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車牌辨識需要甚麼攝影機?
2017/08/22 09:12:42瀏覽4318|回應0|推薦5

多數車牌辨識系統廠商偏向賣整套的系統,就是攝影機辨識核心管理軟體。但我的公司卻只賣辨識軟體!所以幾乎每一個客戶都會問我那「攝影機的規格」應該怎麼樣才能辨識得好?甚至對我頗有微詞:怎麼不一起搭配好再賣呢?我怎麼知道攝影機與你的軟體搭不搭啊?

其實不是我偷懶,而是基於近幾年攝影機進步飛快,品質早已超越車牌辨識所需,基本上任何人買的任何基本款攝影機,只要畫面上的車牌人眼看得清楚,我的軟體就能辨識!最多只是車子移動時焦距會變化,如果攝影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差一點,就會讓畫面有點模糊影響辨識。

但是大家都看到了,這幾年之間因為手機自拍的需求,畫素破百萬之後還迅速破千萬!各種周邊功能如自動對焦也跟著進步,等我解釋完「車牌辨識用攝影機」的規格時,你已經「買不到這麼爛的攝影機」了!我如果搭配攝影機賣,等你買到時一定會質疑:我怎麼用這麼差的攝影機唬攏你?燦坤買的都比較好!

其實,多數車牌辨識廠商還是堅持繼續整套賣,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為了多數人知的權利,避免花大錢買到不好用的車牌辨識系統,我就得罪同業實話實說了!繼續避重就輕唬弄客戶遲早也是會破功的,就早點面對現實,盡快升級改版吧!

早期做車牌辨識時,因為多數攝影機品質不夠好,車牌的字元在一定距離外要看清楚是很難的!大家應該都記得,稍早很多電視新聞中調出來的犯案現場錄影帶,看得到車子卻看不清車牌,總是抓不到罪犯,令人扼腕!

所以當時要能做車牌辨識首先要有「超高品質」的攝影機,一般監視器是鐵定不行的!於是乎,車牌辨識系統的早期廠商很多是作攝影機起家的,還發明了「LPR專用攝影機」這個名詞!其實只是畫素較多畫質較好的攝影機,其餘功能差異極為有限。他們賣車牌辨識系統的利潤一部份是來自攝影機的差價,如果不搭配著賣就會少賺很多,就像餐廳不允許攜帶外食的概念,她們必須繼續硬掰「攝影機的特殊規格很重要」,即使明知其他廠牌的攝影機一樣可以用!

另一方面,很多並不是作攝影機起家的車牌辨識廠商,也繼續堅持要搭著攝影機賣,這又是為了甚麼?詭異的是:他們堅持要搭的並不是較新型,畫質較好畫素較高的攝影機,反而是老舊到多半已經停產,很難繼續買到的舊型攝影機!

原因是:他們的辨識核心軟體是基於較低解析的舊型攝影機畫面設計的!譬如一個640X480畫素的畫面上可以辨識的車牌大小約一百多畫素寬,所以畫面一定像是一張特寫照片(如下圖),既然是特寫,背景就不可能太複雜,辨識軟體不必太聰明就能鎖定車牌,整體辨識計算的時間也不會太久!

但是如果你餵一張百萬畫素的全景照片進去(如下圖),車牌大小還是一百多畫素寬,理論上當然能辨識,但是周邊背景變複雜了,鎖定車牌的程式必須更聰明,不然就會常常找錯目標,即使能找到,因為畫素變多了,計算量也變大了!原本一秒鐘可以辨識完成,現在卻要辨識五秒鐘!那還得了?買家不瘋了才怪?

換你是車牌辨識廠商你會怎麼作?當然是繼續迫使客戶只能輸入640X480的小影像囉!但是,現在到哪裡去買這模低解析的攝影機呢?幾百元的最低價WebCam都有百萬畫素了!連640X480的影像品質選項可能都沒了!但廠商就是會硬塞給你一些骨董攝影機,他們自己也很尷尬,買不到「合適的硬體」!如果你買到這種「整合性」的車牌辨識系統不就是大悲劇了嗎?但是你叫廠商怎麼辦嘛?總要給人活路啊!不繼續賣怎麼養活一家子的人呢?

其實,說穿了車牌辨識系統最關鍵的部分就是辨識軟體,有人稱之為辨識核心,有人稱之為辨識引擎,意思是一樣的!這是所有車牌辨識廠商都心知肚明的事實,但是因為多數廠商對於這種核心技術的自主性都不高,不是之前多年已退休的老前輩開發的,就是高價從國外買回來的,甚至是從不知何處盜拷來的!所以他們對外一定會貶低淡化辨識核心的重要性,強調周邊硬體,尤其是攝影機很重要!但其實已經非常不重要了!

如果軟體可以不必更新,一用幾十年都不變那還好,但是誰知道影像品質忽然變化這麼大?軟體不隨著升級改版就會陷入現在這種尷尬的困境,辨識軟體不能自主研發精進是多數車牌辨識廠商心中的最痛!所以各位讀者就知道:現階段車牌辨識系統絕對不能隨便買一不小心就會買到化石古蹟,那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我其實是很早就看到這個車牌辨識系統軟硬體正在磨合重整的尷尬局勢,才敢於大膽進軍車牌辨識市場的!比品牌比規模我都不如傳統廠商,但是比研發反應速度我就不會居於劣勢了!所以我的軟體開發都是盡量走在硬體發展的前端,也堅持繼續自主開發,以後有甚麼變化,我的客戶就不會被時代拋棄,我總能繼續更新軟體適應新影像環境的。

真的!現在買車牌辨識系統,使用甚麼攝影機絕對不是甚麼重要的問題!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0840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