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商劉庭祥談金門官場文化
2008/04/28 01:06:37瀏覽2016|回應0|推薦0

 「對下傲慢,對內鄉愿,對外官僚,這就是金門的官場現形記」,這是入籍、投資金門三年,現為「小三通台商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劉庭祥,多年與公部門交手、觀察的心得,話說得重,也聽得刺耳,卻值得所有金門公僕引以為戒。

 劉庭祥,四十六年次,國立政大新聞系畢業,當過記者、參禪者、養生家、古文物鑑藏家、觀天下事業機構創辦人,現為「小三通台商權益促進會」理事長。三年前,因為朋友有意來金投資,他跟著過來考察,相當喜歡金門的環境,便與妻子移居金門當「休耕樂活族」,也投資經營「大宅門」、認養「總兵署」。

 劉庭祥與許多台商朋友一樣,原本對金門懷抱期望,現在的他,卻難掩失望之情。劉庭祥不客氣地指出,金門公僕大都是金門這一封閉型島嶼社會的在地菁英,因此,總有股莫名的優越感,「把公僕的角色當官做」,防民如防川,防商如防匪,處處曲解法令,深恐圖利他人,腦海裡毫無藏富於民的施政理念,心中卻內藏無商不奸的反商情結。

 劉庭祥認為,因小三通入籍金門的台商近二萬人,且每年以五千人速度成長,人數直逼島內住民三分之一,這群有投資力、創造力的「新金門人」,是金門的資源而非過客。他想起大陸全力招攬台商的熱誠,處處強調「投資者的成功、才是我們的成功」,相較於金門地區的保守、消極作法,讓他感觸更深。

 劉庭祥也對金門總認為台商經小三通來去匆匆,毫無貢獻,表達不同看法,他說,經小三通到大陸的台商,因為缺乏誘因,也沒有適當的引導,根本沒機會深入認識瞭解金門,機場到水頭的候機、通車、等船經驗,就是他們對金門的唯一印象。於是,擁擠的候機大廳(霧季時尤其明顯)、狹小而紊亂的水頭道路、設備簡陋的碼頭,便深刻地印在台商腦海,成了金門發展落後的聯想畫面。

 可是,事實上,這並非是金門的全貌。

 台灣知名的鄭杏泰藥廠負責人,經小三通往來金廈數十次,他和許多台商一樣,機場到水頭的候機、通車、等船經驗,就是對金門的唯一印象,因此,長久以來,一直對金門的整體發展打上問號。

 由於霧季影響,鄭杏泰藥廠負責人受阻於金門島,劉庭祥利用他們停留金門候船、候機時間,帶引他們參訪金門,一行人這才發現金門的美好,從此對金門完全改觀,鄭杏泰藥廠負責人還打電話給在台的企業界朋友,建議他們一定要來金門看一看。

 劉庭祥表示,公部門與台商互動的心態也應調整。

 他指出,有一次他有意利用春節邀請大陸八十五個台商協會會長來金,讓大家對金門有所改觀,但是,公部門的某位主管卻回答:「會有台商要來金門過年嗎」?當場潑了他一盆冷水。他不解,不正是因為這樣,才更要想辦法邀請他們來嗎?

 而到選舉時,入籍金門的台商也像過街老鼠,劉庭祥說,他就曾接到檢調信函,要求最好不要返金投票,「怎麼可以這樣無理要求呢」?社會對台商抱持的防備心與敵意,讓他大感訝異。

 因此,劉庭祥於民國九十五年九月籌組成立「小三通台商權益促進會」,希望成為與公部門溝通的平台,提供台商投資商情、溝通管道,協助台商投資與移居金門,並以此平台前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協地區拓展商機,充份發揮金門交通樞紐與僑鄉文化城的優勢。

 最近,劉庭祥就把移居金門多年的感觸、心得,以及曾在報刊發表過對金門發展建言的文章,集結成「亂世天堂-台灣危機與金門未來」一書出版。有人為他的敢言叫好,有人不免為他捏把冷汗,有人則視他如敵,劉庭祥並不在意,他認為,知識份子最大的貢獻就是保持異議,他引知名學者殷海光的話說,「知識份子是時代的眼睛,這雙眼睛已經快要失明了,我們要使這雙眼睛光亮起來,照著大家走路」,他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出版,為這紛擾污濁的塵世,帶來一絲飄渺微弱的燭光。

 對於金門的發展,劉庭祥認為,產業政策規劃應該要更宏觀,金廈整合是未來的趨勢,所以金門與大陸的競爭、整合關係,是產業政策規劃時必需要考量到的。而金門缺乏的經驗,則可與台商進行整合。台商的人才庫,事實上是金門發展的一大資源。

 因此,對於縣府推動的養牛事業,劉庭祥並不認同,因為漳州馬坪鎮黃牛養育相當知名,外銷的成牛價格,比進口的小牛還便宜,金門如何與它競爭?如果具有配套加工能力,鴕鳥一身都是寶,產值較養牛還高,養牛還不如養鴕鳥。

飼養鴕鳥,十個月可取其肉,一年就可取其皮,皮可做高爾夫球袋,肉質營養高負擔低,羽毛可做科學園區除塵用,蛋殼可做藝術品。只要將地區飼養企業化,再結合廈門現有的皮革專區,發展前景會更好。

對於地區一向標榜的閩南文化、建築,劉庭祥認為同安區也有,還比金門更好,將金門定位為閩南文化,並專注於此,只會矮化金門的文化價值,也缺乏獨特的吸引力。

劉庭祥覺得,整修傳統建築、聚落,充其量只是換上美麗的外殼,他尤其對於短短數月就整修好,比新蓋的還快的方式不以為然,雖然用意係為整修,實際上卻是破壞古蹟。

 至於金門未來的發展,劉庭祥則建議可朝二個方向努力,一是建構「中華宗祠文化園區」,一是形塑「健康照護產業鏈」。

 劉庭祥說明,近四百年來,金門戰亂兵災頻起,島民紛紛遷徙海外,但仍心懸故土之宗祠宮廟,日以繼夜打拼賺錢後,便僑匯故鄉興祠立廟,打造出一百六十多座宗祠宮廟的文化遺產,密度之高,舉世僅有,祭拜之勤,萬代罕見,因此,金門最殊勝的文化定位應為「宗祠文化島嶼」,要形塑為全球四千萬海外華人的心靈原鄉,而非閩省到處可見的明清建築遺跡,或囿拘於閩南文化範圍,因為海外華人非僅閩南一地,唯有宗祠文化能廣披海外與兩岸民情,金門如果能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與四海歸心的寶地,實為島上住民最大的民族功業。

 另外,劉庭祥指出,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如何發展銀髮族產業,應是金門未來經濟發展的首要戰略。馬蕭於競選時提出健康照護政策,金門應該爭取做為示範點。金門可善用離島建設條例中各項優惠條件招商,結合廈門長庚教學醫院的資源,全力爭取國內健康照護產業在金門設立運籌與研發中心,將生產健康相關物品的生產基地設於廈門翔安區,以大陸龐大銀髮族市場為腹地,建構出世界最具規模的健康照護產業鏈。

 劉庭祥說,金門綠化工作做得好,擁有綠色資源,可惜沒有形成綠色產業。未來,在綠意盎然的金門島、在聚落閒置土地興建養生村,不僅能將綠色資源轉化為綠色產業,也才能真正增加就業人口、活化聚落。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11442&aid=182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