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4/10/09 22:55:19瀏覽134|回應0|推薦0 | |
二讀史記《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呂不韋從一個衛國商人(在當時商人的地位很低)變成秦國的宰相,除了本身的努力,也因時勢給了他這個機會。史記:「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陸劇《皓鑭傳》的劇情,以其背景,故事圍繞秦趙兩國鬥爭而展開,由李皓鑭(吳謹言飾)、呂不韋(聶遠)領銜主演。後來與當時的秦國質子嬴異人(茅子俊飾)幾經波折,發生感情。李皓鑭積極尋求改變命運、呂不韋一心想成為人中之王、嬴異人迫切需要返回秦國,三人為不同目的而結盟,聯手在戰國歷史洪流中追求各自理想。 先談其背景: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即秦孝文王,子楚被立為太子。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後突然去世,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任命呂不韋為丞相。贏政以太子身分繼承莊襄王的秦國王位即位(13歲),呂不韋以「仲父」輔政,統一六國,西元前二三八年登基親政,史稱秦始皇。 嬴異人(子楚),父親是秦孝文王,母親是夏姬(韓國宗室女,秦始皇祖母),並未得寵愛。秦孝文王,咸認秦趙兩國需要互換人質,便派異人成為質子(人質)。期間趙孝成王之女趙國公主雅愛慕異人,不得,偕其母厲王后密謀計策欲置李皓鑭於死地。呂不韋趁機利用皓鑭在趙國內廷挑起事端,以此良機帶秦王異人逃離趙國回歸秦國。奈何秦國奸臣播謠言說,皓鑭之子贏政的父親不是贏異人,而是呂不韋?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另《史記‧呂不韋列傳》,關於趙姬的敘述極少,僅以「呂不韋姬」一詞帶過。 又載:「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 又載:「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文中未詳孰是? 趙姬(李皓鑭)是不是贏政的親生母親,史學也眾所紛紜? 呂不韋他在秦王嬴政年少,常與太后趙姬(嬴政的母親)私通,而嫪毐又乃呂不韋門下舍人,未能避嫌,終招被誅。贏政在「嫪毐之亂」後,忌憚呂不韋的權勢,罷其相國之職流放了他。 呂不韋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把趙姬贈與異人」。又不該在贏政當權和太后(趙姬)私通奸情,踰矩君臣之禮,種下殺機。「接輿隱遁世俗,箕子披髮佯狂」,世人有幾人能看清權勢,做得如此啊!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得很清楚:「此言佞人也。」把呂不韋歸入奸人行列。論語里仁篇(4-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呂不韋在孰忠與孰奸的十字路口上徘徊,後來者定會給一個衡量! 論語‧微子篇(18-1)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見紂無道而去。箕子諫不聽,因以為奴,乃佯狂受辱。比干強諫被殺。 三人皆意在安亂寧民,行雖不同,而其至誠惻怛心存愛人則一,故同得為仁人。 論語‧微子篇(18-5)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