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馬習二會順利舉行,為賴習再會製造兩岸永久和平與共獲諾貝爾和平獎製造得獎條件
2024/04/07 15:02:38瀏覽122|回應0|推薦2

讓馬習二會順利舉行,為賴習再會製造兩岸永久和平與共獲諾貝爾和平獎製造得獎條件

林泉利

 

稍早有銘傳大學楊穎超副教授在聯合報【專家之眼】以馬習可能二會 就讓他留在歷史裡吧!期許馬前總統放手一搏,有別於之前第一次馬習會來自民進黨與綠媒的負面反應抹紅,這一回或許被蔡政府賴幕僚授意冷處理,所以我們只看到馬先生在對岸盡情表達心想到的發聲,從踏上中國的第一天開始到最新相關走訪行程,都被詳實報導….或許這就是楊教授看到樂觀拭目以待的期許吧!

 

或許因為蔡英文領政八年,讓兩岸出現不確定的刻意敵對氛圍似乎沒有降溫,如果加上老美在中間繼續慫恿配合拜登政府反中, 兵凶戰危的處境,或許看在賴清德眼中必須有所正面調整,否則無法這些日子以來念茲在茲把維持兩岸和平口號被當說嘴,尤其是賴地520登基總統文告很難贏得中國與國際感覺滿意。這一回讓馬前總統祭拜黃陵與前往大陸中山大學 大聲宣讀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毫無保留地讓中外媒體記者聽到屬於馬先生的心聲,或許這就是楊教授認為憧憬馬習可能二會 就讓他留在歷史裡吧!

 

因為馬習一會被界定在「九二共識」,但「一中各表」在兩岸政府還沒有達到共識,甚至出現嚴重歧異。因為中國國民黨這一回並沒有授意馬能就「一中」

議題發言,以馬前總統謹慎個性,相信不敢自作主張,所以民進黨政府自然對其放心。但是中國希望統一,不論是以訴諸武力急統,抑或是和平方式漸進式的統一,原則上應該在賴清德任內不會輕易放棄,所以筆者認為與其硬碰硬的對抗,不如借用馬前總統的馬習二會有一定的結果之後,賴習會找一個時間或繼續選在第三國如星加坡舉行,如果相談盡歡,讓2025的諾貝爾和平獎由賴習二人一起榮獲是項大獎,為兩岸永保和平在歷史上寫下新頁…..

 

https://udn.com/news/story/121823/787386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專家之眼】馬習可能二會 就讓他留在歷史裡吧!

2024-04-03 07:31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中共

馬英九(左)和習近平於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1949年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路透)

▶▶▶不斷更新/0403花蓮大地震 完整新聞速報

 

前總統馬英九展開卸任後第二次訪陸行程。對此評論五花八門,多是認為馬該說或不該說什麼,但其實此行重點早已確立,外界只能問:中共想藉馬此行說什麼?

兩岸社會對馬訪陸仍然是有期待的,畢竟瀕臨兵凶戰危久矣。因此,有人期待馬此行能讓兩岸目前的緊張情勢降溫、建議著墨重建兩岸「互不否認治權」默契、若能傳達「金玉良言」讓大陸轉變當前對台步步進逼做法、改善兩岸關係,是馬「卸任後的偉大」、規劃馬退休生活,盼他成為藍營溝通兩岸事務的主要橋梁等等,甚至連全台老百姓安危均繫於馬一人這種話都出來了。

然而,期待一個無權者在兩岸發揮定紛止爭效果,本身就有荒謬性,連馬基金會也不得不回應表示,馬現已無任何職務,唯一能做的,就是推動兩岸青年交流,促進兩岸民間減少敵意。去年證明這樣的方式可行,透過兩岸年輕人建立起友誼,化解了許多兩岸間的對立,馬此行是「和平之旅」,也是「友誼之旅」云云。

但馬的方式可行嗎?猶記得他上次行程結束後,即稱「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現在看來,事情發展恐不如所言;而馬英九基金會多次強調帶青年同去的意義:無論何時都需要兩岸交流,特別是兩岸年輕人的交流,馬英九非常重視此事,所以在適當的時機就會安排。但回想他八年任內,青年交流絡繹不絕、內容五花八門,比他近年每次帶個廿、卅個人多太多了,結果任期最後,出現了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太陽花運動。這應可作為他任內兩岸青年交流政策的總驗收。

面對支持者越來越少的窘境,下台後甚至禍及他所領導的政治力量,馬該真誠面對自己領導出了什麼問題,警惕他人不要重蹈錯誤,外界也該記取前車之鑑,找出更有能力的領導者,讓馬好好過退休生活了。

至於中共,雖然近年一直說,已牢牢把握住兩岸關係主導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僅看這次訪陸輿論,對中共是否能主動採取態度多半未抱期待。這麼多對台研究單位、這麼深訊息收集功夫,中共恐怕該想想:在強人與官僚政治交互影響下,多元管道是否善用?而兩岸關係,究竟是被主導到戰爭還是和平方向?如果情況不盡令人滿意,那麼,未來該做些什麼?

答案或許可從綠營對馬的攻擊思考。行政院長陳建仁呼籲馬要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前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陳的說法違憲。但他敢這樣說,雖是欺負台人對政客違憲不知利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共論述作為,講到底是對台灣與中華民國沒有差別。關於後者,限於篇幅,只能推薦聯合報黃年前輩深湛論述,茲不贅言,在此僅提醒一點:中共如果能區別對待,和平的兩岸關係才能打開一條活路。

當然,在台灣追求和平兩岸關係者,也不能消極面對領導缺位問題。局面阢隉不安,努力創新論述、做好兩岸社會溝通,而不是只讓片面論述壟斷言論市場,這應該是目前該努力的方向。

總之,過去地位或許是後來能否成事的重要參考,但領導人之所以讓人樂意跟隨,是他盡心公益克服連串挑戰,打開局面,證明他的眼光價值;若只是自私為己、遇到挑戰就退縮、帶出來的人也無力解決問題,讓曾經帶領的力量越來越弱,過去功業,就只是歷史一瞬而已。兩岸要推進和平關係,需要有大魄力與遠見的領導人,我們期待還在台上的,能夠珍惜歷史給的機會,至於給過機會卻沒好好運用的,就讓他留在歷史裡吧!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71027&aid=18048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