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16 18:18:17瀏覽450|回應0|推薦0 | |
讀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史記列傳第十六 司馬遷在《史記》中以四公子並列的四篇連傳記述之。分別是《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魏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這篇傳記膾炙人口原因,是作者以動情的筆墨寫下了兩位愛國志士的事蹟: 一位是門客毛遂,他在趙國危難之時挺身而出,自薦隨同平原君出使楚國,在同楚王訂立盟約的過程中表現出大智大勇,從而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位是舍吏子李同,當趙國處於危在旦夕的嚴重時刻,他不僅向平原君提出得力的應急措施,而且親身冒死赴敵,最後壯烈犧牲。(秦軍為之卻三十里,秦兵遂罷,邯鄲複存。李同戰死,封其父為李侯。)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在歷史上留下三個典故: 其一門客毛遂自薦事件 與楚國訂立合縱盟約這個外交活動勝利,平原君大大獎勵了毛遂,尊他為上賓。他還說了一段很有名的話,說是自己閱人無數,自經為天下英才都在自己帳下了,沒想到毛遂在門下多年,自己卻沒有發現,真是非常慚愧。 其二是從門客中徵召了3000人組成一個敢死隊,打敗秦軍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平原君平時的生活狀態,是把自己的家族人員放在較高的位置上,而把門客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上。雖然自己花了那麼多資源養了這麼多人,事到臨了,卻沒有人願意挺身而出;只得加大賞賜,才會有勇士出現。(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 其三勸趙王接納上黨的投降,引發了長平之戰 為了貪圖馮亭獻城而招致長平之戰,趙軍四十多萬人被坑殺,趙國幾乎滅亡。他矯情殺妾以討好賓客更顯露出他性格上的無能和殘忍。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平原君是一個非常重視實力的人,但又對利害關係考慮得不全面。 平原君趙勝,趙相,一生三離相位又復職三次。(三去相,三復位。) 所以說,平原君雖然養了很多門客,但這些人的組織性並不強。而又受到平原君眼光的局限,麾下眾多的賓客不乏優秀人才,很容易被忽視。與秦國獎勵軍功的體制相比,就可以明顯地看出,激發人才的平台放在國家層面上與放在私人層面上,所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賈誼《過秦論》:「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這段話竊認,言過其實,作者在篇幅之中也不完全持讚同的角度來作評述矣! 竊引用論語陽貨篇(17-13)一段話:「鄉原,德之賊也。」若是,德之賊能秉著「居之忠信,行之廉潔,眾皆說之」,那齊孟嘗、趙平原、魏信陵、楚春申,此四人皆好客喜士,但對對局勢的見解、對君臣膽識,對傳統觀念束縛,對不懼統治階級的好惡,或許還是值得太史公為他們著書留下歷史的一頁。 太史公《自序》言:「不序四君,養客禮士之風猶可於它傳補述;不序四君,則東方諸國合縱連橫之捭闔不能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