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8 16:04:45瀏覽2804|回應7|推薦278 | |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洪娟 但凡歷史悠長的民族,都有它的國粹、國技、國球、國服,也必定有國飲和國食,我認為中國的國食就是豆腐。豆腐,古名黎祁,清人又稱為小宰羊,相傳為漢代的淮南王劉安所創,到如今,已有將近二千年的歷史了。豆腐的食法最多樣,無論是酸、甜、苦、辣、鹹、澀、臭;煎、炒、煮、炸、炆、燉、焗,豆腐都兼而有之。而且,幾乎所有食材:貴至鮑、蔘、翅、肚,平至鹹魚、青菜都可與之同烹。就算配菜、佐料俱無,豆腐也可以獨領風騷,自成一格,清水出芙蓉而毫不遜色,真是食材中的仁者。在中國人的一生中,陪伴我們最長久的,恐怕也是豆腐了。從總角之時到鶴髮高齡,從淮南王到平民百姓,從出家人到凡夫俗子,豆腐因它的易嚼有益,便宜易得而使國人終身不厭,人人愛它。 《清稗類鈔》中記載了一段清代文人食家袁枚在蔣戟門觀察家中吃豆腐的故事,云:「蔣戟門觀察能治饌甚精,製豆腐尤出名,嘗問袁才子曰:『曾吃我手製豆腐乎?』曰:『未也。』蔣即著犢鼻裙,入廚下,良久擎出,果一切盤餐盡廢。袁因求賜烹飪法,蔣命向上三揖,如其言,始授方,歸家試作,賓客咸誇。」這一盤冠絕盤餐的佳餚在《隨園食單》也有記載,名為「蔣侍郎豆腐」。其製法非常講究,要「豆腐兩面去皮,每塊切成十六片,晾乾,用豬油灼,清煙起才下豆腐,略灑鹽花一撮,翻身後,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蝦米一百二十個,如無大蝦米,用小蝦米三百個,先蝦米滾泡一個時辰,秋油一小杯,再滾一回,加糖一撮,再滾一回,用細蔥半寸許長,一百二十段,緩緩起鍋。」 據《隨園食單》記載,康熙、乾隆均愛吃豆腐,有兩道豆腐佳餚都和這兩位皇帝有關,其一就是「王太守八寶豆腐」。其製法為「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汁中炒滾起鍋」。這種烹調方法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紅樓夢》裡的「茄鯗」,也是把十幾種鮮葷配菜與最平常不過的茄子或豆腐同烹,使其盡吸肉汁,故可達致鮮素搭配、濃淡調和的妙境。袁枚還特別強調這道菜食用時「用瓢不用箸」,恐怕是它的配菜都切成小丁,用筷子不好使的緣故吧!這原是康熙皇帝賜給徐健庵尚書的菜譜,尚書取方時,御膳房還得費一千兩子。王太守的祖上樓村先生為尚書門生,故得珍傳。單是菜譜已值一千兩,雖可能為誇大之詞,但此菜譜的矜貴神秘,可想而知。 另外,《隨園食單》記載「乾隆廿三年,同金壽門在揚州程立萬家食前豆腐,精絕無雙。其豆腐兩面黃乾,無絲毫滷汁,微有蛼螫鮮味。然盤中並無蛼螫及他物也。次日告查宣門,查曰:『我能之!我當特請。』已而,同杭董蕭同食於查家,則上箸大笑,乃純是雞、雀腦為之,並非真豆腐,肥膩難耐矣。其費十倍於程,而味遠不及也。惜其時,余以妹喪急歸,不及向程求方。程逾年亡。至今悔之。仍存其名,以俟再訪。」豆腐的身價雖不比其他肉類,但其味道的獨特卻是無可取替。正如清代著名文人錢泳《履園叢話》裡所說:「凡治菜以烹調得宜為第一義,不在山珍海錯之多,雞、豬、魚、鴨之富也。」皇孫貴族喜歡吃豆腐大概是因為山珍海味吃多了,終有得五味令人口爽之感,偶爾吃一些清淡可口的菜色可解肥去膩。 《隨園食單》裡以人物命名的豆腐食譜還有「楊中丞豆腐」和「張愷豆腐」。歷代傳說中,都提過某某和尚做的豆腐為最佳等說法,袁牧也提到「豆腐乾以牛首僧製為佳。但山下賣此物者有七家,惟曉堂和尚家所製方妙。」豆腐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古剎青燈和茅屋石磨。又譬如陳麻婆的故事,雖然故事的內容大同小異,但一個寡婦為了謀生,以她在烹調上的特殊心,而燒出一樣眾人皆嗜的美味來,卻是其中不變的內容。 港人熟悉的鏞記酒家,除了燒鵝聞名遐邇之外,那裡的豆腐也是一絕。鏞記有一道「金鑲豆腐」,把豆腐外面炸得略焦,裡面嫩滑,實在不容易。據說是要把豆腐浸在極鹹的鹽水中達兩小時,再拿出來吸乾水,再於大油鍋中用猛火一炸隨即取出,即成。美食家蔡瀾先生吃時即大讚過癮,後來更向老闆建議做一道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黃蓉做給洪七公吃的菜。書上說黃蓉把豆腐鑲在火腿中給洪七公吃,簡直不可思議。經三番四次商討後,決定把整隻金華火腿鋸開三分之一當蓋,用電鑽在餘下三分之二的肉上挖下二十四個洞,再用雪糕器舀出圓形的豆腐塞入洞裡,猛火蒸八小時,做出來的豆腐當然鮮味絕倫,而且因其有二十四個洞,故以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為名,好不詩意! 只有歷史悠久的民族才懂得吃霉吃臭,因為裡面包裹著艱辛的記憶,好比德法的芝士。中國的臭豆腐和腐乳,外面可能是滿滿的一層霉菌,但只有親歷戰爭場境、憶苦思甜的人,才懂得品嚐它。《住事並不如煙》的作者章詒和女士就在書中憶述老北京的腐乳有二十多種,可以每天換一種口味伴饅頭吃。我小時候在南京太平路去幼兒園,每天上學最快樂的事就是喝豆漿,豆漿是向學校訂的,每月都要交豆漿費。當時糧食短缺,加糖的豆漿是需要額外繳交附加費的,在嚴寒的冬季能喝上一杯香甜的豆腐,真是無比滿足。但不知是回憶的甘美,還是現代產品的變質,那種回甘的滋味好像是再也找不回來了。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