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談流浪教授的出路吧!
2008/11/02 21:05:01瀏覽1914|回應0|推薦12

實用型大學?報上這樣說:

大學唱空城 教部訂退場紅線

2008/11/02 

【聯合晚報記者謝鎔鮮台北報導】 

大學缺額嚴重,少數學校甚至招不滿5成,大唱空城計。教育部將編印大學「退場警示手冊」,並組成諮商小組進駐招生未過半的學校。但系所評鑑可望與退場脫鉤,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他希望讓評鑑回歸單純建言,讓市場決定大學去留,年底將訂出方向,以後系所評鑑不佳可望免再減招。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接受11月評鑑雙月刊專訪時表示,今年幾所大學招生出現嚴重缺額,即使開放兩所學校重新辦理單招,仍只加招到40人與63人,因為社會認為學校換湯不換藥。 

大學須認清定位 全盤檢討課程 

他說,這顯示大學必須認清自己在國內是「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還是「實用型大學」定位,全盤檢討系所名稱、整套課程內容到師資轉型專長培育計畫。如果不做,學校招生到了明、後年仍未見起色,很可能就撐不下去了。 

大學若真撐不下去該如何是好?教育部祭出專家諮商與退場手冊兩手段。何卓飛明確指出,教育部已邀集退休校長、財務專家組成校務諮詢小組,進駐招生不滿五成的大學,替學校把脈辦學不佳的病因,協助改善對症下藥。但更重要的是,大學應先組成危機小組,分析自身優劣勢。

什麼叫做『實用型大學』?以我的認知就是就業導向的職業學校,可以有高中職校就可以有大學職校,那乾脆就歸類為技職體系即可,但是現在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一樣招生困難,所以我認為上面這些說法與作法都錯估事實了!

真正的核心問題是其實外面已經沒有學生了!所以再召生幾次都沒學生,不是因為學校不好,不夠努力,而是願意讀書的人都已經去讀了,還沒讀的或有其他原因,但都與學校怎麼作無關了!所以還找專家進駐學校等等實在只是干涉校務體系找麻煩的作法。教育部大概不知道這些學校內部已經早就試過很多專家意見,天翻地覆好多次了,加上系所評鑑,升格大學等等的外部意見都還在消化之中,實在不需要再找專家提供更多意見了!

或許大家都比我聰明,也知道問題所在,但是怕得罪人所以說得語焉不詳。就是未來一兩年內,除非台灣之外來讀大學的學生大增,不然一定會有學校必須退出,也一定會有很多教授會被迫失業。目前不只是媒體關注的幾所大學與學院,事實上多數技職大學招生也都很慘,而且少子化趨勢還會繼續七八年(民國105年到最低點),博士產量則持續上揚,粗估必定失業的教授至少數千人!新舊博士找不到教職的一定會上萬!

我認為真正健康,有勇氣與前瞻性的討論應該是:如何正面的『消化』這些高級人力!讓這些必然失業的,高達數千甚至上萬的博士們,成功的轉換軌道,變成台灣未來整體發展的助力?之前數十年,我們九成以上的博士除了當教授就不知道還可以作什麼?但是既然讀過這麼多書,光是憑過人的邏輯思考能力就一定會有生產力。我認為未來三五年必須要做一些調整的方向是:

一、        企業一定可以藉此機會升級,因為原來工作穩定月入七八萬的教授,未來可能五萬元就可以請到公司上班了!政府更應該強力介入輔導這一波必然出現的產業升級。想一想,當年台灣經濟起飛有一大原因是九年國教提供的人力素質提升,那麼一大堆博士進入各個民間企業,可以作多少事情?

二、        目前還有教職的博士們也必須認真的想想自己除了『學術』價值之外,真正在這個時代與社會中的『實用』價值幾何?因為有可能你也會沒書可教,或者學校會要求你教『實用』的教材,如果教不出就業的需求,就有可能被補習班老師取代。

三、        真正想追求卓越的研究型大學,也應該趁此嚴酷時機努力的汰舊換新!平平都是博士,因為學校關掉或大幅裁員釋出的人力之中必然有很多『遺珠』!有些或許比賴在國立大學多年的教授更有研究潛力,如果不是職位不穩,這些人或許就一輩子隱居山林了!現在被迫出山,好學校何妨開個小門,讓有研究衝力的私校教授自己靠實力厮殺進來,這不也是學術界的收穫?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234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