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清明節五六事
2019/04/06 02:17:29瀏覽691|回應0|推薦3

關於清明節五六事

以下完全摘錄陳琪瑩的文章(除了標題),如果有興趣可看最底下的原文連結。
===========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沿襲到後來,清明節不再清明,與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冥節」,祭拜先祖與鬼神。最早清明節並不祭亡,而在護生/佑生:寒食時禁火冷食、之後重起新火,是吐舊納新/辭舊迎新,也對過去/逝去(表達)感恩與懷念,因此悼亡

#中國的死亡被制約到是地域性的死亡無法出離當地
清明時節掃墓到隋唐才風行(若遇上特殊事件:衣錦榮歸、升官高就……都會掃墓/上墳,誇耀的意義大於孝思);但也因為如此,可以知道中國的死亡被文化制約到是地域性的死亡,無法出離當地(人的心魂被所葬地牽絆,無法進行更高階的死亡,只能徘徊為中陰。

#墳修的愈堅固來世愈帶著殘缺的物質體
墳修的愈堅固,來世的投生,就愈容易帶著殘缺的物質體──人在死亡之後,很重要的是將前一世在物質上自己創造的、擁有的徹底摧毀與分解,利於下一世新鮮的重組。〕

#集體心魂的面子作祟
祭祖掃墓為的是強化血緣/宗族關係,團結、內聚,榮顯祖宗的功德,這也是集體心魂的面子作祟/作用。

#真正人格長留人心不必拘泥形式
真正的人格,即使不被墓碑紀念/悼念,也能長存在活著的人心中,不用以祭拜/掃墓等形式,要脅與確認(生者對死者的)心意;因為祭拜/掃墓讓生死雙方都無法自由。

#矗立墓碑讓死者心魂過度認同墓碑的身份無法真正離去
矗立墓碑(特別是名諱以紅字/銀硃描寫,是不肯釋放死者的血液-生命力量,屬於黑魔法),會讓死者的心魂與物質過度認同墓碑上的身份,而一直地方性地中陰,無法真正離去

#過分重視祖墳風水忘了如何全力開展自己
清明節讓祖先成為子孫的消費/交易與藉口:祖先必須庇蔭子孫(風水不好會殃及子孫的前途;因為能庇蔭,所以獲得祭拜;祖先必須為子孫的生活狀態負責等等),反而遺忘了個人可以在不被祖澤庇蔭下如何開展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269351239969755&id=100006847038154

(非陳琪瑩文章),補充說明,唐代已是法定假日,休四天
https://www.ntdtv.com/b5/2018/04/05/a1370360.html

圖: 唐代清明是國定假日休四天,唐朝人也蠻好命的,哈

 

===

原始文章 作者:陳琪瑩

【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名「三月節」,但卻是會變動的節日(冬至後第105日/春分後第15日),不會固定在陽曆四月五日(而會在四月三、四、五、六幾日之間變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歲時百問》);後來又因為結合了禁火、寒食──相傳宮廷也會在清明節賜給近臣「『新』火」(以榆木、柳木鑽出之火),以表榮寵──而讓清明成為了春嬉/春遊/踏春、墓祭並行的節日。

 

 〔補充說明:沿襲到後來,清明節不再清明、新生,反而成為了鬼節/冥節/掃墓節,與農曆七月十五/七月半/中元節(家祭之外,也祭拜地官、孤魂、野鬼、煞神)、十月十五/下元節(祭拜水官、爐神)合稱「三冥節」,祭拜先祖與鬼神。〕

最早,清明節並不祭亡,而在護生/佑生:寒食時禁火冷食、之後重起新火,是吐舊納新/辭舊迎新,也對過去/逝去(表達)感恩與懷念,因此悼亡;清明卻已重起新火、溫暖生命,是春耕植樹、風調雨順、護持生命的時機──寒食為陰、過去,清明為陽、未來:寒食禁火以為清明的出火,寒食祭亡以為清明的佑生,寒食休止以為清明的繁華。

 

古時,掃墓/上墳/墓祭(秦代興起的風俗)並不限於清明時節,反而在寒食期間;清明時節掃墓到隋唐才風行(若遇上特殊事件:衣錦榮歸、升官高就……都會掃墓/上墳,誇耀的意義大於孝思);但也因為如此,可以知道中國的死亡被文化制約到是地域性的死亡,無法出離當地(人的心魂被所葬地牽絆,無法進行更高階的死亡,只能徘徊為中陰)。

 

 〔補充說明:古俗中,埋葬死人,隆起的土堆為墳,挖穴填平者為墓,因此墳而不墓,墓而不墳。丘壟形的墳丘到戰國之後才普遍起來。〕

清明祭祖分為「家廟/祠堂/太廟的合祭」(遠祭)與上墳、掃墓的「墓祭」(近祭):合祭奉祀著歷來祖先,墓祭必須先祭后土(之神)、再祭左右鄰墓、最後才是自己逝世的家人/親人。

祭墓會燒香、上供,紙錢/往生錢必不可少;另外,也會披荊斬草、修墳立碑、堆墳填土/築墳培土、栽松種柏(以避魍魎)。

 〔補充說明一:早先是焚燒死者日常生活會用到的實物,並誦唸祭文(唸完焚化),挨次跪拜(先男後女);貨幣通行後,才為死者燒錢幣。〕

 〔補充說明二:中國民間咸認墳地是死者的世界,仍繼續著生前的衣食住行;但,物質生命不該是人生命經驗的全部,人還有著靈性生命。〕

 〔補充說明三:墳修的愈堅固,來世的投生,就愈容易帶著殘缺的物質體──人在死亡之後,很重要的是將前一世在物質上自己創造的、擁有的徹底摧毀與分解,利於下一世新鮮的重組。〕

祭祖掃墓為的是強化血緣/宗族關係,團結、內聚,榮顯祖宗的功德,這也是集體心魂的面子作祟/作用。

〔補充說明:中國文化中的社會組織以血緣-氏族關係發展起來,因此沒有家族(凝聚),中國社會就容易潰散,讓「慎終追遠」成為不得不的傳統。〕

 阿里曼希望死後的人永遠物質,而讓地球無法不物質;而中國的清明節風俗,將阿里曼的心願貫徹得多麼徹底!

〔補充說明:目前是地球物質最固化的階段,地球也必須走向氣化的狀態,揚升與進步自己。〕

 

真正的人格,即使不被墓碑紀念/悼念,也能長存在活著的人心中,不用以祭拜/掃墓等形式,要脅與確認(生者對死者的)心意;因為祭拜/掃墓讓生死雙方都無法自由。

〔補充說明一:祭拜/掃墓會讓原本可能一、兩世能解決的關係拖延到長長久久,陷彼此於只能有彼此的泥淖,無法開展生命。〕

〔補充說明二:死亡的姿勢必須與地球-物質/地平線/地表平行,死者才能真正安息;事實上,墓碑的狀態也是:矗立墓碑(特別是名諱以紅字/銀硃描寫,是不肯釋放死者的血液-生命力量,屬於黑魔法),會讓死者的心魂與物質過度認同墓碑上的身份,而一直地方性地中陰,無法真正離去、化散並開展(靈性的)自己。墓碑正確的方式是倒放,如同去世的人,讓去世的人願意死去、真正死去。〕

清明節讓祖先成為子孫的消費/交易與藉口:祖先必須庇蔭子孫(風水不好會殃及子孫的前途;因為能庇蔭,所以獲得祭拜;祖先必須為子孫的生活狀態負責等等),反而遺忘了個人可以在不被祖澤庇蔭下如何開展自己。

真正的緬懷,在實踐出先人開天闢地的精神,而不是冀求苟安在祖宗無微不至的庇祐裡……清明節,我們為著祖先做什麼?又為著自己做什麼?請在掃墓、奉祀時好好想一想。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f15e5b&aid=12536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