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19 17:02:32瀏覽3595|回應8|推薦62 | |||
好久沒去林肯中心聽歌劇,上星期要到四張《風流寡婦》的票,邀外甥女帶兩個小朋友一起去欣賞。原來擔心他們坐不住,特別是小森。結果因為是英語劇,他們差不多都聽得懂,加上其中熱鬧的歌舞,小傢伙相當樂在其中。 下面是幾年前大都會歌劇在香港表演時的廣告短片,星期六看的就像這樣,只是歌唱家有些變更,女主角由Susan Graham飾演。 最早聽到「風流寡婦」這個名詞是初中的時候,二姊買了一張《翠堤春曉》電影插曲的黑膠唱片,其中一面的最後一首是《風流寡婦圓舞曲》,可能是為了填補唱片剩下的空間。因為《翠堤春曉》以約翰.史特勞斯的故事為背景,我一直誤以為《風流寡婦》歌劇也是他寫的。直到這次看說明,才知道是弗朗茲·萊哈爾的作品。 ~~~~~ 歌劇故事很簡單: 巴爾幹半島一個小國家「旁特維德羅」(Pontevedro,影射門弟內哥羅)面臨破產,需要挽留該國最有錢的富孀漢娜·伽瓦里。漢娜年輕時曾在丹尼洛維奇伯爵家當女僕,和年輕的丹尼洛陷入情網。因為地位懸殊,老伯爵不答應他們的婚事,硬拆散了兩人。丹尼洛傷心之下遠赴巴黎擔任使館秘書,日日沉醉歌榭酒樓。漢娜則嫁給一個富裕的銀行家,卻在婚禮當天成了寡婦。 漢娜到了巴黎,單身漢們趨之若鶩,都想獲得垂青,只有丹尼洛無動於衷。大使擔心漢娜如果嫁給外國人,她繼承的遺產會跟著轉到別國,指示丹尼洛無論如何要娶到漢娜。但兩人對當年的分手不能釋懷,見面就爭執,其實舊情還在。 與此同時,巴黎的花花公子卡米爾愛上大使夫人瓦倫切娜,送了一把扇子表明心跡。扇子落入大使手中,他要丹尼洛找出誰是主人。丹尼洛一路尋訪,沒有找到真正的主人,卻發現大使館中幾乎每對夫妻都有不可告人的故事。最後扇子回到瓦倫切娜手上,她為了斷絕卡米爾的念想,在另一面寫上自己是個謹守婦道的妻子。 大使一直擔心卡米爾勾引漢娜,卻發現在亭子裡和卡米爾密會的竟是自己妻子,既驚且怒。漢娜目睹這一幕,趁大使不注意,溜進亭子取代瓦倫切娜,然後宣稱她要和卡米爾訂婚。大使擔心國家破產,丹尼洛則失望漢娜愛上了別人。可是他不願因為漢娜的富裕而娶她,遲遲不肯表明心跡。 漢娜聽出丹尼洛的心聲,欣喜舊情仍在。她了解丹尼洛的顧忌,心生一計,宣稱依照銀行家的遺囑,自己如果再嫁就會失去所有財產。丹尼洛發現不用再顧忌漢娜的財產,公開向她求婚,漢娜欣然答應。但大使很失望,因為還是留不住漢娜的財產。這時漢娜宣布: 依照銀行家前夫的遺囑,她如果再婚會失去所有財產,是因為財產將轉移到再婚的丈夫名下。所以丹尼洛還是會得到財產,大使也不必擔心國家破產。 至於大使妻子疑似的婚外情,也因瓦倫切娜在扇子上的聲明而誤會冰釋。歌劇在歡樂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 弗朗茲·萊哈爾在1905年完成《風流寡婦》,因為故事有趣歌曲美妙,立刻受到歡迎,是他最成功的一部輕歌劇。其中歌曲風行多年,我們中學時大概都唱過一兩首插曲的中文翻譯。不過到底是在保守年代完成的作品,不論女主角漢娜多麼美麗機智又富有,最後她還是沒有財產支配權。 劇中提到的「旁特維德羅」(Pontevedro)是一個虛構的國家,影射奧匈帝國旁的小國「門弟內哥羅」。劇作家惹不起當朝權貴,拿隔壁小國開開玩笑。觀眾看得高興,小國貴族即使知道,也沒甚麼辦法。反正是個好結局,大概也不計較了。 星期六我提早去林肯中心,就近在演奏交響樂的David Geffen Hall (以前叫Avery Fisher Hall)樓下用簡餐。(一個捲式三明治,一瓶礦泉水就要15.5元,真貴!) 然後在廣場拍照,等候 L帶小孩來。路上有點塞車,還好他們趕上了。 大半年不見,姊弟倆都長高了。歌劇院提供椅墊給小孩,讓他們觀賞時視線不會被擋住。 演出很精彩,只是表演中不能拍照,(刊頭相片是從網上“借”來的),只有最後謝幕時趕拍了幾張。這是手機製作的彙總: 歌劇結束和L一起回去,有GPS還半途迷路。倆小看得很高興,星期天姨婆要回來,小森還依依不捨。安寶特別寫了一張謝卡,謝謝慷慨贈票的諾曼伯伯。 歌劇名稱《風流寡婦》聽起來有點兒童不宜,其實劇中有風流,有寡婦,但是寡婦不風流。歡樂的氣氛和大團圓結局也蠻適合節日。
1934年以歌劇拍成的電影,我最早聽到的可能是這個版本的插曲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