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7
全民共同深入探討公共事務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2013/08/16 00:04:05

一般社群網站或部落格不適合用來作為集思廣益的用途,因為它沒有資料庫的觀念,不容易用來分類整理提出的各類構思內容,也不容易管理發言內容,讓問題可以繼續深入討論。沒有投票的功能,無法顯現最終的討論結果,討論最後會無疾而終,徒然浪費許多時間。

將各項政策相關的資訊完全公開,集中在一個平台集思廣益,由更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帶領全民持續深入的討論,多元思考論辯,來回修正,可以避免少數決策可能造成的不周延和偏頗,應該是比較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利用網路做為集思廣益的平台

1.一般影音或平面媒體受到時間及版面的限制,基於商業的考量,只能短線炒作,無法持續深入探討各項公共議題,讓問題更周延。

2.影音媒體快速、簡化、包裝及表演式的呈現方式,容易擾亂大眾的思維,模糊問題的焦點。

3.正反雙方的平衡報導模式,看似公平,若未經查證或深入討論,有時會過度放大某一方的意見,選舉期間更容易成為政治人物利用的工具。

4.現今的網路社群毫無規範的言論空間,加上政治意識形態長期影響台灣社會,經常會有人身攻擊、謾罵、詆譭、歧視或違反法律規定的言論,造成許多亂象,很難有理性討論的空間,間接讓很多人失去參與討論的意願,因此難以得到較真實的民意。

以網路作為平台,適度的規範,可以在深入對話、討論和取得共識方面,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彌補上述各項缺失,如果有傳統影音及平面媒體輔助,就能得到更真實更廣泛的民意。


二、由各領域專家與民眾合作,共同腦力激盪

1.公共事務非常繁複也很難得到完全的共識,由專業人士或團隊管理,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摸索,但是專家並不一定能面面俱到,偶而會有思慮不周的情況發生。

2.每位專家的成長、個性、教育、職業、政治、宗教文化背景不盡相同,加上在知識或經驗的累積過程中也會有個人的執著、偏好與盲點,因此在政策的制訂及執行,就有可能產生偏差或有本位的傾向。

3.政府體制制度及法規不完備,決策由上而下經常偏離多數民意。如果執政者有其政治考量,或利益糾葛,專業就可能被利用或被弱化甚至棄於一旁,因此誤導民眾。



少數菁英統治很難滿足多數人民的期待,任何公共政策或法律的制訂與增修,直接或間接都會跟全民有關,少數人參與的公聽會、委員會、國是會議‥‥,都可能偏聽,尤其是政治力伸入時更難避免。公共資訊不應該只讓少數人獨享,想要圓滿解決各種公共事務,先建立一個俱備完整功能的專業集思廣益平台,不要有任何政治色彩,最好是由政府開設後完全交由人民自行管理,或是民間自行設立。

任何公共議題都可以同時公開在平台深入探討,讓大眾選擇,然後形成政策或立法,同時搭配專用的影音及平面媒體,讓資訊可以更廣泛傳達到每一個人的手中。長期而言,這樣比起只說不做,或草率推出引起反彈或產生負面的影響,或訴之媒體變成民粹,會更有效率。公開透明可以避免密室決策或政黨及利益團體的把持。

基本運作模式可以先由單一或多組專家或事務官員提出決策規劃,同時開放資訊讓更多外部專家及民眾加入討論,一起腦力激盪,共同除蟲(Debug)找出問題,達到廣泛參與及整合的目標,專業加上民意,一個諸葛亮加上三個臭皮匠,持續且深入的集思廣益,可以避免少數決策的缺失,兼顧專業、效率及公平正義。無論公私部門我們都有很多專家。

政黨、社會團體及利益團體也可以直接在平台向人民遊說,但是都要事先提出完整的說帖,白紙黑字會讓思維更完整更理性,也容易比較,可以避免口水的攪亂,走向民粹。可以讓更多人一起腦力激盪、溝通、整合及選擇,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時間視議題的性質而定,盡可能寬鬆。不要存有政治最大媒體最好的心態,摒除政治色彩,問題將會越辯越明。

精選創作
年金改革中政府政策形成的過程粗糙讓人憂心
2017/04/09 15:43:35 |瀏覽 946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國民黨在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最後決戰中徹底輸了
2016/12/08 09:01:58 |瀏覽 907 回應 1 推薦 0 引用 0
人民應該覺醒了—從太陽花、勞工權益、核災區食品、婚姻平權談起—
2016/11/21 08:39:31 |瀏覽 1183 回應 1 推薦 0 引用 0
無限的遐想—選賢與能
2015/01/16 03:48:39 |瀏覽 3315 回應 32 推薦 2 引用 0
如何開始集思廣益?
2013/10/12 10:05:36 |瀏覽 1430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