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步道上 共譜生命的樂章】之五
2007/08/15 07:05:56瀏覽1207|回應0|推薦1

         【在步道上  共譜生命的樂章】之五

時序已經到年尾,東北季風的腳步已經來到台灣,此時此刻,且讓我從幾則漁村的訊息跟諸位開始說起。

*誰似鵝茗荷 抱瓶渡海峽*

十月下旬,力平跟他新婚的妻子,陪著我們一大群好學不倦的夥伴們前往後龍溪、西湖溪做資源調查的時候,在公司寮漁村的岸邊,發現了一個擱淺的玻璃瓶,力平如獲至寶般地驚呼,提醒大家細細端詳那棲息在瓶子表面的古老生物─鵝茗荷。

 我們對這個醬油玻璃瓶也很感興趣,因此檢視再三,從標籤顯示是海峽對岸中國大陸的產品;它是從西岸漂浮過來的?時間多久?來到異鄉的海濱,提供它們安頓的場所;我們把它們輕輕放回水中,讓潮水帶它們繼續未來的旅程!

瓶上的鵝茗荷,讓我遙想當年勇渡黑水溝來台墾拓的先民,一樣的艱難險阻,一樣的充滿未知,一樣的需要生存空間,但,人類沒有辦法依靠一個小小的空醬油瓶,渡過台灣海峽!

*迎風聽濤公司寮 沙洲候鳥翩翩飛*

這是上期會訊中,我曾提到『因張仲良建築師協助苗栗縣後龍鎮公所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落日聽濤公司寮】之漁村遊憩生活與觀海據點群規劃設計專案中,對整個規劃範圍之自然資源甚為重視,因此邀請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參與負責這部分的調查工作,並提出規劃設計內容提供參考』的執行過程中,先行協助社區舉辦活動的主題。

此案基地範圍涵蓋後龍溪、西湖溪匯入台灣海峽處南北兩岸的漁村。最北邊的溪洲里,有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神風特攻隊飛機起降點和相關的掩體設施,在靜靜的農田中,讓人緬懷及省思。公司寮所在的龍津里,被兩條溪流合抱,是一本『風聲濤聲蟲鳴聲,天籟引人;火車汽車鐵馬車,舟車榮興』的歷史篇章。南邊的中和里,二十多座風力發電機,已然成為新的地標;在此處可閱讀古河床地景、居高臨下眺望火車穿越防風林過橋揚長而去、落霞與孤鶩齊飛的豐富景致!

 我們將三個里擁有的自然與人文為內涵,以落實『生產 生活 生態』的理念為核心,規劃這次的社區活動。十一月二十五日當天,當地一所迷你小學同光國小的陳櫻元校長率領她的經營團隊以及社區的意見領袖們,對於我們設計的每一種生態遊戲都非常好奇、欽佩、欣賞;這項主要由美齡、文櫻、戴國星、朱玉蘭老師賢伉儷策劃、準備諸多素材,又有十多位新舊綠人來幫忙的教育推廣活動,真的是迷人極了!應該有專章來介紹。


*每一吋土地 都可以長出生命*

這是在卯澳漁村,聽一位林先生說的話。

 近三年前,我們一群人到北部濱海的漁村卯澳,拜訪幾位參與當地社區營造工作的年輕人,藉以了解他們的理念和做法,當時我很好奇的是『廚餘作堆肥用來改善海濱土壤』的努力課題,因為我看見報導其他國家運用這種方式讓海濱的綠籬生長良好、發揮更大定沙作用的努力案例。

三年後的季風乍起時刻,我跟我們的會訊總編輯淑梅、理事淑蓮、秘書處尤娟等一行人,再度來到這個小漁村,從榕樹溪往北走到福連國小,被二號濱海公路及海岸線抱在懷中的幾公頃土地上,散佈的壺穴岩塊之間,種了許多種青菜,而由於林投、黃槿以及許許多多原本的海岸植物的庇護,這些菜蔬的生長情況很好。這真是值得持續觀察、探索研究的村落。

 帶我們散步的林勝義先生是凱達格蘭族的後裔,致力於人類文化研究工作;他指出當天我們步行所到的地方,每一吋土地都可以透水,都可以長出生命。

*煙火炫燦 煙硝掩蓋了河流的氣息*

也是今年的秋冬之交,許多民間團體合作在淡水河系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包括了【漫步在美麗的基隆河畔】【大河戀導覽活動】【舢舨戀歌】【淡水河慶生會】等,讓許多人看見了河流!

  每次去參與活動時,其實還感受不到河流的美麗,反而是動物的屍體、河水的味道,讓人覺得很不舒服。讓我百思不解是,這期間政府部門在河邊放煙火、辦演唱會,人山人海,他們都聞不到淡水河的腐臭嗎?有人跟我說,煙火的煙硝味很濃,可能把河水真正的味道掩蓋住了!

去年,我們一群河川巡守義工曾經在三重三光國小附近空軍眷村,聽當地長輩述說高砲營戍守重要孔道─台北橋的故事,他們述及思念海峽對岸的故鄉情切時,把淡水河幻想作蘇州河的無奈,還有游泳來回三重大稻埕之間的神勇,啊!那股人河之間的神妙連結,隨著抑揚頓挫的聲調,敲入每個人的心靈!今年,我們在大稻埕這邊,聽霞海城隍廟的管理人陳文文女士述說小時候,讓父親背著游泳到淡水河中央沙洲遊玩的情景;我們也在大稻埕碼頭邊遇見一位退休的警員楊先生,表示對游泳到沙洲消暑的兒時記憶仍舊清晰!於是,我曾為【淡水河慶生會】執筆為文:

      《有你 有我 悠悠長河展歡顏》

      是什麼樣的社會變遷

      讓河水洶湧發怒        色彩染污清澈的容顏

      雍容大度的流域        變成了細流涓涓

      是怎麼樣的城廓規劃

      築起高高的河堤        還有川流不息的車輛

      取代往返的舟楫        阻卻了親河的足跡

      寶島台灣 山高河短        珍貴土壤 嚴重崩疏

      全球暖化 災害頻仍        圈水築堤 越治越凶

       今日吾等

      串起護河心        編織學習網

       攜手再創佳景

      “柿子紅了       毛蟹來了”

      為子孫留住好山好水

      聆聽山河譜出的悠揚樂聲

走筆至此,想到林務局委託民間將積極推動的【Leave No Trace】(姑且先稱之為“無痕運動”)就顯得特別有意義了!人類進入自然環境中,對於其他任何物種來說都是很突兀的,聲音、踩踏、留下任何氣態液態固態等廢棄物,怎麼管理是最恰當的呢?這是需要認真學習的!

*澄靜社會力量 共鳴悠揚鐘聲*

13年半之前,當我正在主婦聯盟擔任環保媽媽志工服務的時候,被邀請前往參與『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幫忙主持節目,當時它的播音設備還跟鼎鼎有名的『寶島新聲TNT』架在一起;經過頻道合法化運動、募款正式成立電台至今,轉眼間,已過了十幾個年頭。

這麼多個年頭以來,我運用自己積極參與的民間自然生態保育團體、社區大學等社會資源,做為節目的主要題材;邀請社區居民、學者專家、保育人士等暢談社區故事、公共議題,目的在引領聽眾們做ㄧ位優質的現代公民,期許在紛亂世局中,成為一股澄靜的社會力量。而受我邀訪、共同累積這股嘉德懿行的貴賓們也都是義務奉工,出錢出力!

 記得有一回,一位台北文山社區大學的學員帶著幾位大安國小的小朋友,來電台參觀訪問;當他們聽彭惠圓台長介紹說我們八十多位主持人都是義工、為保存客家文化而努力不懈的故事時,發現了電台的募款箱,一位小男生輕聲問:我可以捐款嗎?大夥兒不約而同地說:可以可以,歡迎捐款!只見他從口袋中掏出個小小的軟布袋,拉開細細的棉繩,取出所有的硬幣,投入透明的壓克力箱中;剎那之間,我們每一個人都深深領悟出『傾囊相助』的真摯與柔情!

『有情天地寬』是我製作和主持【寶島服務網】節目所尋覓的題材和探索的意境;今年,電台以這個節目爭取敲擊金鐘的機會,僥倖入圍。不管得獎與否,都非常感謝評審委員們的賞識、感激我的母語電台給我們遼闊的天空,我更感激共鳴悠揚鐘聲的每ㄧ個人!


*讓故鄉的風水有面子*

這個小標題,是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時候,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王俊秀教授發表在報章論述的標題,它時時浮上我的心頭。

日昨在青輔會舉辦的【青年志工大會師】活動上遇見王老師,他得知當年也參與規劃推動的自然步道,足跡不斷延伸、夢想也跟著散播的時候,覺得與有榮焉!我想,唯有積極以對,把環境教育的基礎紮實,才可能真有機會讓故鄉的風水有面子。年尾了,且讓我們共同勉勵:

            一片赤忱 關懷家鄉風貌
            十分柔情 呵護地球珍藏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160448