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家鄉的老父母
2008/04/28 01:26:19瀏覽923|回應0|推薦5

    阿國(化名)獲得一個長駐大陸的大型公司主管職,即將遠行赴大陸,朋友都向他道賀,不過,他沒有多大的欣喜,反而有一絲的擔憂,因為母親需要祭拜祖先,加上習慣問題,無法跟隨離金,他不知道這回一走,獨居的老母親該怎麼辦?

 阿國的老母親是金門傳統婦女,不愛串門子,卻謹遵禮俗,對宗教、侍奉祖先相當虔誠,金門拜拜風氣盛,阿國家一個月幾乎有二十天要拜,一下子是宮廟熱鬧,一下子是祖先忌日,一下子又是那一房死去的遠親需要「公家拜」,父親這一邊要拜,母親這一邊也要幫忙拜,不跟著拜,會引來閒話,跟著祭拜,便成天被綁著,過去阿國的父親健在時,父親還可充當跑腿,買魚買肉買冥紙祭品,父親過世後,不識字、不會騎車,甚至不會坐公車的母親,寸步難行。

雖然也有兄弟姐妹,但是,為了生活,都得前往台灣工作,即使有心也無力,無法返金長伴,而母親又因為常年需要祭祖、拜拜,根本離不開金門,因此,即使兄弟姐妹有意將母親接到台灣照顧,母親也因為擔心祖先沒人拜而作罷。

也就因為這一原因,阿國只好返金陪伴母親,成為母親的眼、母親的手、母親的腳。但金門工作難尋,時間一久,終會坐吃山空,如果再度遠行打拼,又得面臨母親如何安頓的問題。

母親年歲已高,老人病症逐漸上身,村子距離金城市區有一段路,母親不識字,看不懂來車,因此,每月看病、拿藥,也都需要阿國帶領,一旦阿國真的前往大陸謀職,他真的不知道母親屆時發生問題,該求助誰?

其實,這樣的例子,金門不算少,阿國說,他們村子裡就有好幾個,有的獨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即使有人有女兒嫁在金門,也只能偶而探視,這些老人家們,囿於面子問題,打死也不願承認是獨居老人,更不願求助公部門,或入住大同之家。

這些獨居的老人們,在金門的生活狀況、起居安全,不僅讓遠在他鄉的子女牽腸掛肚,一旦在家裡發生意外,可能都沒有人知道,這樣的例子,事實上,金門也曾發生多起。

金門位處偏遠,島上工作機會不多,適合的更是少之又少,不少鄉親迫於無奈,都得遠走他鄉謀職,有的前往台灣,有的遠赴大陸,留在家鄉的,只剩日漸衰老的父母,而形單影隻的老父、老母,也成了他鄉遊子的最大牽掛。

社會逐步邁向高齡化,地區年輕人口外流又嚴重,對於金門現存的老人照顧問題,尤其是為數不少的各村落獨居老人照顧服務工作,許多鄉親都認為是當務之急。

根據縣府統計,截至去年止,金門縣總人口已逾八萬多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一萬人,達總人口百分之十三以上;而列冊的獨居老人則有三百多人,鄉親表示,地區獨居老人的真實數字可能不只這三百多人,這些人口都需要長期照顧服務。

金門的社會福利獨步全國,老人的社會福利預算也不少,佔社會福利一半,但現金給付的部分所佔比例過高,據社會局統計,五億多元的老人社會福利經費中,老人的現金給付就多達四億多元。縣府目前正設法調整比例,儘量朝實質照顧方向改善。

然而,公部門人力有限,全靠公部門的力量似乎不夠,而各社區儘管成立不少志工隊,但民眾認為,畢竟屬志工性質,並沒有強制性,不過,廣大的替代役人力,倒是可以妥為運用的資源。

阿國就建議,如果能申請更多的社會替代役,或是將公部門其他替代役名額改用來協助照顧地區獨居老人,或進行每天的獨居老人訪視,也許更有意義,也能讓更多鄉親受益。

金門地區可依村落大小,大的村落就分配一名替代役,提供村中老人服務工作,小的村落則與其他小村落聚合,分配一名替代役,每名替代役每天在自己的責任區內,像郵差或巡邏兵一樣,到列冊、有需要的獨居老人住處看望,起碼知道老人是否安全無恙,讓這些老人們在需要幫助時,有人可幫忙跑跑腿,在家發生意外時,也能及時搶救。

另外,各社區大多有活動中心,民眾也建議可以擴大功能,例如由志工隊或替代役定時駐點,提供村落、社區獨居老人們的服務需要。而為激勵全民從事社會服務工作,政府也可設計相關卡片,紀錄服務時數,這些社會服務時數,未來年老時,可以優先享受公部門一定時數的社會服務,就如同年輕時存社會服務資本,年老時再提取享用一般,讓更多人有意願參與,讓社會服務工作更臻完善。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11442&aid=182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