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人困老宅
2021/10/16 22:36:27瀏覽1386|回應0|推薦32

老人困老宅

        重陽節那天,本該是老人歡樂的日子,無奈高雄城中城大樓發生大火,造成46人、41傷的慘劇。深究嚴重傷亡原因,除消防設施不足及雜物阻礙逃生外,住戶多屬行動不便的弱勢老人,也是重要因素。這一場大火,不只燒出防災問題,更燒出長久以來「老人困老宅」的問題。

        今年4月,聯合報願景工程推出《囚居晚年》系列報導,揭露了43萬名老人困居無電梯老公寓的事實。這項報導,激起許多讀者回響,可見問題既廣又深,該報建議政府必須正視其嚴重性,讓囚老者脫困,重享安樂晚年(註一)。本人已逾古稀之年,對這項報導感受尤深,也慶幸當年有先見之明,20年前即已搬離公寓房子,遷至有電梯的大樓,當不至於發生囚居晚年的情形。

        早年,政府為安定軍公教人員生活,大力推廣「公教住宅」,建築界給它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步登公寓」,亦即住者得靠健腿一步步攀登。年輕時,不覺得這種公寓有什麼難處;等到年紀漸長,便感到爬樓梯是一種沈重負擔。因此,常利用授課機會鼓勵大家:以前作為上班用的公教住宅,要設法換成有電梯的大樓及公共設施周全的社區,以免年老之後被住屋所困。某次,有人吐槽說:老師!我們那有能力換成電梯大樓,即時有些餘錢,早被「啃老族」啃得精光,能夠三餐無虞,就不錯了!憶及此事,已隔十多年,如今台灣房價依舊居高不下,若要讓老人離開「步登公寓」,恐怕難上加難!

        聯合報《囚居晚年》報導之後,不少讀者回應各式各樣的案例。其中,基隆市議員王醒之敘說:有位行動不便的80歲老婆婆在孩子移居後,獨自困居在老街二樓,女兒每週送菜一次,婆婆平時以看電視渡日;有一天電視壞了,老婆婆只好趴在陽台,看樓下來來往往的行人,當做消遣。王議員表示:聽了都想哭!(註二)三十多年前,本人鄉下祖厝由平房改為四層樓,原規劃一樓為車庫;不久,母親不良於行,於是劃出一部分作為房間,供老人家作息之用。母親過逝後,又有年紀較長的同輩難以行走,索性把車庫當成起居間,可見樓梯對老人而言,真是不可承受之重。

        政治人物在選舉期間,總是喜歡高談「居住正義」,只是大都著重在社會住宅或青年住宅興建上;至於這種累積多年的「老人困老宅」,似乎視而不見。所以,聯合報社論建議:執政者若真的苦民所苦,請拿出政治魄力,拆解難題、補強法令,與時間賽跑,搶救台灣的老屋囚徒吧!

註一:參見https://udn.com/news/story/7338/5347006

註二:參見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2047/5334147?from=udn_mobile_indexrecommend

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因應人口都市化而興建的集合住宅,都是屬於這種四、五層樓無電梯公寓,建築界為這個時代殘影,取了浪漫的名字─「步登公寓」。

都會區四、五層樓無電梯公寓,經過都更後,成為美輪美奐的電梯大樓,與原有的「步登公寓」相鄰,顯得很不調和。

台北市到處都有這種四、五十年前興建的「步登公寓」,難怪有人說:台北市如同鄉下。若要都更,反對者往往是一樓店面的屋主,因此要變成有電梯的大樓,談何容易!

這裡原有一排兩層樓的公寓,經過多年的溝通與協調,終於在今年初起造為15層大樓,但仍有兩戶不願意配合都更,未來這兩戶將夾雜在眾多大樓之間。

不良於行的老人坐在輪椅,若而有子女或外傭陪伴到超商購物,是囚老者夢昧以求的事。

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者,多半須要仰賴居家服務員、社工,甚至消防隊幫忙才能下樓。(註:照片取自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2053/5337157

根據內政部統計,民國109年居住在無電梯公寓老人接近43萬人,而且逐年增加中。此種情勢,說明「老宅困老人」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必須拿出魄力,搶救台灣的老屋囚徒。(註:統計圖取自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2047/5334147?from=udn_mobile_indexrecommend)。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695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