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6 07:41:23瀏覽1716|回應2|推薦43 | |
從我北上念書開始,每個月回家一次的頻率就跟女人的月事一樣準時,一旦在台北感到呼吸不順暢,就知道該回家了,而往往屈指一算,就差不多是30天,更精確的來說,我每30天至少要聞到一次家鄉味,是一碗好湯也好,是和姐妹交換的胭脂、衣服也好,是乾一杯也好,這當中還一定得夾雜著母親的切菜聲、外甥們的鬼叫聲、全家的笑聲才夠味…嗯…沒錯,這就是我每個月固定要吸食一次的「家鄉嗎啡」,不然就會坐立難安,心神不寧,無法上學上班。 我是妹妹,從小備受寵愛,加上古靈精怪,總把老老少少唬的花枝亂顫。俗話說遠來的「尼姑」最會念經,所以多年來,「我妹妹要回來了」這檔事,對南部的家人來說,就像「太后」要駕到一樣重要,消息一旦放出,大家就會變得有期待,好似為一層不變的生活增添色彩。 我回家前的兩三天,媽媽姊姊們一定是輪番電話確認班次,同時緊急安排出遊或張羅吃香喝辣行程,之後小外甥們會爭先恐後趕著去車站迎接,以拔得頭籌為最高榮譽,媽媽的牌友們怕被白眼只得爭相走避,同時乾笑著說:「那個老小姐又要回來吸奶囉!」。大夥兒似乎都得趕緊放下手邊的要務,等著搶轎,搶輸的小孩,總會淚眼汪汪,搞得我都走路沒風都不行。當中也曾發生還沒變成我姊夫前的大姊男友,因為約會的優先權被取代,在電話那頭火大咆嘯:「為什麼你妹妹老是要回來?」最經典的戲碼就是大姊一邊拿著我們在百貨公司的戰利品,一邊在大街上氣呼呼的對著手機大喊:「我妹妹就真的回來了啊!…」 外人永遠不會了解,在我們家「我妹妹回來了」有多重要,她的價值=假期+吃喝玩樂+天倫之樂+充電打氣+分享喜怒哀樂。重點不是去了哪裡,吃了什麼,而是那種透明不需作假的團圓氛圍,可以自由放屁、挖鼻孔、剔牙、大哭大笑…。我們喜歡緊緊相擁,擠在同一部車子、同一個房間、同一個飯桌、同一個游泳池…真的少了一個都不行。 這回我又呼吸不順暢了,我想30天應該又到了… 2010/8/15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