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子教育》一位父親身兼中學教師的肺腑心聲
2012/04/23 00:01:01瀏覽2940|回應37|推薦168

補習班宣傳

日前一天晚上,我在臉書留下了幾句話

 

早上帶兒子到學校報到,升上國一,將是學習的另一階段的開始,也正式開啟了人生奮鬥的序幕!加油了!兒子!

 

這應該是一位父親身兼中學教師的肺腑心聲

 

當天一大早,我帶著兒子來到了自己任教的學校報到。走到校門口,隨即看到許多補習班在散發宣傳單,「國中數理家教班」、「一對一輔導制度小班教學」、「國一試聽說明會」、「學長姐經驗傳承,嚴格管理」,幾乎每位家長的手中是人手一份,我也不例外。只是,平日到校上課時,也常常會看到補習班分發資料,當時我根本不會理睬,心想:這些補習班不過就是要拉學生賺錢罷了!

 

可是今天的我,居然也拿了一份宣傳資料,當下,我一直在揣想我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猶記得多年前,我曾經擔任學校行政工作,每當學校招生期間,我總是必須在諮詢台上回答許多高中生或國中生的家長們,其中最有交集的問題便是:「請問孩子還需要補習嗎?」由於學生每天上課九節,下午535分才放學,因此回到家時已經將近7點了,所以我語意堅定的說著制式的答案:

 

學校老師給的已經夠充分了,必須讓孩子能夠有所消化,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學習,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態度,自然不需要補習。

 

事隔多年以後,如今我也在自己的心理問同樣的問題,卻驚覺語意不再如此堅定,而那看似極有道理的答案,好像也都變成了問句:

 

學校老師給的已經夠充分了嗎?孩子消化得了嗎?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學習就夠了嗎?如何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態度呢?真的不需要補習嗎?

 

這真是一個矛盾的現象啊!

在教育界從事教職已經二十餘年的我,雖深知學習成果的良窳一切盡其在我的道理,尤其是人並非生而平等,先天的資質與後天的努力,可以說是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有成就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後天努力的重要性,因此是否有必要以課後的個別輔導來輔助努力,始終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從來沒有過標準答案。

 

因此,我看到了許多前三志願的高中生,每天辛苦奔坡於補習班;我也曾見過完全以個人之力而在學習成績表現非常亮麗的學生。

 

此刻,我的心情在交戰著,拔河的兩端正使出渾身解數的力量,想要一舉駁倒對方 

南陽街補習班林立

台灣的教育一直被文憑主義、升學主義所影響,過去的聯考制度,更被許多人批評的體無完膚,諸如:考試引導教學、學習僵化、補習風氣過盛等等,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一試定終身」。於是,教育改革的聲音四起,許多有志之士打著改革的口號揭竿起義。

 

教改已經實施多年,雖然,教改是以「打倒升學主義、減輕升學壓力」作為首要考量,然而,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卻深深感受到教科書一綱多本、多元入學方案以及補習班盛行等諸多亂象的困擾。

 

教科書開放民間版本後,因為一綱多本而加重了家長經濟負擔、學生學習壓力等問題,另外,教科書中錯誤百出,品質優劣更是不一。

 

多元入學方案,雖可避免「一試定終身的缺點,但是公平性遭到質疑,許多人質疑可能產生關說、走後門、開假證明的事情;此外,由於必須花費許多報名費,才藝又是考核重點之一,對經濟弱勢的學生顯然不公平;尤其家長及學生為了擠進理想的學校,還是會設法競爭,把孩子送進各類的才藝班,學生在原有的課業外,又增加了很多的負擔,因此補習歪風仍然存在。

 

從諸多角度看教改,我認為學生的升學壓力不減反增,尤其必須參加各類型的補習,更是被譏為「多錢入學」,考試制度似乎是為「富人家」量身訂作的。

 

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想要不補習還真是難啊

早期的聯考,錄取率極低,從十幾到二十或三十幾,當時的升學壓力非常大,學生無不埋首苦讀,四處補習,以避開「一試定終身」的羅網;現在的多元入學制度,雖然卸下了「一試定終身」的魔箍,即使錄取率已大幅提升,幾乎是人人有高中讀、人人有大學讀,然而,升學壓力卻不減反增,補習的現象依然普遍。

 

看到建中、北一女以及我任教的直升班學子們,各個天賦優異,仍舊在補習班往來奔波;兒子雖然資質不差,但想要脫離「水深火熱」般的補習,卻似乎是個「天人交戰」的決定!

 

生命一開始,

便揭開了奮鬥的序幕;

人生的每個階段,

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告別昔日的純真,

今後的路程更加艱辛!

加油了!兒子!

第五屆部落客百傑第五屆部落客百傑

第五屆部落客百傑5月2日開放人氣投票

進入隨寫人首頁:http://iii.xinmedia.com/about-blogger1.jsp?uid=204

隨寫人參加第五屆部落客百傑大賽,支持愛護我的朋友們,請自現在起,在下方的 Facebook按讚,幫忙集氣!另外,也請按下右方的  f ,幫忙分享到你的 Facebook!謝謝!感恩不盡!

音樂純為配合圖文欣賞,若有侵權,請即告知,隨即卸下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gogo1999&aid=6364116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diva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習
2012/04/23 12:56

有一回在台北車站附近 有家餐廳(忘了名字)

看到一條人龍排隊

我以為大家都是要去那家餐廳吃飯

打聽之下

才知那是要去考研究所的補習班

研究所也有補習班了??


隨寫人◆ 巷弄中的活力(supergogo1999) 於 2012-04-23 20:25 回覆:

在台灣大概大二或大三就得補習了

真是可悲啊

這樣的教育體制

居然培養出從國小補到大學的學生

看到補習如此普遍

自己也不禁心慌慌了起來


歐宗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少台大人
2012/04/23 12:19

大一就開始補習了

真是想不透

 

 

隨寫人◆ 巷弄中的活力(supergogo1999) 於 2012-04-23 20:27 回覆:

原本該好好拓展自己的學習領域

好好訓練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特別是人際與社團又是必修的學分

沒想到一進大學

又有學生開始為研究所準備補習了

悲哉哀哉

 


需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4/23 11:44
留一條孩子們該走的路,人格與態度才是他們未來的關鍵。
夕陽依舊那麼美麗,明天還是好天氣^^

http://jac3158.com/blog
隨寫人◆ 巷弄中的活力(supergogo1999) 於 2012-04-23 20:29 回覆:

升學與考試

逼得學生無暇顧及其他

而且身心靈也被扭曲了

又有誰會注重人格與態度

真是令人憂心


山楓 @ 薪火相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問題
2012/04/23 11:05
中西(或新舊)兩種制度都各有其優缺點,身為家長,我個人認為不要讓孩子太閒,不論是安排課後補習、運動、音樂、旅遊、社區服務關懷、參與家務等,對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是很好的學習。錯過了這個階段,孩子個性定型,就不會再接受父母安排,只接受同學和社會媒體影響。現在失之毫里、未來差之千里。所以我比較傾向多讓孩子學習,為他們的將來打下良好根基。
隨寫人◆ 巷弄中的活力(supergogo1999) 於 2012-04-23 20:32 回覆:

年紀輕小的學生

不知妥善安排時間

因此時間就這樣浪費了

我也認同應該安排一些課程或活動

至於年紀稍長之後

就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此的學習才會有收穫

我得好好考慮這個問題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許下一代 一個光明的未來
2012/04/23 09:11

許下一代  一個光明的未來

台灣的教育,還有一段路要走。

但是,不論啥方法,台灣的最大問題在【地狹人稠

不論任何教改,沒能 改變 學生/家長 心態的,因為 原因如上

百傑  , 加油

Victor Fox加油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隨寫人◆ 巷弄中的活力(supergogo1999) 於 2012-04-23 20:35 回覆:

原本對教改深具信心

總覺得台灣會有一番新景象

只是多年下來

教育仍舊原地打轉

問題依然存在

或許大家的心態要先改造一番吧

只是何其難也


婷(may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2 04 23隨筆~問安安
2012/04/23 08:43

國中生課業怕嗎?
走過一回 我到覺得是”態度”
態度改變所有觀念及思維
我最大財產
時間 陪伴 依偎 鼓勵 傾聽

父母~能給~~就如此吧~~

隨寫人◆ 巷弄中的活力(supergogo1999) 於 2012-04-23 20:38 回覆:

學生最大的支柱

便是來自於父母的肯定與支持

這將使孩子更有信心

孩子與家長的態度

絕對是決定性的因素

正所謂

態度決定一切


平平安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位父親身兼中學教師的肺腑心聲
2012/04/23 07:52

我想這些...

都是您心中想說的話

升學的競爭壓力

孩子們

不得不補習....

不過還是要自己...

多多努力...

 

隨寫人◆ 巷弄中的活力(supergogo1999) 於 2012-04-23 20:40 回覆:

我想孩子在努力之後

若還尋求援助時

在尊重孩子的意願之下

我會支持孩子的任何決定

希望他在學習之路上一帆風順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