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18 14:17:19瀏覽1372|回應1|推薦7 | |
台北花博開幕那天到園區採訪,拍下這張照片。 取這樣的構圖緣自一個很無厘頭的想法,同時也是被派到台北支援採訪工作至今,在新的採訪環境的一些感觸。 先解釋一下,花博美術園區這個名為「知竹常樂」的裝置藝術作品,在花博開幕之前曾是新聞焦點──有人認為這個「放大的雞籠」造價太貴了。 那一天拍下這張照片,就取飛機的「機」和竹籠的「籠」字──雞籠,用「放大的雞籠」新聞事件,記錄一下自己在台北的工作心得。 北市年底有選舉、有花博,捷運蘆洲線接著通車,又要拍攝影音新聞,人力相對吃緊,八月開始,我被派到北市支援。 原以為會是個忙碌的工作,但因為報社今年招考了一批新記者,北市先後補了三個人,又是能用的三個人,支援後期我就只負責處理議會的新聞,再機動支援台北市長郝龍斌相關行程,工作壓力反而減輕。 可能是選舉年的關係,北市議員這陣子開記者會開得凶。 記者會的模式是議員找到市政疑點後,通知市府相關局處人員出席,在一群記者面前論斷是非。想當然爾,到了人家的地盤,議員又是有備而來,在記者面前,多數官員臨時接招,只有吃彆的份。 看了一場又一場的記者會,有些議員點出市府施政盲點,或是說出民瘼,透過輿論力量,改變施政方向或是調整施政強度,我覺得是功德一件。 反觀有些議員流於一黨一派或個人立場之私,關心的焦點講得口沫橫飛,乍聽之下言之成理,卻又禁不起理性思辯;或是有些議員說了一堆,經過官員解釋,意識到一切是誤會一場,還是拉不下臉來,一定得罵上幾句,我就覺得有失格調。 以「放大的雞籠」為例,挾著揪出新生高架橋改善工程預算浮編疑雲的餘威,花博工程一度也被以放大鏡檢視,但兩項工程的性質差異那麼大,硬要把新生高模式套在花博身上,說實話,占不了多大、多久的便宜。 印象中,捷運乘客責任險招標案的採訪經驗也很經典,議員質疑八位數、上千萬元的標案,壽險公司何以能用比底價低一元的得標? 乍聞此事,我也覺得事有蹊蹺,其中必有玄機。但聽了捷運公司的解釋:底價就是以公開資料法定「大眾捷運系統旅客運送責任保險費準標準」下限,乘上預估全年乘客人數算出來的數字,只要壽險公司願意以法定下限投標,就會精準的猜中底價得標,如此說來,整件事也就沒什麼大不了了。 幾次的採訪發現,議員鎖定的焦點(如捷運乘客責任險標案)經官員解釋,大多數人都明白是誤會一場,但有些人一時之間會意不過來,還要追著打的時候,搞清楚狀況的友軍會適時勸阻,但在媒體面前總不能示弱,還是得去逮其他的小辮子,即使只是語病,也不能放過。 這種流於口舌之爭的記者會,我稱為辯論賽,只求輸贏,但與真理、真相無涉的辯論賽。 新聞前輩說過,記者工作會經歷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心情轉折,我在想,議員問政應該也是一樣吧。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