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世音菩薩,什麼是菩薩
2006/07/09 20:06:29瀏覽786|回應0|推薦4

觀世音菩薩,什麼是菩薩 

  菩薩-是印度話「菩提薩埵」的略稱,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或「眾生」的意思,舊譯「大道心的眾生」,新譯「覺有情」,亦譯「正士」,為求佛果者之通稱。

也就是說,能夠精進向上,追求無上菩提的有情,也就是自受用、大智慧的完成者,叫做「求道的菩薩」。

進一步能夠修諸波羅蜜,大願大行普利三根,成就眾生覺悟的聖者,也就是他受用,大慈悲的顯現者,叫做「化生的菩薩」。

具有這兩種以大智求無上正覺、以大悲利益一切有情,自覺覺他,於未來成就佛果者就是菩薩。 

菩薩餘惑潤身,如十四的月。佛是功行圓滿,猶如淨滿月。太虛大師則解釋說:「菩薩者,以他為自,除為人求利益外無自身;以自為他,除為眾人服務役外無他務,是力求覺智、實踐仁道的精勤勇者。」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菩薩有「出家菩薩」及「在家菩薩」二種,此二種菩薩雖然所處環境不同,但是其志行是一樣的,依大乘心地觀經說,在家出家的菩薩必須:

1.以信為根本。     2.以戒為船筏。

3.善能利樂一切有情而無休息。 

菩薩通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菩薩四無量心:慈(給人喜樂與瞋恨、惡心、厭惡等相反)、悲(解除人的苦惱、與冷漠無情相反)、喜(見人離苦得樂而歡喜與嫉妒相反)、捨(怨親平等)。雖行於慈而於諸眾生無所愛戀,雖行於悲而於諸眾生無所取著,雖行於喜而觀苦眾生心常哀愍,雖行於捨而不廢捨利益他事。菩薩利生,除了正見第一義諦之外,更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事攝眾。 

菩薩的心誠如華嚴經所云「我應如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捨誓願」。

菩薩性格的表徵-大悲觀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願地藏、大慈彌勒、大力大勢至。以狹義立場而言,每尊菩薩都有自己本有的風範與特色。以廣義的立場而言六大菩薩也都同時具足大悲、大智、大行、大願、大慈

、大力的不共功德。同時擁有這些不共功德,而大圓滿成就者,就是萬德莊嚴的佛陀。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331370&aid=34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