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Good Friday
2021/04/01 22:07:32瀏覽13719|回應13|推薦130

週五(4/2)紀念主耶穌的受難,英文以"Good Friday"來稱呼這一天;對基督徒來說,耶穌受難日之所以美好,是因為透過基督的死,神親自拯救了這個世界,脫離罪惡和死亡,正如聖經中神所應許的(哥林多前書15章3節)。下列網址是郭德剛福傳中心分享路加福音廿二章14節~廿三章56節耶穌受難史。https://guodegang.pixnet.net/blog/post/445462349本篇用山野裡的菅芒花紀念這一天,因為這花就像普羅大眾,無玉葉金枝也無嬌容硬桿,只有風姨溫柔吹拂,眷顧它們的腰肢;天主對世人的愛,就像溫柔的風吹撫菅芒花。雖然人性軟弱,陷溺於七情六慾的千迴百結中;天父遣發聖子道成肉身,讓人類獲得救贖。  舊約裡有下列幾處,明確預言彌賽亞要受的苦難:(1.)聖詠 69: 22 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2.)依撒意亞 53: 3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3.)依撒意亞 53: 7 他被欺壓,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4.)依撒意亞 53: 8 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

   新約四部福音所記述的耶穌生平紀事,各有不同的視野與切入點,唯獨對耶穌甘願受磨難至死的經過大同小異。他30歲出來召選12位宗徒與他一起傳播天國福音,一千多個日子走遍以色列各地;他宣揚仁愛寬恕、行了許多奇蹟、治癒癱瞎盲痲瘋與附魔者,更給死者新生命。祂33歲知道自己的時辰已到,帶著門徒們赴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經師、司祭長的詭計加上猶達斯的出賣,耶穌被綑綁、輾轉解送大司祭、公議會、比拉多面前受審。無論在公議會或比拉多衙門內,耶穌的每一歷程都飽受掌摑、鞭打、吐口水、戴莿冠、拳打腳踢和其他種種凌辱;背十字架上山路途中跌倒三次,受釘後身懸十字架上六個多小時、受辱罵、嚐苦膽酸醋後斷氣,死時還受長槍穿刺、流盡最後一滴血。祂被埋進墓穴後用巨石掩蓋,三天後祂復活了。祂在加里肋亞山上派遣門徒往訓萬民,復活後40日,祂被接升天。祂的門徒們到各地傳福音、歷經萬苦,建立地方教會後迭受打壓迫害,教難持續兩百多年,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發表「米蘭敕令」,教會才得以穩定發展。

   耶穌基督的受難與復活只對基督徒有意義嗎?在科學昌明、信仰自由、百家齊放、萬道爭發的21世紀,無神論甚囂塵上;即使事實俱在,在「信者恆信、疑者恆疑」的情況下,這個議題似乎就個人觀點發揮就好。我知道自古「唯物論」、「唯心論」、「二元論」...爭論不休,我自己有些實證主義;我的信仰雖然來自於父母帶領,卻因為長年的親身體驗而根深蒂固。物質文明愈發達,無信仰的精神生活愈貧乏空虛。每個人對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各有不同解讀,現代人講「回顧無益、莫管未來、只活在當下」,但當下是輕快或沉重端賴心態而定。你的信念決定你的心態。我的信念就是:因著耶穌的受難、死而復活,生命的意義在於永生、生活的目的就是敬天愛人。

https://youtu.be/9CgjP0IHk48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chershen&aid=15884847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27 12:10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27 15:23 回覆:

謝謝您的芒花海...

您這些芒花比我的壯觀多了! 我那幾棵是高山上拍的。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4 15:06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14 17:09 回覆:
得請教終南山先生了。
怎麼也猜不出這是什麼花,不知道是否與耶穌受難有關?從荊棘裡長出來的嗎?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3 13:17
當教徒,尤其神父,好不辛苦,九轉神功恆須與時俱進的搿出「類道理」,新近大紅的,有您的這神和「黑洞」的論述演繹。🦉⛰🥀
這節日,豈不令想起商殃。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13 20:32 回覆:
阿Sir的商殃,該是戰國時代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吧? 耶穌時代猶太人由羅馬人統治,經師與法利賽人主導著猶太人生活,耶穌受難被釘類似受商鞅嚴刑峻法宰制的人民。商鞅最後也死於自己的苛政。羅馬帝國亡了,基督的教義卻流傳世界各地。

黃彥琳~~半夜訪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08 07:54

因著耶穌的受難、死而復活,生命的意義在於永生、生活的目的就是敬天愛人。

阿門!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08 09:07 回覆:
唉呀,彥琳,我是標準的俗人凡胎。文末最後一句,只是我有待努力建立的信念;雖然起床就提醒自己,每天還是過得渾渾噩噩。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04 14:43
雖然我不是教徒,但是我對於所有宗教都保持正向的崇敬與尊重,因為那份善良與正面的力量,就是引導人心持續走向光明與陽光的正確道路。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04 16:01 回覆:
正信的宗教其實殊途同歸,名稱雖然不同,終極都導向「萬有真源」那一位;但無論哪一教派畢竟都是人組成的團體,難免存在人性的陰暗面。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04 10:12
不管相不相信,耶穌基督為世人受難的精神永在。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04 11:11 回覆:

Happy Easter!

在天主教會,復活節是"比聖誕節更重大"的節慶;若主耶穌不是千真萬確復活了,那麼祂的誕生與受難便沒有意義。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04 06:05

http://catholicweekly.catholic.org.tw/archive/archive/Catholic%20Weekly_634.pdf 

剛剛在看這份天主教週報,Maria姐姐很適合兼任編輯。繼續發揮文字的力量!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04 10:06 回覆:
Dear AL,
Happy Easter!
台灣天主教會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各種修會、修院、善會、基金會、出版社..不勝枚舉;各類機關團體各有不同人才,怎麼樣也輪不到我參一腳。我在大一下參加耕莘文教苑的翻譯訓練小組,因而接譯過光啟與上智出版社的一些書。在天主教會內,我只是個平信徒。目前只在自己格子裡隨興寫寫;最近看多了天災人禍,頗覺無常來太快...唉,還是好好過一天就好。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03 14:56

以理智的態度來接受宗教之信仰

才不至於盲目而有所偏激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03 15:38 回覆:
宗教不能狂熱,但也不能流於形式。像伊斯蘭激進教派搞成恐怖主義,之所以會有不惜當人肉炸彈的追隨者,初始都出於宗教狂熱。我所謂的流於形式,除了只是「有口無心」「拿香跟拜」外,最要避免徒具形式而失去原有的精神。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03 13:58
https://bible.catholic.org.tw/bibleref.htm 原來基督教的舊約少了好幾篇,喜歡少掉的德訓篇,這篇被刪除,大概是提到主教的衣飾和儀式。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03 14:44 回覆:
據我所了解的,基督新教與天主教的歧異之處不止舊約有出入,禮儀、教義與教規也因不同教派而有不同差異。天主教講聖秩聖統,從教宗、樞機主教、主教、司鐸、執事、修士修生有些上下之分,但堂區、教區、X國教會...都以梵蒂崗教宗為一尊。基督新教有很多派別,台灣些新興教派如真耶穌教會,國外並沒有。祈禱方式,天主教比較傳統,最主要的彌撒聖祭在大公會議後改為司祭與教友用當時當地共識的語言共祭(以前只用拉丁文)。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哦 ? ! My two cents worth ?
2021/04/03 08:08
一言難盡。 三條線 哦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127089204?raid=8850610#rep8850610

瞎摸象 對 宗教 的 認知: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article?f_ART_CATE=446507

瞎摸象 對 人世 的 認知: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109220183

懇請不吝賜教?
the flying kite(teachershen) 於 2021-04-03 11:41 回覆:
摸象先生學識淵博,閱歷之深廣非我輩能望之項背。信念、信仰或三觀(人生觀 價值觀 世界觀)本來就人言言殊;我比較傾向於單純,無論世界怎麼運轉、人世人事再怎麼更迭,自己的人生得靠自己拿捏、掌控。不要像弘一大師最終、悲欣交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