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患有糖尿病的病人超過3000萬,發病率接近10%,預計2030年以後每個州糖尿病的患者都將超過15%。由於亞裔體脂率比白人高等原因,亞裔社區中糖尿病的發病率更高。據中心健保(Central Health Plan of California)醫務主任蔣安邦(An Pang Chieng)統計,該醫療網內的會員近三分之一都患有糖尿病。蔣安邦認為,糖尿病不僅是血糖高的問題,它本質上是血管疾病,因為「糖尿病病人最大死因是心臟病和血管疾病,特別是成人的二型糖尿病」。

蔣安邦表示,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對胰島素造成抗拒造成,亞裔人群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不能有效降低血糖,甚至胰臟分泌的胰島素數量根本就不夠,導致華人很容易得糖尿病。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最多的國家分別為印度、中國和美國。

糖尿病併發症包括大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疾病)、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末梢神經病變。若不能有效控制血糖,以小血管病變而言,將會導致失明或末期腎病變,而末梢神經病變則將導致截肢等嚴重後果。常見併發症包括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失明。甚至糖尿病人死於癌症的風險也比常人高,「脂肪太多也會提高癌症機會,比如乳腺癌、大腸癌、胰臟癌」。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包括45歲以上、超重、少運動、有糖尿病家族史、曾患有妊娠糖尿病或分娩過超過九磅的嬰兒等。對於亞裔而言,最明顯的兩個因素則是遺傳和超重。

糖尿病人常見的檢查是糖化學色素(A1c),原理是檢查血液裡面紅血球外面的皮膜黏上了多少糖分,若在5.6%以下是正常,6.5%以上則被診斷為糖尿病。已確診糖尿病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有兩個最重要的關注,首先是每隔三至六個月要查一次A1c,醫師根據檢查結果調整藥物。若能維持在7%以內則最理想,若7%至8%則有可能產生併發症。另外要預防大血管疾病,控制血壓和膽固醇,同時服用降血壓和降膽固醇藥物。

蔣安邦指出糖尿病病人在飲食上的迷思。例如不少人都知道澱粉要少攝入,除非是高纖維澱粉。最典型的例子是要控制白米飯,「白米飯就是單純的澱粉,沒有纖維和維生素,吃白米與直接吃白糖沒什麼區別」。但很多人以為所謂的「全麥」麵包就是高纖維澱粉,可以多攝入,「其實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全麥的定義是,只要達到35%全麥就可以標榜是全麥,但其實剩下的65%可以混入很多不適合糖尿病人吃的白麵粉」,故全麵食品並非糖尿病人的理想選擇。他建議,最好的主食是全穀類(whole grain),例如麥片、紅米、黑米,「糙米雖好過白米,但也不是理想的全穀類食品」。

人們常說,飲食提倡「低脂」,但這種說法也不準確。蔣安邦表示,每天攝入的脂肪不能超過每天需要總熱量的30%,但同時還要吃「正確的脂肪」,即不飽和脂肪,避免吃動物脂肪,如肥肉、雞皮、動物內臟等。分辨飽和與非飽和脂肪最簡單的方法,是將脂肪放在室溫中,若油脂凝固了則是飽和脂肪,例如奶油和素食者常吃的蛋奶素都是很不健康的。

【健康與飲食】白米、糙米、紫米哪個好?一次帶您認識瞎米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