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03 18:13:23瀏覽7794|回應7|推薦24 | |
引用文章 軍師聯盟 ~ 被美化的歷史人物 1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因大雨連綿漢水暴漲,魏將于禁所率七軍全被水淹。曹操擔心危及許都,領軍親征,曹植隨行,曹丕留守。司馬懿以行軍司馬的身分隨同出征。關羽來勢洶洶,魏國將領議論紛紛,卻想不出退敵之計。 楊修建議把漢獻帝遷到鄴城,遠離蜀漢威脅;同時把魏國王都遷至洛陽,便於東拒孫權,西抗劉備。曹操沒有立刻做決定,但是當晚傳達各軍營的口令是"雞肋"。楊修大喜,知道曹操無意打下去,吩咐手下準備撤兵。 可是曹操還沒有下令,不論撤兵或遷都都沒有定案。曹操責怪楊修散播謠言擾亂軍心,當即拿下問斬。曹植哭著哀求,已無法挽回。行刑前司馬懿去探監,楊修感嘆自恃聰明,結果反被聰明誤。他最放心不下的是曹植,央求司馬懿日後務必保全,司馬懿答應了。他們各為其主明爭暗鬥十多年,反而成了最知心的對手。 司馬懿建議曹操以荊州為交換條件,聯合孫權夾擊關羽。曹操原本放不下荊州,司馬懿分析厲害,曹操終於答應。於是司馬懿出使東吳,妻子張春華成了隨扈,順便在孫權朝廷展現霓凰郡主的功夫。東吳的老臣大多傾向與劉備結盟,但孫權被司馬懿說動,決定派呂蒙、陸遜攻打關羽。 曹操感嘆時不我予,已經無法拿下江東。司馬懿出使回來,曹操要他務必輔佐曹丕完成統一大業。不久曹操病倒,曹丕從鄴城趕來,曹操讚賞他在鄴城的治理,正式立他為太子。 多年爭鬥,就為了這一張紙 曹操交代曹丕,從此以後,他和司馬懿不再是患難之交的朋友,而是君臣關係。 是年冬天關羽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殺。孫權派人把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打敗強敵,曹操異常高興,吩咐新年時在洛陽搭設高台盛大慶祝。他自己登台舞劍,吟《短歌行》,向人生的舞台告別。舞罷在台上倒下,一病不起。 在病中他回想一生功業,最後悔的是鼓勵曹植爭位,種下兩個兒子不合的陰影。他囑咐曹植安分守己,曹植答應父親以後絕不會有非分之想。 可是丁儀還抱著幻想。曹操剛過世,丁儀就鼓動曹植趁曹丕和曹彰還沒有到洛陽,搶先登基。主理喪事的賈逵和司馬懿商議,曹丕必須立刻即位,才能穩定情勢。賈逵拿出魏國璽綬,司馬懿囑咐妻子張春華兼程帶往鄴城,讓曹丕登基。他們同時安排發喪移靈。但大臣不贊成倉促移靈,爭執間曹彰已率四十萬大軍從長安趕來,控制了洛陽。丁儀鼓動曹彰擁立曹植,曹植雖不願意,在曹彰和丁儀的威迫下無法表達異議。 曹丕接到璽綬,在卞太后主持下即位。然後下詔兵發洛陽。曹彰想抗拒,士兵已經開城迎接新王派來的軍隊,兵不血刃結束了動亂。喪禮結束後,曹丕封司馬懿為御史中丞,協助弭平變亂的夏侯惇、曹真、曹仁等各封將軍。但他報仇也不手軟:丁儀家男丁全部斬首,女眷發官為奴。曹植、曹彰分別以鄄城侯和鄢城侯的名號送往封地,同時派監國謁者監視他們。曹操和楊修的預測不幸成真。太后為曹植求情,曹丕不為所動。 曹丕有志繼承父親的統一大業,曹家和夏侯家的叔伯兄弟卻急於勸進,希望他代漢稱帝,認為可藉此封王封侯。只有司馬懿、陳群等極少數官員想到在新朝建立新制鞏固內政。 漢朝用察舉制選拔官吏,地方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及選取人才,推薦予上級或中央,經試用考核而任官。這個制度能相當體現選賢用能的原則,只是推薦不一定公平,有門路和關係的世家子弟幾乎掌握了所有機會。曹操任人唯才,魏國在三國當中人才最多,但來源還是限於豪門世家。司馬懿希望打破這個傳統,聯合尚書令陳群制定了「九品中正制」,藉此發掘更多人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從軍閥割據到三分天下,連年征戰,良田荒廢,民不聊生。曹操在世時就體認到老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司馬懿建議曹丕實施屯田制,增加糧食生產安定民生。另外他還建議宦官外戚不得干政,設立散騎侍郎等,洋洋灑灑列了十條新政。九品中正法把選才任官之權集中,曹氏宗族認為妨礙他們在朝廷的影響力,極力反對。其實曹丕正是想藉助士族的力量掣肘宗親,但他不能明說,在大臣面前讓司馬懿一次次碰釘子。 新政雖遭曹氏宗親反對,士族和太學生卻很贊成,因為九品中正比察舉制公開公正,增加了世家大族以外的讀書人出頭的機會。 宗族將領認為要阻擋司馬懿新政的最好辦法是讓曹丕稱帝,他們跟著封王,這樣新政就影響不到他們了。武官一次次勸進,連文官也覺得必須表態,陳群、鍾繇等都加入勸進的行列,最後連漢獻帝都求曹丕接受禪讓。 曹丕接受禪讓,改國號為魏。封劉協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然後藉著稱帝封誥大典,宣布頒行新政。 稱帝登基大典結束,曹丕要司馬懿先回鄴城,車馬卻把他帶到山明水秀的一處別墅,美麗聰慧的柏靈筠在那裡等著他。原來曹丕猜疑心重,即使像司馬懿那樣忠心耿耿,他還是不放心。選派知書達禮的柏靈筠到他身邊,名義上是如夫人,實際是監視。 司馬懿和夫人張春華恩愛情深,不願接受這樣的「禮物」,可是聖命難違,他只好虛與委蛇。但張春華發現了不依不饒,拎著司馬懿回家罰跪。 另一方面,郭照在宮中也遇到困難:曹丕要她疏遠張春華和司馬家族,郭照不願意,遭到曹丕的冷落。 ~~未完待續 楊修因「雞肋」而死是根據《三國演義》的故事。正史上他雖遭嫌惡,還是跟著回了長安。過了幾個月發生司馬門事件,(是楊修和曹植一起闖司馬門,不是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曹操才把他殺掉。 曹操一直敬重關羽,關羽也曾為他衝鋒殺敵,被封「漢壽亭侯」,但終因和劉備的結義而離去。關羽死後,曹操、孫權各以諸侯之禮安葬他的頭顱和身軀,蜀漢則在成都為他建了衣冠塚。 司馬懿新政中的「九品官人法」或「九品中正制」其實是陳群提出,司馬懿只是躬逢其盛。 「屯田制」是棗祗和韓浩等對曹操提出的,從建安初年就開始在許昌一帶實行。司馬懿建議的是軍事屯田制,曹操採納後不久死去,曹丕時期實行並推廣。主持軍屯的度支尚書是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