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年金改革中政府政策形成的過程粗糙讓人憂心
2017/04/09 15:43:35瀏覽946|回應0|推薦0
年金要改但不是用這種方式改革,從整個「改革」的過程和即將可能的結果來看,只會凸顯執政者的自以為是、獨斷獨行、拒絕溝通,真無能也是不負責任的態度。不是冠上「改革」兩個字就是改革。

年金改革經過那麼久的討論,結果只是讓原破產的時間延後5年到2036年,如果同樣的思維和做法不變,多年以後再來一次同樣的改革,對現在持續提撥的年輕人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大,這種做法完全不是「改革」,只是執政者想擁有改革者的美名,心中所想的只是如何為為往後的選舉鋪路,卻把同樣的問題留給後代,這只是一種騙局。

只用調整各種參數內容尋找「較佳」的方案,不思探討問題真正的原因,從根本解決問題,完全談不上改革,與金融交易市場中的程式交易方法類似,只是一種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測試修正參數的投機模式,用在如此重大的公共政策上並不可取。為什麼不把全部與退休相關的政策及財經狀況都同時全盤討論修改,而只是先改公教?為什麼改革只會有一種方案而無其他備案?從過去到現在不同部門及個別立委提出方案,思維都不變如出一轍,都只會調整參數,如同菜市場喊價還價,不能視為備案。如果真的無法解決問題,立即解散基金完全歸零,從新開始,或讓他們自己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是不是也可以是一個選項?大部分的公共政策都不會只與少數人或某項原因有關,追根究底都會與全民相關,年金不只是在基金財務問題打轉可以圓滿解決的。

不論是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婚姻平權、核食品進口、非核家園、放寬農藥殘留標準、前瞻計畫…,主要都是決策體系、決策模式及過程完全亂了套,這才是人民更要擔憂的事。體制和制度的缺失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其中選舉制度是造成很多問題的直接原因,是間接民主少數菁英統治造成的結果,也顯現政治人物能力不足的問題。當出現一個政黨全面執政的時候,更有可能讓國家社會逐步陷入混亂衰退的困境,台灣二十幾年來的「自由民主」、「媒體監督」給我們很大的警訊,世界上許多主要民主國家也都遇到同樣的問題。

賢能之士難尋,就算能夠找到,當他們進入當前的體系後也會變得無能或走樣,應該是摒除政黨政治和媒體亂象,讓人民自己作主的時候了。我們不缺專家,多的是政治力及民粹。

任何公共政策或法律的制訂與增修,直接或間接都會跟全民有關,少數人參與的公聽會、委員會、國是會議‥‥,都可能偏聽,尤其是政治力伸入時更難避免。如果能夠將各項政策相關資訊「完全公開」,「集中」在一個平台開始「集思廣益」,讓更多各領域的專家帶領全民「公開且持續深入理性的討論」,白紙黑字可以避免口水混淆視聽,不斷的相互激盪讓問題的真相完全呈現,找出原因後再經過多面向思考理性論辯,找尋最佳解決方案,可以避免少數決策可能造成的不周延和偏頗,可以讓各項政策能有長期規劃,避免短線炒作,提高效率,避免浪費時間及金錢,一個諸葛亮加上三個臭皮匠,專家加上民意,應該是比較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如蔡總統說的,過去的一年應該是最辛苦的一年,執政第二年會以建設為主。但是接下來又會因選舉而無心施政,龐大的政府體系,如此的運作,完全靠少數人做決策,不僅是欠缺效率,也浪費時間及金錢,也因為匆促推出政策,內容不夠周延,加上缺少或拒絕更多民意的參與,因此引來各方的批評,造成社會的混亂與不安。如果從幾年前我們就將這一年來所推動的各項政策,用前述的討論模式方式在平台上同時進行,相對而言不會全民共同深入探討公共事務有很多人擔憂的效率問題。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mpcdudn&aid=10018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