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27 08:52:12瀏覽5890|回應3|推薦33 | |
最近大陸晶圓公司中芯國際(SMIC)生產的7nm晶片被曝光,瞬時在媒體圈引起軒然大波。但很明顯這是有意推動的,當下正值美國千億晶片補貼法案需要通過之際,這個法案對於美國來說算是一次豪賭。事實上,中芯國際量產7nm晶片早就不是新聞了,應該算是舊聞了。我長期關注並研究大陸科技發展,亦有不少大陸晶片產業界的朋友,自認為比那些媒體知道的多得多,以下是我從公開和非公開場合搜集到的消息。
1、中芯國際的7nm晶片早就開始生產了 中芯國際的7nm晶片其實早就開始生產。在2019年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梁孟松已經公開預告了中芯未來的工藝迭代規劃,當時準備21年試產N+2工藝(功耗等同於台積電7nm)。到了2020年,梁孟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在他的領導下,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28nm-7nm的突破。其中28nm、14nm、12nm、N+1工藝已進入大規模量產,7nm研發已完成,將於2021年4月進入風險量產階段。事實上在2020年SMIC就開始了7nm製程晶片流片。 2、中芯國際的晶片製程該如何對比 根據梁孟松公布的信息顯示,N+1工藝和現有的14nm工藝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縮小了63%,SoC面積減少了55%。從邏輯面積縮小的數據來看,與7nm工藝相近。N+1代工藝在功耗及穩定性上跟7nm工藝非常相似,但性能要低一些(業界標準是提升35%),所以中芯國際的N+1工藝主要面向低功耗應用的。而在N+1之後,中芯國際還會有N+2,這兩種工藝在功耗上表現差不多,區別在於性能及成本,N+2顯然是面向高性能的,成本也會增加。而這次被曝光的正是N+2晶片。 3、為何會用在挖礦晶片 眾所周知,挖礦晶片需要低耗能,高穩定性,是用於測試晶片極佳的平台。為礦機提供晶片這這條生產線,是當初SMIC在優化工藝提升良率的階段設立的生產線,還屬於燒錢階段。這個礦機廠一開始是找台積電代工的,但是被台積電拒絕了。所以又主動找SMIC的,算是幫SMIC分擔了生產線的成本。 到今日才被曝光,其實這已經是1年前的事情了。 4、華為的麒麟710H又是怎麼回事 之前的新聞,華為的暢享50手機使用的麒麟710H晶片亮相,使用了14nm的製程。不是說華為一直被美國制裁嗎,怎麼華為還能得到晶片?其實早在2020年,SMIC就曾經幫華為生產過一批14nm的晶片麒麟710A用於低端機。之後美國出台更嚴格禁令,所有帶美國技術的都不允許給華為生產晶片。而大陸這幾年的時間也是花了很大力氣建設去美國化的晶片產業鏈。麒麟710H就是去美國化晶片產業鏈的成果,也就是說在晶片上,華為可以完全不受影響拿到的晶片至少是14nm製程的。而現在大陸能生產14nm的有兩家。 5、美國準備禁止DUV賣給中國大陸的企業 最近美國想要祭出更嚴格禁令,除了EUV,這次準備連DUV也不賣給中國大陸的企業。然而ASML最近警告美國不賣DUV光刻機會導致半導體供應鏈斷裂。 美國的EUV禁令並沒有阻止大陸晶片產業的發展,事實上依靠DUV就可以實現7nm甚至是5nm的製程,台積電就是用DUV實現了7nm製程。而自從SMIC實現7nm之後,現在世界上就三星、台積電、中芯國際能夠生產7nm製程。美國自己都做不到,GF(格羅方德)已經宣布退出7nm工藝研發。 2018年中芯國際曾向ASML下單了一台EUV光刻機,但由於川普政府的阻擾,這台機器至今還未交付。而DUV則沒有限制,這幾年中芯向ASML大量購買了DUV光刻機。 6、為何7nm的製程是一個里程碑 就拿SMIC的製程研發作為例子,中芯引入梁孟松之後,中芯國際已經實現了28nm到7nm的突破。然而想要再往下突破就困難了。最主要的就是成本問題,從28nm到7nm,電晶體密度從字面上來看就提升了4倍,而從7nm到3nm,密度提升2倍多,但難度和成本遠遠大於這個數字。7nm以下製程需要EUV光刻機,且生產需要的耗電量更大,如果不是用於最頂尖的電子消費品,根本沒必要使用。科技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市場規律,如果市場無法支撐研發成本,那麼科技發展就會停滯。中芯7nm晶片的量產成功至少給中國大陸搶到了5年的發展時間,所以完全稱得上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如果五年之後出現大陸產EUV也不用意外,基本印證了我的資料。 7、為何中芯這一次如此低調 其實並不是中芯低調,是整個中國大陸的晶片相關產業部門都進入了靜默狀態,這是大陸中央的決策,現在幾乎不可能從公開消息了解發展情況。因為考慮到美國對大陸的科技限制已經上升到了科技戰,所以沒必要給對手提供信息。就拿超級計算機來說,自從美國制裁大陸超級計算機設計企業之後,大陸的超級計算機從此不再參與國際排名,而事實上當時的晶片已經完全能夠自產。現在超算榜美國排在第一,但是事實上大陸早就有E級超算,並且是三台,指標都超過排名第一的美國超算。 8、大陸晶片發展戰略方向 大陸晶片發展是朝著全產業鏈的方向發展的。首先就是先進位程的去美國化,然後是國產化。光刻機是其中木板理論的最短一塊。現在大陸的去美化產業鏈已經做到14nm製程,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電子產品需要。此外由大陸中央牽頭的項目,比如「東數西算」以及「超級計算機」項目都需要大量成熟製程晶片,這些都可以大大促進晶片產業發展。在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對晶片需求不高的情況下,這些項目對晶片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從數據可以看出,大陸現在進口晶片數量連年下降,僅2022年上半年,進口量少了283億片,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韓國首次出現對大陸逆差就是因為晶片進口減少。 9、對台灣意味著什麼 晶片產業已經是台灣產業僅剩的一根獨苗了。同南韓對比,就知道台灣這十幾年來失去了多少,造船業、面板業、生技業、存儲業、手機業、工具機、造車業全都被打趴。即使面對大陸,台灣現在也僅剩台積電可以說嘴,哪一天台積電倒了怎麼辦?台灣的地理條件就是缺電缺水缺人才,長期競爭力不足。如果不是美國限制EUV賣給大陸,中芯現在恐怕已經開始進行5nm試產了。一旦僅剩的獨苗倒塌,台灣還有什麼產業能夠支撐現在的經濟。此外,美國也有意扶植自己的晶片產業,祭出千億補貼也要讓晶片產業鏈留在國內,能扶植自己的INTEL又何必去扶植台積電呢。所以未來晶片產業必將越來越是消費端搶占話語權,台灣的話語權將越來越小。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