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長地久可待乎?
2006/12/21 01:07:28瀏覽548|回應0|推薦5

杜忠全

還是把話說開了吧,當初卜居到這高樓住宅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捨棄那萬家燈火的一面夜外景,而選擇這靠向山壁又貼近樹林子的反面向,其實就是看上了陽台外邊的一大攤綠。陽台外邊的一大片翠綠,以及連在那後頭的一脈青山,讓我們該死又天真地認定,我們落戶的這一面向,應該算得上是世界的盡頭了;縮藏到了這世界盡頭的臨界線上,那麼,從此以後呵,只要從匆忙的外頭生活回到這翠綠的邊緣角落來,並只要跨步走出那裝著無限綠意和生機的小陽台,那麼,囂鬧的世界也就跟我們倆倆相忘了。喧鬧給遮攔不見了,那麼,任那外頭的紅塵翻滾再是如何的捲天席地,以及那些天翻地覆的滄桑與遷變,揣想是都不會掀動我們這處寧靜的生活角落的。然而,舒心的看山歲月還沒來得及過上幾個年頭,我們卻在天降神兵的跟前倉皇失措地發現,自己原來還不是跟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孫猴子一樣,當初都是一泡尿撒在如來佛的手掌心,就是那麼一回事了!

這如來佛的掌心只輕巧地翻動了一下,眼前的山河大地即時就風捲落葉地變了色,翠綠撤換成了一大片黃土高坡!就在天兵神將們各顯神通地掀林倒樹的當兒,我們才睜眼看清楚那擺在眼前的殘酷局勢──即使那“到此一遊”大字書寫還不知廉恥地牢貼在最高的峰頭頂上,還在那些橫七豎八遍地狼藉的樹桐上頭迎風招搖著,但既然末世的劫數提前到來了,中心與邊界也就都捲入渦漩裡一體燃燒,絕對沒有倖存的了……

我是說,生活在我們這個轉速無限加疾的時代,可別還天真地相信什麼天長地久的荒古神話了,也別再發出什麼海枯石爛的堅定誓言了!“山無陵,江河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對著日漸抹上斜暉的落寞陽台,我在腦際無端竄出了那老年代的人沒見識地對著情人唱出的一闕老情歌,也想起以前坐在課堂裡聽老師煞有介事地說解與闡釋的一幕情景,當然,我也更沒忘了自己也曾面向學生講過這同樣的課文。但是,那時自己就已似有預見地強調說:這話似乎說得太絕了些,不曉得哪個時候就失去靈效了呢?一想到這裡,自己就不禁啞地失笑:這“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漢樂府,它在後邊拖拉著的一大段誓言,而今究竟還剩得多少有效的呢?別的不說,就在自家陽台的跟前,我可是親眼目睹那畜養著綠意生機的一大片山坡林地,在短時間裡就藉由沙塵揚飛遮天蔽日的障眼大法,而化現為平整的建築工地,硬是把那感動了古今無數心靈的老誓言給一筆勾消了!情人們呵,要是當真得偎靠著那並不牢靠的誓言來兩相廝守的話,那可真是讓窮極無聊的老天爺逗著耍樂尋開心了!

移走了山林再整平了坡地,眼見那一截截的鋼筋長身體似地一天天抽高了又日益精壯起來,而且簡直就活似小孩玩積木般地,那開山闢林之後拔地而起的新樓宅,它們很快地就矗立在我們陽台的跟前來了。浮懸在我們這一棟大樓半截高度的新社區粗具雛型了之後,一個朋友不經意地透露說,原來他們家也在那裡購置了一個單位:

“以後可就熱鬧了,”他說:“你知道嗎?從我們的廚房推窗探出頭來,就能張望到你家的陽台和客廳了。到那個時候啊,我們每天都得見上幾回面嘍!”

“喔,是這樣的嗎?”我回說:“如此說來,原來當初剷除我們陽台外側的綠色景觀,你也沒少在裡頭出力幫兇的哩……”那後面的一大截話,當然是讓我給壓在心裡沒說出來,只一徑地衝著他打哈哈,說:

“這可好了,將來我們成了遙相對望的鄰居,那時你只要站到廚房的窗沿,而我往陽台那麼一站,咱們就可來個‘唱支山歌扔下厓’地隔空傳音,連電話費都省下不少了,你說是不……”

我說山河變色是隨時都會發生在眼前的事,我說愚公移山原來並不是什麼無稽可考的虛幻傳聞,我說那陽台外的山山嶺嶺原來只合當作一面糊貼上去的裝飾性牆紙,千萬別把它當作永恆的實景來執求就是了!什麼時候該把它們掀去了,然後在生活的周遭重新換上另一幅新的牆紙,那還得看老天爺的算計──不,如今擺在眼前的事實,似乎已經是天算不如人算了!一個朋友聽說了之後,隨即就應和著說:“啊,原來你們家的後山‘也’建起樓宅來了嗎?”哦呵,一聽他從口裡吐出了個“也”字來,我心裡即時就一樂,並且暗自揣想著:如此看來,這一段時日以來自己那麼一點點的生活感悟,這會兒已經到了可以廣為共鳴的地步了!不是嗎?跟以前老年代的人們在消費與投資時動輒就為長久計、為子子孫孫的遞代傳承算計大大地不同,我們眼下日益趨向數碼化的生活裡頭,越來越多的用品都得與日並進地進行淘汰與撤換:電腦軟件必須隨時更新與升級、手機必須三天兩頭地追逐潮流款式與功能、知識的折舊率也隨著無休無止的研究與開發而越來越高了,現在呵,就連那些相對地恆久不動的山河大地,似乎也都急起直追而慌忙掀動起來了,這,還果真是個變動不居的時代呵……

20061106日,星期一,光華日報,文川版)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htc&aid=60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