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4/16 22:40:30瀏覽2657|回應8|推薦20 | |
有些事是真是假﹐其實用反推算就能找到答案。 曾雅妮曾是女子世界高球冠軍﹐就算她五十年後再上場﹐打的再差杆數也不可能過百﹐這是鐵打石雕的事實。 美國在五十年前上月球像是去度假一樣﹐但今天的「阿提米絲計畫」﹐說要重上月球時﹐行為卻如白痴醒來﹐要重新學步﹗ 但包括大部份美國人和在旁邊膜拜的信眾﹐就從不會對這國家過往的偉大成就有所懷疑﹐不然發現真相不同時﹔那就等於告訴小孩﹐聖誕老人只是請來拍照收錢的咖﹐其他什麼都不會一樣﹔這是對神聖偉大的美國是一種冒犯﹐ 網上的載人登月記錄 到現在為止﹐全世界只有美國才有載人登月多次的記錄: 阿波羅計劃共有十二人登陸月球。從1969年7月20日開始的41個月內,共6次NASA任務中,每次都有2人通過阿波羅登月艙登月。首次登月的是阿波羅11號上尼爾阿姆斯壯和伯茲艾德林。1972年12月14日阿波羅17號的塞爾南和傑克施密特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登陸月球的人。 不用去探究每次任務的細節﹐假如五十年前做過飛碟出來﹐還飛過上太空的話﹐今天想再搞一次﹐只要把當年的藍圖翻出來﹐改動一下重做就成﹐加上現代科技和物料的改進﹐那麼功能就只有更先進﹐不會比以前差的。 當年視像輸出只靠笨重的像管﹐那時還沒有LED﹔ 而影音訊號傳遞的速度和今天比起來﹐就像烏龜和跑車﹐太陽能電池的功能就更不用說了﹔這點大家都沒有異議吧? 記得當年全世界人是差不多同步看著這太空人跳下登月船﹐然後發報那偉大的台詞﹐完全沒有秒差﹗ 諸般科技如今安在哉? 有沒有可能當年的設計在今天突然完全不能再用﹐要重新從零再搞一次的? 難道物理學竟會昨是而今非? 把神話變成現實就叫奇蹟 轉錄自時事觀察: 為什麼美國阿波羅登月是個奇蹟? 從[阿提米絲計畫]登月計劃一開始就一波三折,按理說幾近習以為常的火箭發射都搞了三年,從無人繞月到載人繞月計劃18個月,再準備登月都要最少一年,整個為進軍火星鋪排的「再度登月」都搞了5年;到2025-26年之內進行第三次飛行任務中,會將首名女性宇天員送上月球表面。 那麼阿波羅登月計劃又用了多少時間?由1967年阿波羅1號悲劇性的大火,到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順利第六次登月,也不過5年多,如果扣除大火後的年多停頓,計劃實際還不到4年時間! 計劃中將於1967年2月21日發射的阿波羅1號於1月27日進行一次例行測試時,指令艙突然發生了大火,三名太空人格里森、懷特和查菲15秒內全部不幸遇難,悲劇性的大火對美國航天事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計劃中間還有今天因為電影而最廣為人知在1970年4月11日升空,登月失敗但僥倖回來的阿波羅13號。但現實卻是快速得很,除了順利繞月算是意料之中,但許多工程卻是令作為PM的感到震撼! (作者是Project Manager, 對工程的步驟進程分毫都不能馬虎) 1. 登月艇在月球軌道中重新與指揮艙對接的工作,因為阿波羅1號的中斷而重啟後,不足半年,只用了5個月就完成。 2. 從繞月成功到測試登月,只用3個月。 3. 阿波羅10號測試登月艇離月球表面僅15.6千米,記著這時候是1969年5月18日,按NASA的說法,阿波羅10號完成了所有測試登月艇和指令艙表現以及檢查細節的飛行目標,為阿波羅11號不到兩個月後的成功登月鋪平了道路, 4.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但若問,連軟著陸也未試就丟人下去,敢嗎? (今天做法卻相反﹐就算射人到地球軌道再回來都小心翼翼﹐真的在月面著陸要到數年後﹐還準備找個體重較輕的女太空人著陸﹐中間還隨時有變。因為假如稍有差池﹐不光計劃會立刻叫停﹐那五十年前的偉大成就立刻會變成神話了﹗) 5. 阿波羅16號第二次使用了月球車;杜克曾駕駛它達到了18千米/小時的速度,這是月球車的速度記錄,被收入了《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這種速度的確是令人震驚的,因為根據所知目前在月面上仍在行走的玉兔2號,過去950十天只走了708米,平均每天移動不足一米,雖然說玉兔2號可能實在走得很慢,但是其他的火星車或月球車同樣緩慢,例如蘇聯的月球車1號,實際工作10個月移動10,540米平均,每天35米。 美國的機遇好火星車和好奇號分別在8年和15年,都只是移動了23公里和45公里,平均速度不足每天10米。 不要忘記,還是50年前的電池! (圖上月球車的檔泥板四個輪都有﹐但速度那麼慢的載具﹐應不會塵土飛揚﹐加上太空人都保護很好﹐有需要增加這多餘的重量嗎?) 沙灘車美國的火星車 (可見這月球車是抄自Dune Buggy, 但真能用的外星運輸器的輪是像火星車那種﹐颷不起來的。) 無論美國50年前怎麼登月,但50年來都沒有想過要登月,突然之間要重返月球,只是因為中國要登月。 美國國會早前敲定2023年的預算法案,其中給NASA的撥款為254億美元,不僅比拜登此前提出的預算少了近6億美元,相較2022年的撥款也僅僅增長了5.6%,甚至跑不贏美國的通脹。美國當年的登月計劃是帶著政治任務的,局長尼爾森明白,只有刺激到美國政客的政治動機,才能拿到更多經費。 (五十年前兩名壯漢除了在月球颷車外還打高球﹐更曾挖了共682公斤的月球岩石樣本﹐回程的登月船除了這兩人還加上這些石頭﹐從月面發射再和母船對接回家。要知道在第一次登月時的軟著陸﹐和再發射去和母船對接這些"動作"﹐事前都是未試過的﹐著陸時有多少衝力和發射上升需要多少動力都是靠猜的﹐這種科技這種膽色﹔今天不拿來再用﹐莫非有病?) 後記: 以往打BB彈時都是神勇無敵﹐當拿著真槍實彈時﹐就會變得小心翼翼﹐這可能解析了今天的太空計劃要那麼謹慎的原因吧。 突然覺得島人還是比較聰明﹐不論是藥苗價格或論文的真本﹐都用封存法﹐數十年不再提﹐那子孫數代後誰還會理這些屁事呢? 有人說大部份的科幻想像﹐有一天都會變成事實﹐會不會明日世界是由美國設計和想像﹐而由中國去變成事實呢?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