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03 21:41:15瀏覽316|回應0|推薦3 | |
當個考生與當個教師,考試給我一種省思:到底考試是為了要知道學生學了多少亦或是教師教了多少?到底是學生從試卷裡反省出什麼還是知識延伸出了什麼? 最近兩年到台中考全國教甄就像是赴京趕考般地將一整年成果展現出來…理應從考試中要能夠習慣考試的機關暗箭,但彷彿是不想要隨波逐流般地(或是想要對得起自己)對於期中考的試卷,熟悉的遊戲規則卻讓我在考完試後突然有一種到底當一個學生將分數考得很好、很高,在這一科目中是否就代表「學到」了這本書的精華?而當我學到了這點精華後,然後呢?然後我得到了這門課的學分,然後我順利累積了160個學分後畢業了,找了個工作,然後呢?然後我使用我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在工作領域中得到一步步往上的機會,有了逐漸穩定的經濟基礎,然後呢? 我是這樣想的,知識要一點一滴地累積,紮實地才能像棟房子一般,撐起一個家的幸福美滿,當你是一個無知的學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從書裡累積你的知識,唸書是最快的途徑,無庸置疑地。但這次,我卻有點遲疑了... 星期一的成本控制,一張A3正反兩面滿滿的試題,寫起來很順也全都是上課說過會考的範圍(殊不知其實會考的範圍也是全部了),考完試後,拿出考前整理的筆記與重點提示,我看著創業課程的影片,突然一種用不到呀的感覺直衝腦門。 星期二的食品安全與衛生,一張A4正反兩面滿滿的試題,寫起來很順也全都是上課講過的重點,考試的當下,我想起我在上課的資料內容,台下的學生雖然聽著我講著一個又一個食物中毒的細菌、毒素,一件又一件中毒後在報紙上的剪報。他們避掉食物中毒了嗎?躲掉食品添加物了嗎?願意接受健康的食物並拒絕鹹酥雞、臭豆腐的引誘嗎? 星期三的餐旅資訊系統,一張B4的試卷,一面完全沒改一個字的題庫完整不動地就佔了一整個版面,五題上課也都談過的重點,考的是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也因此有機會能在考後有時間向老師諮詢規劃未來的產業生涯。考試的內容有用於考後的諮詢,資訊系統是附帶的知識,老師的關心才是這門課滿滿的收穫。 星期四的消費者行為,研究所學了一遍,大學又複習了一遍,考試內容只有提示的問答題,而選擇是非題卻讓我有種莞爾一笑的包容。老師課上得很好講得精彩,只是應屆的學生都當作是營養學分(當時的我也是這樣),上課的可分割性相當明顯,但顯然老師也有想法,因此看到滿滿地人在期中考週出現在教室裡,也笑了出來。 回到文章之始,考試在我心裡是一種驗收的心態,當我認真盡責地將書本內容傳授給學生的時候,當一個「良心」的老師就會希望學生有學到這門課的精髓,他或許以後會用到(或許又用不到)但都沒關係,因為這些可能在未來會是他/她的養分,一旦用到的時候或許就會突然有記憶跳出來-曾經在哪學過。(你看,這就是很典型的授課者的想法,呵呵)同時這也應驗了古人說的一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千金難買早知道。 但,到底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對於考試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串連」是我歸納出了兩個字。我串起了這一次返回學校裡的知識,讓知識不再是獨棟的建築,而是有天橋在棟與棟之間流動,或許在某一個章節中我想起了好多門課裡談到的某一篇章節(論點),他們是一鼓作氣的脈絡,就在剎那間進入我的腦海裡結合起來。 「運用」是我舉例的好方法。知識是死的,但寫在書上的一字一句或許艱澀,但把它放在生活當中,就是一種好記又靈活的知識。觀光是一種生活的社會知識,領域多元、論點生活,不該從心理學、社會學、生物科學、管理學裡單單引來用就行,應該轉化為生活化的語言,藉以窺見其中關鍵要素。所以在試卷裡,我都會試著用例子來說明我所描述的觀點,雖然寫著寫著都覺得沒那麼切中要點,但幸好我還有老師可以請教,我還想學。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