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
2023/10/29 14:25:09瀏覽238|回應0|推薦2

讀史記《齊太公世家》第

《齊太公世家》記載了姜姓齊國自西周初太公建國起,至公元前379年齊康公身死國滅,總計近千年的歷史。

齊太公呂尚,姜姓,字尚父,也稱「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呂望」、「尚父」、「師尚父」。首先談到了武王伐商纣,成為天下之王,諸事多半是採用呂尚的計謀。武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呂尚。直到齊桓公(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姓,呂氏,名小白齊僖公的兒子) 執政,管仲相齊,大力改革國力增強,齊國走上稱霸的道路。為齊國發展打下了基礎。桓公去世,齊國漸趨衰落,終於被田氏所取代。

司馬遷在本著作揮灑了齊桓公機智果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業績,當然他也寫了齊桓公從善如流,重義守信的明君風度,晚年驕縱固執,好大喜功的思想變化。

鮑叔牙曰:「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無以增君。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桓公從之。

憲問篇(14-17)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這段話看出齊桓公心胸之大。子路對於管仲沒有從一而終事一君而變節,見風轉舵輔佐小白顯然頗有微詞因伯樂齊桓公識得千里馬管仲,兩者相輔建就春秋霸業之首。《管晏列傳二有說明。

齊桓公十四年,陳國內亂,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至齊國後改為田氏,為齊國田氏之祖。齊景公死,公子陽生即齊悼公,自立為宰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桓公好,多內寵,如夫人者六人

桓公死後,兒子互爭繼承王位(五公子各樹爭立),以致宫中無人敢去把齊桓公的屍體入棺。就這樣桓公的屍體丢在床上六十七天,屍體爬滿蛆蟲以至爬出門外。

康公二年,韓、趙、魏成為諸侯。田常曾孫田和把康公流放到海濱。康公死,吕氏祭祀斷絕,田氏終於佔有齊國。

春秋年代是一個劇變失序的時代,北宋蘇洵在《管仲論》: 

桓公聲不絕於耳,色不絕於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桓公之手足邪?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桓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 

又另一段:

吾觀史鰍以不能進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後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一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後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其實天下並不是沒有賢者,而是有賢能的臣子沒有英明的國君去用他啊!)衞國的史鰍因為不能使靈公進用籧伯玉黜退彌子瑕,所以有死後的屍諫;漢朝的蕭何將死時,推薦曹參代替自己。管仲如果能推舉天下的賢者來代替自己,那麼雖然死了,而齊國不至於說是沒有管仲這類人了,那麼齊國又有什麼好擔心的?這是蘇洵在《管仲論》對管仲的感嘆!

齊國的衰落,一方面由於姜姓公室舊貴族日益腐敗,另一方面由於統治階及内部鬥爭日益激烈,經過崔杼、慶封之亂,大傷元氣,不得不被後來著豪傑賢士所取代。

司馬遷在結語中說:「莊公(崔杼迎立太子光,即齊後莊公)失德,崔杼作仇。陳氏專政,厚貨輕收。」一語道破矣。

 

 

附記

孔子家語‧賢君第十三

子貢問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孔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賢者也。」子貢曰:「齊無管仲,鄭無子產?」子曰:「賜,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聞用力為賢乎?進賢為賢乎?」子貢曰:「進賢賢哉!」子曰:「然,吾聞鮑叔達管仲,子皮達子產,未聞二子之達賢己之才者也。」[P191]

意思是說,能為國家推薦才德兼備的人出來治理國家,比個人盡心竭智為國家辦事還要好。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8002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