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陸禁止報導溫州事故 陸媒悲憤 ---- 中央社
2011/07/31 21:03:07瀏覽273|回應0|推薦0

2011-07-30

     溫州動車追撞持續延燒,大陸中宣部對媒體連下3道禁令,要求只能報導正面和官方消息。不少記者在微博(微網誌)證實此消息,1名編輯說,「百家報紙在撤版,千位記者被擊碎。」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出席「7.23鐵路事故記者會」,當時他指示處理溫州動車事故「公開透明」的宣示仍言猶在耳;外電今天卻報導,中共中央宣傳部昨天連下3道禁令,禁止大陸媒體再報導這起事故。

     來自中宣部新聞局的禁令稱,「鑒於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境內外輿情趨於複雜,各地方媒體包括子報子刊及所屬新聞網站對事故相關報導要迅速降溫,除正面報導和權威部門發佈的動態消息外,不再做任何報導,不發任何評論。」中宣部禁令下達之後,微博上一片哀鴻遍野。多家報社編輯在微博上貼出被撤下的版面,也有記者在個人微薄上散佈再也無法見報的新聞。

     21世紀經濟報導」的編輯抱怨,原本有8個版面的「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相關報導,不得不臨時撤版換稿;中國經營報」則有8個版面被迫臨時換稿。此外,各報記者陸續證實,「新京報」、「錢江晚報」、「華商報」被迫連夜撤下數個版面。1名資深媒體人說,「向所有突然再次投入工作、無奈填版的夜班編輯們致敬。」報導說,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的相關稿件也被禁止刊出。昨晚新華社臨時向所有報社訂戶發出緊急通知,暫緩使用先前發出的7.23動車事故調查報導稿件。

     此外,中央電視台「24小時」的製片人王青雷因在節目中批評鐵道部,遭到停職。29日開始,大陸各大入口網站大量削減溫州動車新聞條目,專題頁面不見蹤影。「新京報」1名編輯上網解釋被迫撤版的過程,「堅持又堅持、妥協又妥協之後,僅存的4個版也被和諧。沒辦法,我們要為2000多個新京報員工的飯碗考慮。」

     1名北京媒體人說,「為今晚的扼殺氣憤卻又無奈,不得不從。在中國,一切媒體都是黨報,一切新聞人都是臭不要臉,一切遇難者都是我們自己。」另1名廣州報社的資深編輯說,「今夜,百家報紙在撤版,千位記者被斃稿;中國,萬個遊魂無處安放,億個真相正在破碎。這個國家,無數隻惡棍的手,在羞辱著你。」

動車事故:一個台灣本土觀點 ---- 洪奇昌

2011-07-30            旺報 

中國高鐵「甬溫線」,最近發生追尾撞車慘劇;官方指稱,肇事原因是動車遭到雷擊後失去動力(後來改口為「訊號設計缺陷」),造成後車追撞前車。 

     「甬溫線」沿線地區,包括福建東部、浙江東南地區,屬於丘陵沿海地帶,往昔陸路交通不便,使得此一地區的經濟發展受限;20099月底通車後,溫州與福州之間最快85分鐘便可直達。「甬溫線」對經濟發展的確大大提升了該區域交通便利性;在政治意義上,便是趕在中共建政60周年「十一」國慶前完成建設目標。正如同日前「凸搥」頻傳的「京滬高鐵」一樣,乃是為了中共90周年黨慶而「火速」通車。 

      近年來,中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屢屢出現「奇蹟」!表現在世人眼前的是GDP的高速增長、外匯存底的飛速竄升,甚至此次事發前中國官方才表示將在2020年以前達到「四縱四橫」的高鐵網絡。諸如這一切亮麗的成績與數據,與其說是「超日趕美」之下的民族情感獲得安慰,倒不如說是中國「奇蹟」背後的不足為外人道之事。

     「改革開放」32年來,中國經濟成長率平均達到2位數成長,堪稱近代人類歷史上的經濟奇蹟。大陸加入WTO之後的前5年,即使大力「宏觀調控」,中國GDP年增速仍達9.8%;「十一五」時期的20062010年,即使歷經金融海嘯的衝擊,GDP年均實際仍增長11.2%,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 

     然而,著有《現代化的陷阱》一書的知名海外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對此一現象表示,「2010年中國GDP5.88兆美元,超過日本GDP5.47兆美元而成為世界第2但從人均GDP來看,日本人均超過4萬美元,中國只有3800多美元,不到日本的1/10,排在世界103位,中國還有1.5億人不到聯合國一天1美元收入的最低生活標準」。 

     以中、日兩國創造GDP總量的方式而言,日本以技術創新,在技術密集型終端消費品市場上獨占鰲頭;中國則是依賴嚴重透支生態環境與勞工的生命福利而來。這不啻是所謂的「國富民窮、國進民退」;而「發展是硬道理」的下一句,「穩定是硬任務!」也就應運而生。猶有甚者,由於官方主導經濟發展路線、貪腐之風橫行,造就出「權貴資本主義」,弱勢群體慘遭壓迫、凌奪,滋生更多社會問題。 

     如今,中國以世界第2GDP總量,不斷飛速成長而現已逾3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傲視全球,不僅登上國際強權舞台、也一掃鴉片戰爭以來百餘年的孱弱國家形象,對於民族自信心的鼓舞與恢復,的確有所裨益;然而,真正的「深層結構性問題」卻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 

     歐洲、美國、日本諸先進國家,百年之基業,猶然有其各自難解習題;中國近年來的經建成就,表面光鮮亮麗,實質上卻欠缺深刻的人文關懷。一旦忽視了「發展是硬道理,但高速發展不能漠視生命」的真諦,一旦忽略了「以人為本」、「安全生產」,一切都是枉然。     

       我們不禁感慨,「甬溫線」事件處理至今,竟與當年的「千島湖事件」處理模式類似,當時在案發一周後,台灣罹難者旅客屍體便遭當地政府火化;對於「甬溫線」動車的車廂殘骸,中國官方隔日即「就地正法」,直接將之搗成廢鐵。然而,此時「奇蹟」卻真的發生了!被撞毀的車廂被現場數台怪手砸來砸去,竟然有一位兩歲多女娃可以存活下來!這種荒謬的情節,不正是中國鐵道部發言人口中的「這是奇蹟」嗎? (作者為前海基會董事長,現任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48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