵獲的牲畜,於四季大,祭拜祖先與神靈。冬祀的規模最大、最隆重,稱爲「臘祭」。漢代才確定了冬至後第三個戍日爲「臘日」。南北朝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定爲「臘八節」,盛大的慶典向祖先回報一年的收穫;把新舊之際的農曆十二月稱「臘月」。中國人藉此祭祖祀神,祈豐收、求吉祥。就這樣,以冬祭臘八爲節慶,漢民族集體經歷了送舊歲、迎新年的歡樂。

佛教傳入中國後,約在蕭梁,將農曆十二月八日定為釋迦牟尼成道之紀念日,各寺院誦經禮佛,煮粥祀佛,即臘八粥。這是仿效「牧女以乳糜(粥)供養悉達多太子[3],令太子恢復精力而精進修行、悟道成佛」的傳說。《印光大師文鈔》問答擷錄

臘八粥是何等因緣?須知即是慶祝佛成道的意思。……釋迦佛未成道前,為悉達太子,十九歲出家,五年修習世間禪,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麥,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出山以來,浴欲尼連禪河,攀樹而起,身力不支,時諸天人,知悉達太子將往菩提道場成道,佛須相好莊嚴,乃化作牧牛女,獻佛九轉乳;……太子啜此乳,形體復原,相好圓滿,乃赴菩提樹下,端坐思惟,斷盡煩惱,於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時,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鏡開朗,得正等覺,即今日成道之事也。臘八粥即仿乳,佛啜乳而後成道,我等即以啜臘八粥為慶佛之成道,其因緣如此。

關於「牧牛女獻佛九轉乳」之說,有幾種經證,如《佛本行集經.向菩提樹品》第30上:

爾時菩薩(釋種太子)六年既滿,至春二月十六日時,內心自作如是思惟:「我今不應將如是食,食已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更從阿誰邊,求美好之食?……」有一天子,知菩薩心如是思惟,速往詣於善生村主二女之邊,至彼處已,即告之言:「汝善生女,汝若知時,菩薩今欲求好美食,菩薩今須最上美食,食美食已,然後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等今可為彼備辦足十六分妙好乳糜。」……爾時菩薩,見彼乳糜調和於蜜,內心如是思惟念言:「我今得好封瘡之藥,是故我今應須強發精進之行,欲證甘露及正法故。」……為供養故而有偈說:「菩薩如法食乳糜,是彼善生女所獻,食訖歡喜向道樹,決定欲證取菩提。」

《修行本起經》卷2.出家品

菩薩意念,欲先沐浴然後受糜,行詣流水側,洗浴身形。浴訖欲出水,天神按樹枝,二女奉乳糜。得色氣力充,呪願福無量,令女歸三尊。

《佛所行讚》卷 3

時彼山林側,有一牧牛長,長女名難陀;淨居天來告,菩薩在林中,汝應往供養!難陀婆羅闍,歡喜到其所……稽首菩薩足,敬奉香乳糜,惟垂哀愍受,菩薩受而食,彼得現法果。食已諸根悅,堪受於菩提,身體蒙光澤,德問轉崇高,如百川增海,初月日增明。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

爾時太子,心自念言:『我今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修於苦行,垂滿六年,不得解脫,故知非道;……我當受食然後成道。』作是念已,即從坐起,至尼連禪河,入水洗浴。洗浴既畢,身體羸瘠,不能自出;天神來下,為按樹枝,得攀出池。時彼林外,有一牧牛女人名難陀波羅,時淨居天,來下勸言:『太子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養。』女人聞已,心大歡喜,于時地中,自然而生千葉蓮花,花上有乳糜。女人見此,生奇特心,即取乳糜,至太子所,頭面禮足,而以奉上。……太子即復作如是言:『我為成熟一切眾生故,受此食。』呪願訖已,即受食之;身體光悅,氣力充足,堪受菩提。

《佛本行集經》卷25<精進苦行品>

是時,有一牧羊之子,見於菩薩,以苦行故,身大瘦損。……即便長跪,白菩薩言:「大聖尊者,我今意欲承事尊者,供養尊重,未審尊者,納受已不?」菩薩報言:「若知時者,汝欲所作,如是早辦。」時彼羊子,即為菩薩塗摩身體,將羊乳汁奉上菩薩,以用為食。又為菩薩,折尼拘陀大樹之枝,插於地上,作於蔭涼。

另有引《長部.16.大般湼槃經, Mahāparinibbānasutta云:有兩種供食,比其他更殊勝,蘇珈達(Sujātā)以乳糜供養悉達多太子,食用之後當天證得無上正等覺[4]。上引這些經文的事蹟大致相似,都是(淨居)天人來勸請女子布施食物,只供養乳糜的女子似有不同(善生村主二女、牧牛長女、蘇珈達);而供食之後,悉達多太子恢復體力,精進修道而當夜成佛[5]。因此,這個供佛之功德無量無邊,也是我們今天慶讚「釋尊成道日」,並以臘八粥與大眾結緣的源起。印光大師云:「臘八粥即仿乳,佛啜乳而後成道,我等即以啜臘八粥為慶佛之成道。」當年供佛的乳糜乃從(臘月初一)取1000頭牝牛乳,輾轉餵食於500牛→250牛→125牛→60牛→30牛→(初六)15頭牝牛,經7晝夜,到了初七,由這15頭牛所產之乳,和入1分凈好粳米,熬煮成粥,名為「七夜九轉乳糜」,或「十六分妙好乳糜」[6]。善生村主二位牧女,難陀(喜)、婆羅(力),與苦行的悉達多太子有夙緣。中國佛教徒認為,釋尊成佛是農曆十二月初八,每年這一天,各寺院仿效牧女獻乳糜,以各種香穀、果實煮粥供佛,俗稱「臘八粥」,並將此日訂為「臘八節」,以緬懷、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

     據說,僧俗共食臘八粥,在宋代已普遍,陸遊詩「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杭州天寧寺內「棧飯樓」儲藏一年的剩飯,到臘八日煮成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諸大寺……並送七寶五味粥与門徒,謂之臘八粥」吳自牧《夢梁錄》卷六:「(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刹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寺院中佛成道節食臘八粥的習俗,已為漢民族接受,成為民間的傳統節日了。悉達多太子受了牧女的供食,恢復體力而證悟成佛;因此,我們對苦行的佛陀與供食的牧女,須有感恩心並效法之,讓臘八成為佛教徒的「感恩節」[7]

       又據云,北宋.長蘆宗賾《禪苑清規》,始將臘八節列為寺院重要佛事之一,後人仿此;《敕修百丈清規》報本章/節臘章·月分須知,對佛成道日有明確的記述:臘八日,住持上堂主法,向佛祝香禱告:「臘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饈,以伸供養。住持遺教遠孫比丘某甲升於此座,舉唱宗乘。所集殊勳,上酬慈蔭,普願法界眾生發明自己智慧,入微塵刹轉大法輪。」在<疏語>中描述當年釋尊修行成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以續精氣。復自念,若以羸身而取道者,彼外道則言自餓是涅槃因。乃浴于尼連河,受牧女乳糜。……八日,明星出時,豁然大悟,得無上道,成最正覺。[8]禪宗的臘八上堂、法會、清規,及年節日程的制定,推動了僧俗對佛成道日的認識及寺內外的紀念,也促成了民族傳統祭祀與佛成道紀念的融合。

       然而,釋尊成道說法四十九年,最後的結論是勸請一切有緣眾生,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唯有如此,釋尊的成道說法,才是究竟的圓滿:「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救度法,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為您獻上一碗臘八粥,一起感恩 釋尊的指引,共結 彌陀淨土緣。 

二尊之教

    據云:悉達多太子於「三十而立」之年的臘月八日,悟道成佛;佛本行集經·成無上道品》云:

爾時,菩薩如是知時,如是見時,心從欲漏……有漏……無明漏而得解脫。既解脫已,生慧解脫,生已即知:我生已盡,梵行成立,所作已辦,畢竟更不受後世生。其夜三分已過,第四於夜後分,明星將欲初出現時,夜尚寂靜,一切眾生行與不行,皆未覺寤。是時婆伽婆即生智見,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印順法師《佛法是救世之光》:

釋迦牟尼佛在未成正覺前,由於了知苦行不能趣證解脫,於是到菩提樹下,心善思惟,降伏魔軍,經過七七四十九日,於臘月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覺

這就是傳說的第七夜中,「睹明星而悟道」,入四禪、獲六通,觀四諦與十二緣起,而成無上正等正覺。倓虛法師<釋迦如來夜睹明星悟道說>:

世尊出世,大權示現,從兜率降王宮,十九歲出家,至三十歲夜睹明星而開悟。唱言:「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只此寥寥數語,說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相傳心印之真諦矣。……尤于夜睹明星之際,是會諸佛之道同,啟眾生之本具。

所謂「眾生皆有佛性,但以妄執而不證」,說的是一切凡夫的事實,因此成佛之後,七日思維,欲入涅槃,釋迦譜卷第四・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之四》:

爾時如來,於七日中一心思惟,觀於樹王而自念言:「我在此處,盡一切漏,所作已竟,本願成滿。我所得法,甚深難解,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一切眾生,於五濁世,為貪欲.瞋恚.愚癡.邪見.憍慢.諂曲之所覆障,薄福鈍根,無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為轉法輪者,彼必迷惑,不能信受,而生誹謗,當墮惡道,受諸苦痛。我寧默然,入般涅槃。」

後經大梵天王、釋提桓因、他化自在天等再三勸請:

世尊往昔,為眾生故,久住生死,捨身頭目,以用布施;備受諸苦,廣修德本;始於今者,成無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說法。眾生長夜,沒溺生死,墮無明暗,出斯甚難。然有眾生,過去世時,親近善友,植諸德本,堪任聞法,受於聖道。唯願世尊,為斯等故,以大悲力,轉妙法輪。[9]

經過七日,釋尊默然受之,於是往波羅奈國鹿野苑中,為喬陳如等五比丘說法,轉四諦法輪。

       這段記載中,初釋尊成佛之初的「奇哉」之唱及「我寧默然」之思,說明了: 1.諸佛所證之法甚深難解,「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眾生無明煩惱、薄福鈍根,不只難以信受,恐生毀謗;慮此後患,寧可不說; 2.雖經梵釋諸天三請而勉勵開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純焦舌敝,暢演大法。所說諸經,皆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之法

       如上所述,或可假設:三轉法輪、十二分教乃釋尊隨他意而說,總括為自力修行的聖道門,雖然種種言辭善巧、譬喻方便而說,對福薄智淺的眾生,仍然是難解難證,所以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釋尊於悟道成佛之初,已預見佛法於娑婆之難解難行,因此,佛於聖道諸行之外,更隨自意、暢本懷而說了「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之特殊法門,這對末法眾生才是最保險、最契機的,雖其「難信」[10]更甚於聖道,然其「易行」遠超乎通途,是巧借阿彌陀佛本願力之光明名號,普攝一切眾生皆得往生而成佛,這或可成全、補足釋尊「以大悲力,轉妙法輪」而不能化度無緣、盡眾生界之憾,如《景德傳燈錄》四.嵩嶽元珪禪師:「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道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不能也。然而,阿彌陀佛於永劫之前,超發無上之弘願,「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主動與眾生結緣,撒播救度的種子。此乃特殊別意之(弘願)因果,以第十八、十九、二十願,幾無遺漏的攝盡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畢竟得生極樂國土。阿彌陀佛與極樂聖眾的光明、壽命、慈悲、方便皆是無量無邊,且恆時度眾,永不休息,乃至法滅之後,此《無量壽經》與名號救度的功能,獨留、常駐於世間,念佛眾生永遠有得度的希望。

       從上可知,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乃是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二尊」合作之教,且得十方諸佛稱讚證誠之法。慧淨法師<專稱名號至西方>云:

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徹底大悟」,是剎那間的。當然釋迦牟尼佛也曾經過六年的苦行,再推尋過去,他是從兜率陀天來,要示現八相成道的一位佛。釋迦牟尼佛是有他因地的過程,而累積等待瓜熟蒂落的時刻。我們沒有經歷這些過程,但阿彌陀佛有,而且已經完成,並且把功德送給我們。……這六字名號是彌陀成佛之果,以此果覺功德賜與十方眾生往生成佛。所以彌陀淨土法門不是從因向果的法門,而是從果向因的法門,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佛說無量壽經》云:「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段經文將釋尊一代時教的綱領、出世說法的本懷,全盤托出。慧淨法師〈大慈悲五要點〉云:「平等普救、特憐罪苦、代眾生苦、全力以赴、清淨無染」諸佛慈悲之五要,最後總結圓滿於彌陀淨土,如善導大師《觀經疏》云:「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又,<一代教皆念佛化前教>云:釋尊一代諸教,是淨土法門的化前教,為念佛而鋪路。略說三義:一代施化,為說念佛故;化前教益,終歸念佛故;下機不堪化前諸教故。代經中,有二百七十多部讚歎彌陀,《止觀記》云「諸教所讚,多在彌陀」;《大阿彌陀經》說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化前之教難行,下機之所不堪;而念佛一門,普攝群機;故釋尊最後說此念佛往生彌陀淨土之法。

       善導大師云「真宗叵遇」,法照大師云「念佛成佛是真宗」;釋尊一切經教中,唯此《無量壽佛經》堪稱是真實之宗(教),能惠施眾生以真實之利。釋尊在王舍城耆堀山,入大寂定,示現了如阿彌陀佛之威嚴、慈祥及歡喜、滿足的形象。因此,釋尊之開示此經,等同於彌陀之直說。此即淨土門特有的「娑婆與安樂,二尊之教」;《無量壽經》發起序「五德現瑞」段:

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裡。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關於這段文的深意,如《無量壽經.譯註》云:

釋尊入大寂定,……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亦憶念釋尊,其當體跟阿彌陀佛完全一致,心心吻合,可說當下即阿彌陀佛之本身(報身)。故自古以來,本經謂之「彌陀直說」。……「住奇特法」即是彌陀本願救度一法。……此法是一切法中,最為奇妙、特異的。不僅釋尊住於此法,十方諸佛也以此法為他們的共同本懷,是諸佛如如不動的本位,故稱「諸佛所住」。此法是利益超勝的易行道,可以引導一切凡聖一生成佛,才能被讚歎為「導師之行」、「最勝之道」。教導眾生念佛往生,具足大慈大悲圓滿,即是「行如來之德」。……唯有讓眾生決定一生成佛的普度妙法,才能究竟暢達一切諸佛的出世本懷。

      這是說阿難乍見釋尊五德現瑞,承佛旨意而敬問,所云「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此即唐譯本《無量壽如來會》云「世尊今日入大寂定、行如來行,是說三世諸佛、釋尊與阿彌陀佛的相憶相知,一體弘揚彌陀本願淨土門,令十方眾生念佛往生,速疾成佛。《無量壽經》卷下,彌陀授記「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土,受決當作佛」,諸佛勸贊「至彼嚴淨土,便速得神通,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及「流通分」付囑彌勒菩薩之文,都顯示了諸佛出世之本懷,皆為了稱揚宣說阿彌陀佛本願救度、念佛往生之法。《無量壽經》第十七願成就文:「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善導大師《法事贊》云:「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又「慚愧釋迦大悲主,十方恒沙諸世尊;不捨慈悲巧方便,共贊彌陀弘誓門。

       經論雖說「諸佛」共贊(彌陀)淨土門,但主要是「彌陀」發願、「釋尊」宣說,其中含括了(《大經》與《小經》)諸佛的「咨嗟、證誠」;故彌陀淨土門概稱為娑婆化主與安樂能人的「二尊之教」,即《觀經疏》所說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有人說,慧遠、智顗、吉藏諸師,皆以「一尊教」詮釋《觀經》,善導大師對此特顯「二尊」教之深義,以楷定古今;如「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娑婆化主為物故,住想西方;安樂慈尊知情故,則影臨東域。斯乃二尊,許應無異;「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慧淨法師<《觀無量壽經》概說(五)>云:《觀經》有「二尊二教」的法門,也有「二尊一教」的歸趨:

淨土教理分為「要門」(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弘願門」(阿彌陀佛的教法),並且判定這兩種不同義趣的教判。……這兩尊佛的教法是一樣的,沒有對立,最後都歸到弘願的念佛。

       就一般學佛人的認知,一佛一世界,各有專屬之穢土與淨土,釋迦牟尼佛:娑婆(化/穢)—無勝(報/淨);阿彌陀佛—清泰(化/穢)—極樂(報/淨);安樂能人與娑婆化主之主、願力、方便,……雖有不同,但平等是佛,可互通相映,娑婆人可往生淨土,淨土人可回入娑婆。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攝受一切眾生)發願修行而成就的;我輩因無明愛結而生在娑婆,釋尊卻勸我輩往生極樂,而不接去無勝?這既是佛的無私大慈,也因為「彌陀淨土」乃超越一切佛國諸佛之報土也。

       阿彌陀佛的成就與救度,是從過去→現在→未來,一以貫之而無盡期:    

  過去:於世自在王佛座下發願修行,以不思議兆載永劫而積植無量功德

  現在:成佛以來十劫,大開淨土門,廣度三界眾

  未來:特留此經(法),住世百年(永久),眾生遇此,皆可得度 

       總結上文,今日我們一起紀念釋尊成佛,共享臘八粥,這是普天同慶、法界同歡的盛事,然而,念佛人對此比之於一般人及學佛人,更有上述「二尊一教」的特殊意義;其次,每一位念佛人也有各自的「成道日」:雖然「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不斷煩惱得涅槃分(決定成佛之身分),但肉仍身在娑婆,業習與環境仍非清淨,因此,往生極樂才是我們的「成道」日。慧淨法師<現生不退>云:(生前)無量的煩惱罪業還沒斷除,就已獲得「必成涅槃」的身分。「涅槃分」是「住正定聚」;完全「必至滅度」是往生後就獲得。〈往生極樂的條件〉云:「滅度」是入涅槃,生死之苦消滅,進入安樂自在的境界,等於是成佛。

    臘八是年終,如日落西山,念佛人即此作「日沒」之觀想:看覆蓋的黑雲,想起心中罪惡;看太陽之顯赫,想起淨土光明。娑婆闇宅、人心無明,唯日光能照明之;而日落歸西,如死於娑婆而生在淨土;以此觀想而告別(厭捨)娑婆之惑業苦而欣嚮淨土之涅槃樂,所謂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苦趣實堪悲;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萬法歸念佛、萬教歸淨土,一代化前或二尊之教,皆以「念佛往生極樂成佛」為究竟、為圓滿,止於至善。也表示:1. 擱捨「娑婆」修行的聖道門,而歸向「淨土」薰習的淨土門;2.捨第十九願「諸行迴向」的要門,歸向第十八願「念佛直入」的弘願;這兩層捨取,也是二尊之教的結論。 


[1]印光大師<通智法師公堂序.代悟開大師作>(通智法師)學者曰,禪宗名為教外別傳,淨土實為教內真傳。須知即此真傳,乃別傳外之別傳也。汝等煩惑未斷.道業未成。切不可錯認定盤星.高推禪宗.藐視淨土。」大安法師<淨土法門的特質--教內真傳,他力救度〉:「“教內真傳”這個名詞概念的施設是從特質上將淨土一法與通途八萬四千法門,特別是與禪宗加以界別。《淨土宗教程》天台判教系統(12):「淨宗正屬圓頓之教,同時又圓攝圓超五時八教。如來正說,教內真傳,超情離見,不可思議。智圓法師<淨土宗所謂“教內真傳”的秘訣是什麼>:「淨土宗確實是“教內真傳”……傳了什麼秘訣?那就是老實念佛龔曉康,融會與貫通:蕅益智旭思想研究》,巴蜀書社2009.01

[2]此語出自《朱子語類》卷93,又云「唐子西嘗于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唐子西文錄》載: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何人詩也。

[3]摩訶僧祇律》云粥「有十種利…… 色.力.壽.樂.辭清辯.宿食.風除.饑.渴消,是名爲藥佛所說。1.資色2.增力3.益壽4.安樂5.辯說6.除風7.消宿食8.辭清9.除饑10.消渴

 [4]釋了覺、釋了塵,《心微笑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道跡》,最初皈依第一女居士──蘇珈達(Sujātā)

[5] 附帶的事蹟是《佛本行集經》卷25<精進苦行品>爾時菩薩,食麤食時,彼五仙人共相謂言:悉達太子,今已失禪,復其本性,何況不失於持戒也。此今成是懈怠之人,不得寂定,心生憒亂。彼等如是平量訖已,於菩薩邊生疲倦心、誹謗之心,捨離菩薩,而別他行,漸至向於波羅奈國,入鹿野園而修禪定。

[6]參考<佛誕「臘八粥」源自「七夜九轉乳糜」而來>

[7]參考<臘八節:一個值得每個生命慶祝與感恩的節日>

[8]《修百丈清規》CBETA 電子版:北渡恒河至伽闍山靜坐。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以續精氣。復自念若以 羸身而取道者。彼外道則言自饑是涅槃因。乃浴於尼蓮河受牧女乳糜。釋提桓因以吉祥草敷坐跏趺於上。魔王領兵欲加迫害。百計不能少撓。作禮悔罪而去。二月八日明星出時。豁然大悟。得無上道成最正覺(世相傳以臘月八日。或謂周正建子。或別有據)時年三十歲矣。」又,參考:<臘八與禪宗>

[9] 《賢愚經》卷 1〈梵天請法六事品 1〉:初始得佛,念諸眾生,迷網邪倒,難可教化。「若我住世,於事無益,不如遷逝無餘涅槃。」 ……爾時梵天,復更傾倒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潤濟開導,今正是時。又諸眾生應可度者,亦甚眾多,云何世尊,欲入涅槃?使此萌類,永失覆護。」

[10]《阿彌陀經》云:"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1152143

 回應文章

象山慶(淨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2/24 11:36
2022年歲末,臘八粥結緣~~「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救度法」。下星期五(12/30,農曆十二月初八),又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如同往年,淨宗寺將於當天煮臘八粥與大眾結緣,一起感恩釋尊的指引,一碗臘八粥,與大眾共結彌陀緣。早上5:30開始煮,7點開始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