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8 01:15:50瀏覽1956|回應0|推薦1 | |
甚麼是「社區劇場」? 應邀來金擔任「金門縣社區劇場種子研習營」講師的賴淑雅表示,「社區劇場」的意義,就是社區的人,自己透過劇場的形式,來呈現自己的生命故事與社區議題。 六十一年次的賴淑雅,是資深社區劇場講師,政大廣電系畢業後,前往英國倫敦大學取得戲劇教育碩士,學成後返台推廣社區戲劇,著有「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翻譯「被壓迫者劇場」,目前為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此次應邀擔任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的「金門縣社區劇場種子研習營」講師,她表示,「社區劇場」的意義,就是社區的人,自己透過劇場的形式,來呈現自己的生命故事與社區議題。 賴淑雅表示,戲劇是身體和心靈的解放途徑,社區劇場被視為社區總體營造的重心,個人獲得解放,才有可能帶動社區的人一起參與。 在指導學員時,賴淑雅都是先藉由簡單的身體體開發、律動,帶領學員進行身心靈的舒解;再透過團體互動,讓學員走出個人的私領域;最後,鼓舞大家集體合作,進行創作表演。 賴淑雅進一步指出,戲劇是很好的解放工具,個人可以在戲劇中得到身心靈的舒解,不過,以前的教育過於壓抑,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因此,社區劇場可以說是成人再教育的過程,經由解放自己的身體、與人互動,進而關心社區,因此,戲劇在「社區劇場」中,是一種手段、工具,也是一種過程。 首次來金的賴淑雅說,金門有很多的生命故事與台灣不同,尤其是軍管時代的生活經驗,這些都是發展社區劇場很好的素材,也是大家共同的記憶,更是凝聚金門鄉親的力量。 而賴淑雅在「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一書中,也提出了新的社區劇場思維和實踐。 賴淑雅表示,在傳統認知裡的「社區劇場」,主要是教導社區居民「表演」,將社區特色、地方風土民情、歷史軼事呈現在舞臺上,強調的是地方性、表演性,其意義與社區土風舞班、社區歌唱班相近,是社區民眾的一項才藝表演訓練。 但在「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中,賴淑雅認為,新的社區劇場不再侷限於地域主義;「社區」的意義擴展為地理性的社區(村、里、社區等)、具有共同社會處境的社群(新移民女性、身心障礙者、都市原住民等)、以及關注共同議題的非政府組織(性別團體、環境組織、勞工團體等)。 賴淑雅指出,新的社區劇場實踐,是一種與民眾在一起、運用民眾熟悉的文化語言、表現民眾生活和處境、引導民眾社會參與的劇場美學。 新的社區劇場實踐方法,強調「互動」、「對話」、「培力」、與「過程」,讓社區民眾透過劇場的練習,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進行社會性的藝術表達。這種新型態的社區劇場,恰恰可以凝聚社區意識、促進公共參與、達成公民美學的目標。 學界也認為,社區劇場是相對於大型主流、商業性質、個人藝術化性質導向的劇場,是另類劇場的表現,主要的動力在於結合在地、社區、生活議題,促進社群成員對議題的探討, 進而發展出共同議題塑造與討論的劇場表演形式。 在台灣,社區劇場與政府的補助、宣導有密切的關係,民國9 0年代的社區營造政策,使得利用社區劇場來塑造地方記憶與溝通的概念被提出;同時,許多劇場學者、工作者也自國外引進新的劇場理念,比如來自巴西的「被壓迫者劇場」、來自美國的「麵包傀儡劇場」、非洲的「發展劇場」、美國的「一人一故事劇場」等,讓社區劇場理論更完整。 而新的社區劇場背後的哲學思想,受到巴西籍成人教育學家包羅‧弗雷勒所倡導的解放教育極深影響。劇場,不是演員訓練班,而是一個深層的社區成人教育過程,這項社區成人教育的主要意義在於,打破傳統上對下的填鴨式教育,改以對話、提問式教育取代,藉以培力社區民眾、開啟批判意識。 關於「社區劇場」的真義,已不再是過去所說的地區性劇團,更擔負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就是與民眾對話,進而成為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媒介。「劇場」不僅是最終表現的形式,更藉由「劇場」活動特有的參與性及學習性,讓參與者在戲劇的過程中,從自我的啟發開始,增進共同議題的認識與討論,進而凝聚共識,這才是社區劇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與功能。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